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0-19 15:21李一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疗效

李一明

【摘 要】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收的160例一、二线治疗进展的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阿帕替尼+最佳支持治疗(BSC)。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概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32.5%)远远超过对照组(13.8%),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且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P>0.05;显著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作用确切,是一个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1]。

【关键词】 阿帕替尼;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疗效

引言

根据全球卫生机构的数据调查发现,在世界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现阶段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肿瘤在发病早期的病症隐匿,表现不明显,通常不会受到患者的关注。对此,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基本上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时间,即便是一些患者经手术治疗,依然会出现局部复发及(或)远处转移,其预后不佳,生存率低。由此来看,临床上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极大。

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在临床肿瘤治疗方面,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逐渐反映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与化疗技术相比,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少,患者具备较好的耐受性,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阿帕替尼等,其药物作用机制是能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相结合,阻止其功能发挥,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再生的目的。针对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而言,三线及以上治疗不存在治疗标准。对此,现今世界各国的肿瘤学者一致强调,在三线及以上治疗的恶性肿瘤中,阿帕替尼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过国内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所以,本文着重探讨了阿帕替尼在三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相关研究内容如下。

一、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以本院肿瘤科于2017-2019年期间接收的160例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之比是44:36;年龄范围是37-81岁,平均年龄59.76岁;具体病情:胃癌27例、大肠癌14例、肺癌11例、妇科肿瘤8例、头颈部肿瘤12例、其他8例,经临床诊断其分期均在三期之上。实验组:男女之比是39:41;年龄范围是41-78岁,平均年龄61.23岁;具体病情:胃癌22例、大腸癌14例、肺癌8例、妇科肿瘤18例、头颈部肿瘤9例、其他9例,经临床诊断其分期均在三期之上。对比两组以上资料得出无差异,P>0.05,以下实验研究存在可比性[2]。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择的方案是最佳支持治疗(BSC);实验组选择的治疗方案是阿帕替尼+最佳支持治疗(BSC)。

最佳支持治疗是临床治疗癌症的一项综合治疗,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体来说,其包括止痛、止血、营养、镇静等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精神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阿帕替尼的服用原则是:500mg/次/d,餐后半小时口服,若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服用2周后可增量至750mg/次/d,若患者无法耐受,则需要恢复初始剂量[3]。

(三)指标分析。

按照实体肿瘤的临床效果评价标准(RECIST)对其进行分析:①CR:目标病灶消失,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②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③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④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评价标准为CR+PR。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概率。

(四)统计学研究。

本实验所得数据均录入至SPSS22.3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按照%进行阐释,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如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以下研究具备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经表1分析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32.5%)远远超过对照组(13.8%),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

(二)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

经表2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价值,如表2。

(三)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

经表3分析得出,实验组的住院时间(20.38+3.78)少于对照组(31.27±4.12),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如表3。

三、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杀手,其具有高复发、易转移等特点。在临床上,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对于以往的治疗原则来说,三线及以上的治疗方案大部分选择化疗。不过,由于化疗不良反应较多较重,晚期患者的耐受性极差,弊大于利。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必要过程是肿瘤血管的形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介导肿瘤血管形成的一个关键介质,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控功能。对于肿瘤靶向治疗而言,其治疗原理是阻止肿瘤血管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国外的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应用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尽管这属于一类抗血管药物,不过其药效却比不上阿帕替尼[4]。针对阿帕替尼而言,这是一种由国内药物研究学者研制的一种新型靶向抗癌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功能发挥。根据其药理作用来看,其是利用和酪氨酸激酶中的一个因子相结合,造成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受阻,进而达到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繁殖、转移等目的。阿帕替尼药物的适应病症包括:胃癌、大肠癌、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妇科肿瘤等,具有显著的抗癌效果。

现今,在临床研究中,关于阿帕替尼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当这种药物正式上市之后,虽然学者们也开展了大量的随机、对照等研究实验,由此能够证实阿帕替尼具备较强的抗癌功能,且现今正在开展胃癌、大肠癌等一些晚期恶性肿瘤的II-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阿帕替尼单独或联合化疗、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抗癌疗效。一些研究学家指出阿帕替尼或许会造成多药耐药性的逆转,进而达到增强临床效果的目的,其或许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存在直接的相关性,针对晚期直肠癌、胃癌的三线III期实验研究中,通过服用阿帕替尼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却存在一些不良反应[5]。而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发现,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超过对照组。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在治疗晚期乳腺癌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服用阿帕替尼的78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平均是3.5月,其不良反应多见于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服用阿帕替尼治疗过程中,其存在的不良反应以高血压、骨髓抑制为主,其发生率分别是72.3%、35.7%。而在此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则以乏力为主,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无差异。针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其和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较低,探究其原因,或许和选择的患者為晚期患者、例数及肿瘤类型等较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过,整体来看,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

对此,在三线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过程中,阿帕替尼的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现今,关于阿帕替尼在甲状腺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恶性实体肿瘤的I、II、III期临床研究方面,也在逐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这对于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增强生存质量等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从军, 孙国平, 郝吉庆, et al.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2):1114-1117

[2] 陈耀成, 廖亚勇, 林婉明, et al.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v.8;No.183(15):26-29.

[3] 聂芳, 王颖, 王剑英, et al. 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157-159.

[4] 刘凯, 毋永娟.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臂、单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3):320-322

[5] 杨冬阳, 位俊敏, 马冬, et al. 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结直肠癌标准二线治疗失败后三线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0):1607-1612.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