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具体价值

2020-10-19 06:07杜景娇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杜景娇 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样本均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在抽取的260例血液样本中,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率是10%;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的阳性率是15%。血涂片检测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原始细胞、单核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杆状粒细胞中的检测符合率分别是:66.67%、50.00%、75.00%、50.00%、86.67%、42.86%。结论:在对患者的常规血液检测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发挥协同互补的作用,将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提高检测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通过分光光度法以及激光散射法的射频电导法以及光学原理对血液中的成分进行测定[1]。血液当中细胞形态不一,还有很多存在缺陷,导致其结构十分复杂,对于这类细胞分析仪很难准确识别,如异型淋巴细胞,这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式来准确识别这部分细胞。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基础上结合显微镜下人工检测就会提高诊断效果[2]。本文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检测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参与本次研究,包括123例男性的血液标本和137例女性的血液标本,年龄7~77岁、平均(42.51±4.57)岁。

1.2 方法

采用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患者晨起时抽取2mL的空腹静脉血,混合均匀之后再试试检验,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应在1h内完成。在瑞士染剂当中放置血标本,细胞数量与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复检在检测操作时间3d内完成,避免标本变异。血涂片阳性标准: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与仪器检测数量相符。复检标准:WBC分类异常现象;RBC、PLT、WBC出现1种或以上的指标改变,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报警,WBC<3×109/L或>15×109/L,PLT<60×109/L或>300×109/L,RBC<2×1012/L或>6×1012/L;Hb>150g/L或<60g/L,MCV<70 fl或者>100 f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报警,但是WBC、PLT、RBC计数异常,并出现异常直方图。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对比

260例血液标本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例数为26例、阳性率10%(26/260),阴性例数234例、阴性率90.00%(234/2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阳性的有39例、阳性率15.00%(39/260),阴性例数221例、阴性率85.00%(221/26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对比

两种检测方法对各种细胞的检测阳性例数如表1所示。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根据血细胞的形态分布、数量变化来判断血液状况,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当前的血常规检测通常是由机器设备检测来完成的,血常规中通常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等,可分为三大类,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以及红细胞系统。临床上,检验单上的具体指标通常是常见的敏感指标,对很多病理改变均有敏感反应,而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参考数据,若患者病因不清楚时,可将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式。此外,血常规检查还应用在停药、效果、用药、继续治疗、疾病复发的常用指标评价中。医院临床检验工作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非常广泛,最为常见的是血常规检查,随着设备的更新,此分析仪技术从之前的三分类转变到如今的五分类,从二维转向三维,包括先进的鞘流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包括阻抗、荧光染色技术、激光散射检测法、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单纯细胞检测法、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法等,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稀释后,完成WBC、PLT、Hb、RBC、血红蛋白浓度、血球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中心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可重复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细胞形态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导致该方法在异常细胞的筛选方面存在准确度不够高的问题,难以识别细胞核异常或者是体积过大的细胞,尤其是在识别异性淋巴细胞、核红细胞、幼稚细胞时准确度不高,这会直接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产生影响[3]。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就是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细胞学检查的最基本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对很多血液性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判断血液是否异常,有助于医师对患者是否患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血涂片制作和染色出现的失误,会导致细胞鉴别困难,导致出现错误的结论[4]。在实施镜检的过程中,应对粒细胞予以足够的重视,通常在细菌感染背景下,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出现毒性变化,导致部分细胞发生变性,再加上胞质颗粒增多与空泡现象,感染并不会导致所有白细胞增高,核红细胞、大血小板以及难溶性红细胞也会使白细胞出现假性增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为1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提示阳率为15%,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原始细胞中的符合率为66.67%,在幼稚粒细胞中的符合率为75.00%、在单核粒细胞中的符合率为50.00%,在嗜酸性粒细胞中的符合率为86.67%,在杆状粒细胞中的符合率为42.86%,在红细胞形态异常中的符合率为50.00%,总符合率为66.67%。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虽然操作简单、检测方便,检测时间短,但是,存在误差,可作为一种筛查血细胞异常的方法,可通过复检,将准确率提高,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对玻片清洗干净、染色中避免氢离子等影响染色质量的元素进行规避,且注意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温度的高低会影响细胞数目,染液浓度也会影响,室温越低、染液越淡,细胞就越多,染色时间就更长,因此需摸索出最佳染色条件。尽管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诊断价值要高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但是前者不能完全代替后者,有时候提示报警异常,但是无法提供相关参数,需用显微镜来确认。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情况对比表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可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提高阳性诊断率。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集菌涂片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