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洛尔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2020-10-20 04:33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卫生院301909刘宏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变异性洛尔缬沙坦

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卫生院(301909)刘宏亮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目前,临床主要以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等为治疗原则[1]。阿替洛尔与缬沙坦均为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对于二者联合使用产生的治疗效果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替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12±2.3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1±1.10)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7.24±2.2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9±1.21)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同意参加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并适量运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硝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其中口服硝苯地平(浙江泰利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88),20mg/次,1次/d;口服缬沙坦(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3),起始剂量为80mg/次,1次/d,若治疗4周无效时可加大剂量至160mg/次,1次/d。而观察组实施阿替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其中缬沙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阿替洛尔(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46),口服,3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附表1 两组心率变异性对比()

附表1 两组心率变异性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时间 组别 RMSSD(ms) SDNN(ms) SDANN(ms) PNN50(%)治疗前对照组(n=45) 26.33±4.89 95.64±9.53 85.84±10.86 8.13±1.69观察组(n=45) 26.42±4.63 95.12±9.46 86.12±10.57 8.16±1.75 t 0.090 0.260 0.124 0.083 P 0.929 0.796 0.902 0.934治疗后对照组(n=45) 32.63±5.19a 105.72±10.32a 96.88±11.13a 12.45±2.03a观察组(n=45) 38.59±5.56a 114.34±11.28a 112.24±12.05a 15.34±2.11a t 5.257 3.782 6.281 6.621 P 0.000 0.000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交感神经活性对比(,ng/L)

附表2 两组交感神经活性对比(,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bP<0.05。

时间 组别 肾素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治疗前对照组(n=45) 0.68±0.04 81.58±10.22 586.51±34.86 92.50±3.57观察组(n=45) 0.69±0.05 82.03±9.44 587.12±34.61 92.11±3.65 t 1.048 0.217 0.083 0.512 P 0.298 0.829 0.934 0.610治疗后对照组(n=45) 0.45±0.07b 77.47±9.32b 335.82±35.72b 87.41±7.45b观察组(n=45) 0.33±0.16b 73.71±8.41b 274.65±36.34b 68.33±6.13b t 4.609 2.009 8.053 13.267 P 0.000 0.048 0.000 0.000

1.3 评价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①采用心率变异性检测仪(吉林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DHD-6000型)检测相关指标,时域检测以RR间期为变异基础,包括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RR间期的差>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②于清晨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提取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交感神经活性指标,包括: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试剂盒均来自上海易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心率变异性 两组治疗后RMSSD、SDNN、SDANN、PNN50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MSSD、SDNN、SDANN、PNN50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交感神经活性 两组治疗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压力异常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致病原因,且发病率较高。相关研究显示,当血压升高时,会反射性导致心率加快,并伴随心脏与血管结构性变化,若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则会出现左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心率失常[2]。此外,交感神经兴奋增高与高血压也有明确的关系,特别在较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上有明显表现。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β细胞,导致肾上腺素释放增多,使患者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作用于血管α受体,使小动脉收缩,从而导致血压上升[3]。因此,有效控制心率变异,稳定交感神经活性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主要采用阿替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值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二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在降低了交感神经活性同时,可有效控制心率变异。分析其原因为:阿替洛尔是心内科常用的控制心率的药物,是心脏β1受体拮抗剂,因而可直接作用于心脏,降低心脏的输出量,减慢心率,进而降低血压,且口服后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4小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而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特别适用于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4]。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同时封闭AT1受体,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起到降低血压作用[5]。此外,该药品对肾脏和血糖有一定保护作用,因而在临床被广泛应用。阿替洛尔与缬沙坦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但在作用机制上具有差异性,将二者合用,极大增强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阿替洛尔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心率变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变异性洛尔缬沙坦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价值体会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