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

2020-10-19 06:07檀立辉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一科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危重车载呼吸机

檀立辉 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一科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观察组患者接受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和呼吸频率、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心率变化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进行运用,临床效果显著,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类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疾病,患者通常所得某种疾病非常紧急、濒危生命,视为急危重症,一般医院都会设立专门的急救室或重症观察治疗室[1]。急危重症通常病发突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急危重症患者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为急危重患者生命的营救争取希望[2]。对于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帮助患者呼吸舒畅,因此给予急危重患者实施呼吸机,能及时有效维持及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有效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当前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此次研究就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78岁,平均(48.14±6.43)岁,患有严重创伤患者8例,患有严重循环系统障碍患者13例,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8岁,平均(48.36±6.29)岁,患有严重创伤患者10例,患有严重循环系统障碍患者11例,患有严重呼吸疾病患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运转过程中采用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给予常规流量给氧,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来纠正缺氧[3]。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Flight60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机的检测参数有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分钟通气量等,使用前,要先确认患者有机械通气的指征,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症,检查呼吸机是否处于功能状态;连接呼吸管路,连接电源,连接供养装置,打开阀门,保证供氧通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检查参数设施,确保按照医生的医嘱设定;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和潮气量,同时在操作过程防止发生漏气现象,使用呼吸机时一定要随车携带简易呼吸面罩,防止呼吸机发生意外故障[4]。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转运后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

(2)对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严重创伤方面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

通过统计与观察,观察组转运后呼吸频率和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救治有效率发生率比较

通过数据表明,观察患者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结合数据统计,各种急危重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临床出现的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因此在转诊、转运和监护过程中做好急救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正确有效合理的急救措施,配备先进的院前急救设备和仪器,为患者院前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5]。院前急危重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甚至存在治疗不合理或其他现象,基于其特殊性,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指导工作,呼吸机是借助人工装置帮助患者进行辅助呼吸功能,能有效增加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转运过程中及时使用呼吸机,控制过度通气现象,能有效纠正患者出现的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6]。

本次研究收集本院1年内急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实施车载呼吸机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运,机械通气是缓和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过程中使用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因此在院前急救与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维持有效通气对每位急救人员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在转运过程中,很多因素影响着急救的质量和效果,车载呼吸机设备为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条件之一,特别是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和没有自主呼吸患者,车载呼吸机的使用,为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同时为患者进行后期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车载呼吸机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出诊医师需要对车载呼吸机的操作流程与适应症掌握充分,可快速、准确地操作呼吸机的选择模式与调节相关指标,对调试程序较为熟练,对所有功能与参数值掌握充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恢复,针对患者病情及时进行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意外现象的发生,车载呼吸机能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后续转院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表1. 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s,次/min)

表1. 两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s,次/min)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 心率对照组 30 25.09±5.46 99.75±12.86 images/BZ_92_1287_520_2304_677.png

表2. 两组救治有效率比较[n(%)]

综上所述,面对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运,要求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车载呼吸机,治疗阶段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医生要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以及其他常规性指标进行调整,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相应的模式改变,从而保证患者呼吸正常,保证急救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正常,提高急救效果。

猜你喜欢
危重车载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高速磁浮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