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生涯规划指导的起点

2020-10-20 06:25聂黎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小学阶段指导

聂黎萍

[摘要] 实施小学生涯规划指导,是基于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落实德育一体化工作要求、满足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需求的迫切选择。笔者结合班级现状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学生打造趣味化、多样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实施路径,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职业角色及社会分工,初步养成生涯规划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学阶段;生涯规划;指导;有效途径

一、加强小学生涯规划指导意义重大

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包含了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见证了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小学是学生生涯发展的起始阶段。从小学开始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1.生涯启蒙,构建完整人格

生涯启蒙,助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明白事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伯依照年龄,将生涯发展的过程划分成五个不同阶段,0—14岁属于第一个成长阶段,这是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该阶段的发展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生涯规划指导,重在对学生进行生涯启蒙教育:指导每个学生发现并了解自身特长、个性能力、兴趣爱好,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体验互动中感受职业角色不同,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寻找学习的动力,让学习赋予更多的力量;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的不同,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初步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

2.生涯探索,实现自我成长

生活学习缺少目标就犹如雁群无领头、帆船无舵手,生涯探索的过程犹如打地基,地基牢固才可稳建高楼。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职业充满好奇,一些以职业体验为主的游乐场所成了小学生的新宠,他们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初步探索、识别不同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幻想自己未来的职业。及时的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平衡自己的生活角色,寻找未来的职业角色,从而确立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在不同的活动平台、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性格特质进行尝试,逐步成长,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垫基石。

3.生涯规划,有效适应社会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学校要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主要指“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他们的职业生涯容易“被规划”,职业能力容易“被遗忘”,职业精神容易“被成长”,导致对自己人生规划的边缘化。小学生生涯教育正处在生涯启蒙和生涯探索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常见职业的日常工作,通过体验式活动了解职业精神,明确职业有分工,知晓人际合作之间的关系,激发对不同职业的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职业的意识,学习探索职业的方法,理解学习与职业的关系等。

二、小学生涯规划指导现状不容乐观

在一名学生的小学阶段,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他们发展兴趣、认识自我,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然而,当前小学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学生意识薄弱、视野局限

“我是学习小主人”是笔者在四年级举行的一次班会课。主题班会中,笔者发现班级学生对于“为何而学”的答案惊人相似:为升学而学,为就业而学,为梦想而学,而“梦想”的方向又是出奇的一致:医生、工程师、科学家、老板是孩子们的首选,因为爸爸妈妈说这些工作收入高、地位高。局限的视野,造成学生对生涯规划存在意识狭隘而淡薄的现象。

2.家长越俎代庖、忽视个体

在笔者与家长的对话访谈中,谈及“生涯规划”的话题,有些家长频频摆手,认为无须杞人忧天,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有了前行的方向;有些家长运筹帷幄,对于孩子未來的规划侃侃而谈;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们只需搞好学习成绩即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分参与或无心疏忽,导致学生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能得到充分满足,错失生涯启蒙的关键期。

3.学校流于形式、内容单一

学校对于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是“像雾像雨又像风”,一方面意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苦于学时分配、师资安排、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的重重困难,生涯规划指导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交流或者分享,形式大于内容,内容偏向说教。生涯教育徘徊在学校教育的边缘,扮演着尴尬的“陌生人”角色。

三、推进小学生涯规划指导任重道远

1.把握学科阵地,加强学生的生涯启蒙

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生涯规划指导仅仅依靠班主任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每位学科教师的支持与参与。因为生涯教育与学科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学科教育中蕴含着许多关于生涯教育的内容。

各学科教师可以把握课堂阵地,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寻找显性或隐性的生涯教育内容,借助教材、把握课堂,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生涯启蒙,促进学生勤学好思,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思维特质、学业优势,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学业与未来生活、职业之间的关联,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未来成长提供帮助。

2.对接校本课程,养成学生的生涯意识

生涯规划指导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是获得社会化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需要学会在班集体中习得社会交往和行为规范的能力,能力的提升促进个体在集体中的成长,通过合作、互助、分工、体验等途径提高自己的生涯认知,养成初步的生涯意识,丰富自己的生涯体验。笔者所在学校围绕“情智共生,心心相印”这一主线来构建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从五点切入,把培养具有“灿烂笑容、多情心灵、好思大脑、灵巧双手、健康身体的情智娃娃”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标。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富有学校特色的“五色行动”校本课程体系。

