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2020 年小麦“早穗”原因分析及预防建议

2020-10-20 06:37李海英韩玉江李善富张盛超
湖北植保 2020年5期
关键词:春性枝江市暖冬

李海英 韩玉江 李善富 胡 闯 张盛超

(1.枝江市马家店农业服务中心 湖北枝江 443200;2.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北枝江 443200;3.枝江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湖北枝江 443200;4.枝江市气象局 湖北枝江 443200)

2020年1月13日,农业技术员田间调查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时,发现小麦“早穗”现象突出,15%的田块小麦已拔节,剥茎查看,小麦雌雄蕊分化已完成;2 月25 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调查,部分“早穗”田块已抽穗,较正常年份提早超过30 d;3 月12 日,市、镇农业技术员与农业执法大队等联合开展调查,发现小麦“早穗”现象普遍,不同品种、肥力、耕种模式、播期的小麦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早穗”现象。

1 原因分析

1.1 气候因素

通过分析2008年—2019年12月的气象主因子(表1),均衡暖冬气候是造成小麦“早穗”现象的主导因素。暖冬突出年份依次为2016年(平均气温8.6℃)、2019年(平均气温7.8℃)、2008年(平均气温7.7℃)。这3个暖冬年份12月份的逐日平均气温表现不同,连续平均气温在4℃~10.8℃的日期,2016年为12月21日-31日,共计11 d;2019年12月的31 d均在此范围(均衡暖冬状态);2008年为12 月12 日-21 日与24 日-31 日,共计18 d,12 月22-23 日出现0℃以下低温,2009 年1 月初又出现持续低温,光照阶段速度减慢。2019年12月特殊均衡的暖冬条件,导致小麦提前完成春化与光照阶段,加之2020年1月的逐日平均气温在4℃以上,造成2020年“早穗”现象突出。

表1 2008-2019年12月的气象因子

1.2 品种因素

小麦品种是“早穗”现象的另一诱因。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30°N 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春性至弱冬性。春性越弱,则早熟越严重;偏冬性品种早熟不明显。涉及“早穗”的小麦品种有“金宛999”、“扬麦19”、“镇麦12”等。

1.3 其它因素

土壤墒情不足和肥力缺乏加剧了部分品种早熟。去冬今春连旱突出导致土壤墒情不足,部分麦田的施肥量也不够,小麦正常肥料总用量为每667m2纯氮12kg~14 kg、五氧化二磷8kg~9 kg、氧化钾5 kg,而部分“早穗”用肥经折算每667m2分别为6 kg、2.4 kg、3.6 kg,因此加剧了“早穗”现象的发生。经调查,部分田块“镇麦12”、“扬麦19”等施肥充足及时,“早穗”现象就不明显。

2 影响情况

全市普查小麦早熟现象虽普遍,但后期未出现持续5℃以下的低温天气,小麦基本未受低温影响,对产量影响不大。部分早熟突出田块影响较大,主要是小麦提早进入生殖生长期,导致营养不够,基本苗严重不足,该类受灾田块(减产10%以上)占全市5.1%左右,约887 hm2;其中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约200 hm2,无绝收面积。

3 预防措施

3.1 适期播种,种量充足

鉴于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30°N 麦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春性至弱冬性,播种期以10月下旬至11 月5 日为宜,应抢墒播种。播种量9kg~10 kg/667m2,播期越迟,就需加大种量,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具体实施操作。

3.2 底肥充足,看苗补肥

我市小麦施肥总量建议以每667m2纯氮12kg~14 kg、五氧化二磷8kg~9kg、氧化钾5kg~7 kg为宜,分蘖期看苗补施尿素5 kg,30%氮肥后移至拔节追施。底肥增施锌肥1kg~2 kg/667m2更佳。

3.3 药剂拌种,防病抗虫

药剂拌种是小麦高产种植中最简单方便、效果最好、投入回报比最高的处理措施,其好处包括:(1)防治本土传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主要在种子萌芽期侵染的病害;(2)预防浸染病害,主要是秆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等在穗期表现明显的病害;(3)减少地下和地上害虫危害,主要是蛴螬、蝼蛄、金针虫、麦蚜等,此类害虫在秋苗期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4)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加分蘖数,提高小麦抗逆、抗病能力,最终增加小麦产量。建议拌种配方以戊唑醇、吡虫啉和芸苔素为宜。

猜你喜欢
春性枝江市暖冬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河南省2013—2018年审定的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分析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研究
暖冬
中熟春性小麦新品种
趣味暖冬
2014缤纷暖冬直击街头!
暖冬
加强枝江市动物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