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解质”内容看新教材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2020-10-20 06:03谈素梅
化学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解质核心素养

谈素梅

摘要:通过对高中化学必修1新旧教材中“电解质”内容的对比,阐述了新教材内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渗透。关键词:高中新教材;电解质;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0)08-0028-02

中图分类号:C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0.08.008

高中化学必修l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无论从栏目设置、还是教学内容、课后习题等方面都无处不体现化学核心素养。下面以“电解质”教学内容为例,从新旧教材对比角度看新教材内容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一、概念的引入注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高中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以下简称“旧教材”。关于电解质概念的引入,是一句话“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教材”,关于电解质概念的引入,除了有旧教材中那句话外,还进行了对比实验:NaCl固体、KN03固体、蒸馏水导电性实验和NaCl溶液、KN03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基于实验事实的“证据”,学生能推理出:有的化合物能导电,有的化合物不能导电;有的化合物在一种状态下可以导电,在另一种状态下不可以导电。从而进一步推理到:从能否导电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最后建立起电解质的概念模型:“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新教材中不同物质同一状态导电情况对比实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下导电情况对比实验,这样的横向、纵向的比较,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让学生基于證据推理出化合物的分类、电解质的概念。

二、概念的深入借助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

旧教材在解决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时,以NaCl加入水中为例,其中仅用了一组三幅图(见图1)。一句话“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而新教材,用到了三组六幅图(见图2-4)

新教材不仅借助更多的微观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解质概念,而且按认知的逻辑顺序依次从微观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

“电流是由带电荷的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因此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导电条件的微观分析

“氯化钠固体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够自由移动。”-NaCl固体不导电的微观分析

“当在NaCl溶液中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水合钠离子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水合氯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因而NaCl溶液能够导电。”-NaCl溶液导电的微观分析

“当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离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因而NaCl在熔融状态时也能导电。”——熔融的NaCl导电的微观分析。

三个宏观现象对应三组微观示意图,再结合微观上的文字表征,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了问题。此时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离”的概念,理解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原理。

三、概念的应用体现探究意识

与旧教材比,新教材在电解质概念内容中始终贯穿这样一个问题:“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在电解质概念建构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的结论:“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既体现了概念的应用价值,又呈现了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渗透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的培养。

新教材在问题情境创设、图片素材的呈现、实验设计、语言文字的细节处理等方面无不用心体现着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本篇中“电解质”内容的解读只是抛砖引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心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用好新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15

猜你喜欢
电解质核心素养
研究电解质紊乱对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离子反应”常见考点例析及规律总结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2016年贵州高考电解质溶液试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