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思路与实践

2020-10-20 06:57曾美菁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水土监测信息化

曾美菁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与项目建设的和谐、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水土保持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礎性工作,更是生产建设项目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切实保护水土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时代的便利与优势,采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

引言

所谓水土保持监测,其实就是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危害等进行一个系统、长期的调研、记录、观察、分析过程。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利于相关部门进一步掌握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风险与危害性、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等,以便于进行后期的综合治理与宏观分析、决策,其对于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工作至关重要[1]。此外,信息化、科技化的水土流失监测手段也在不断完善,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时代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成为未来水土保持监测发展新方向。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1.1 优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利于帮助相关建设单位进一步完善、落实、优化水土保持方案。此外,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能够有力的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确保水土保持工程与整体项目建设的协调发展,保障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

1.2 降低项目水土流失风险

积极开展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实时掌握该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相关水土流失的治理进度等,并且根据国家法律、地区政策与制度等,向建设单位提出一些水土保持的建议与意见,切实有效的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风险[2]。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水土流失情况,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建设单位完成防控与治理措施。

1.3 提供项目水土验收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涵盖整个项目建设、生产周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充分的反映建设、施工单位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预防、治理水土流失的情况,其是否满足国家水土保持与防治规定、是否能够达到生产要求,这也是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2水土保持监测的实践

2.1 调查分析不能少

在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之前,相关的水土保持部门应该充分做好信息调查工作,可以通过邮件、问卷、文献查询等渠道,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项目地区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因素,做好充分的分析与研判工作。在相关信息资料中,对于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水文、地址、土壤、植被等资料进行充分的完善,充分认知并明确水土流失因素的潜在风险性,为后期项目整个过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3],由此可见调查分析在整个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外,水土保持监测部门还应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与信息,形成一系列的规范文件,如《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报告书》、《征地红线图》等文件,确保项目建设后期环节的有序开展。

2.2 边走边看有效率

所谓的边走边看,其实就是场地巡查的意思。场地巡查在整个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有利于水土保持部门能够观察到水土流失及其潜在风险的第一手资料[4]。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水土保持队伍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整个项目水土保持涉及的点、面进行系统、有效的巡查,边走边看掌握一手信息、边走边看了解潜在风险,依据水土保持法、地区水土保持规范、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等,对每个角落、每个因素进行细致的“观看”,并且记录相应的数据。巡查是手段,预防和治理才是根本。在整个巡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汇报并且组织建设单位进行整改与治理,降低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2.3 科技力量能保障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关硬件、软件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土保持工作也开启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可以说科技力量在整个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可以说“功不可没”,科技力量的融入也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充分重视。如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利用遥感卫星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整合与分析。在水土保持监测的科技力量中,一般就是遥感(RS)、定位(GPS)、地理信息(GIS)等系统的整合应用,然而这类科技力量依然存在时效的问题,很多观测信息的分析需要一段时间来整理。无人机的应用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模式,由于无人机体量相对较小、飞行半径适合、观测时效较强、图片信息分析及时等优点,其有效弥补了遥感监测的不足,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长效发展。

3结束语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纵深化发展,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水土保持监测人,应该立足生态发展不动摇、坚持监测过程全参与、走在水土保持第一线,切实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丰,曹宏,廖章志.遥感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以洪家渡水电站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08(3):42-44.

[2] 曾红娟,史明昌,陈胜利,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 2007,27(2):95-98.

[3] 王世雷,宋伯岩,周宁,等.关于区县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内容与改革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0(1):54-55

[4] 曹睿,岳德鹏,薛莎莎,等.新疆典型垦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以阿克苏农一师垦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 33(4):76-81.

猜你喜欢
水土监测信息化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故乡的水土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