“五色行动”同样助力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尝试着将爱好、能力、性格与向往的职业生活相联系,在行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学会规划,学会生存,学会沟通。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学校活动之一,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又可扩充学生生涯教育的渠道,使两项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

3.协同多方力量,拓展学生的生涯认知

(1)家校共育——爸爸妈妈进课堂

家庭教育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发展的所有阶段。如能紧紧拉住家长的手,借助家长的力量实施生涯教育,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家长们积极宣传,还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家庭活动、采访家庭各成员职业活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长从事的职业,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以及不同职业需要怎样的技能。

班级中有多少名学生,背后就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份不同的职业。笔者将热心教育的家长邀请到班级活动中,组织筹划“爸爸妈妈进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介绍自己一天的职业生活,带领孩子们体验一种职业操作技能,分享一个职业故事,传递一份职业精神。“四个一”的组合拳,既给家长进课堂的内容提供了方向,又能够帮助学生对不同职业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职业探索奠定基础。

(2)体验参与——校内校外双基地

在“体验参与”的环节,笔者主要组织了如下四个活动。

①一日随访

笔者组织班级学生走进父母的工作单位,变身小小观察者,去记录父母一天工作情况,了解父母的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感受职业的不同,体会父母一天的辛劳。同时,在一日随访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细致观察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近距离了解不同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精神。

②班级小当家

当每位学生在集体中有了归属感和存在感后,集体的氛围定会蒸蒸日上。让每位同学成为班内小当家,齐心协力参与设计班徽、班歌、班训、班级文化布置等所有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不同任务的认领,在分工、合作、核对、检查等系列过程中体会到角色分工的不同。小组合作的过程,既是凝聚力聚集的时刻,又是自我展示的平台。班级小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竞选和轮换,也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③集体过家家

每周五“阳光社团”时间,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化身为各种职业角色,在班级内部“过家家”:班级可以变成自助餐厅,餐厅引导员、厨师、收银员、卫生保洁员等一系列岗位需竞聘上岗;班级还可以变成跳蚤市场,市场管理员、区域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各个岗位都能为小伙伴们提供各种服务。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服务他人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同时在岗位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力量,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

(3)榜样示范——争当生涯小主播

笔者所在学校每周四上午有“娃娃电视台”活动,借助这个平台,开展“各行各业我知道”主题活动以及“生涯人物访谈”等主题活动。班内过家家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对于常规职业的了解;“一日随访”的活动局限在以家长为对象,也没有打开更宽广的职业视角。而学生对各种职业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对不同职业的期待都为生涯小主播的活动注入了活力:“走街串巷”让学生知道大街上开设的各种各样的店;“食物造型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美术设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麻醉师,您好”让学生知道医生这一职业还能细分不同的专业;“谢谢您,消防员”“交通警察好神气”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学生通过采访生涯人物,了解生涯人物的成長历程,思考自己的成长动力与方向,并借助校园广播进行讲述,成为“生涯小主播”。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入手,拓宽自己对职业的认知,加深自己对职业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的选择多了更多的方向。

(4)创新班会——主题活动促成长

班队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以下是笔者组织的“争当劳动小达人”班会课片段:

活动:观点碰撞,寻找最美劳动者

香港大学举行名誉大学院士衔颁授仪式,表扬对港大和社会有卓越贡献的10位人士,其中有资深大律师、工程师等深具社会名望者,也有一位是在大学堂任职半个世纪的宿舍服务员“三嫂”袁苏妹。

①对话:港大为何会把荣誉颁发给三嫂?

②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最美劳动者?

③教师总结:劳动不分贵贱,职业不分好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一位辛勤耕耘在自己岗位上,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都是最美劳动者。

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的功能不是我们教师以直白的方式告诉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是给了学生体验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话题,班主任潜在的导向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争当劳动小达人”的主题班会,学生自己搜集素材、采访身边人,再交流汇报、辩论探讨,将大家生活中对“不同职业劳动价值”的误读一一解惑,形成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主题班会的持续开展,助力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生涯意识与责任意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小学是生涯规划指导的起点站,笔者借力多方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将生涯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助力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欣赏不同职业的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学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将自己的理想憧憬与当下的努力有机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不断体验自我潜能的开发过程中领悟生涯发展的积极意义,树立向前向上的生活观和科学正确的自我发展观。

[参考文献]

[1]袁榕蔓.小学阶段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人生规划在童年[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46-48.

[2]秦斌.生涯教育须从小学抓起[J].教学与管理,2015(8):15.

[3]沈秋凤.你若“3S”,生涯花自开:小学生涯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44.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小学阶段指导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