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道路不迷茫,生涯规划来护航

2020-10-20 06:25王艳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社会家庭

王艳婷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关注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也开始重视起来。那么,何为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里?如何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本文将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尝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生涯规划;学校;家庭;社会

新一轮高考制度的出台带来了许多变化,也让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除了关注新高考方案的解读外,也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它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每个人从小到大可能都或多或少想过“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因为思考自己的将来而比较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接受专业的课程和咨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关注、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的重视,将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上日程已显得十分必要。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中学生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虽然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但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第一个关键点,这对其高考时填报相关的专业和将来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做他喜欢、擅长和适合的事情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合理化的最佳体现。中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在寻找理想并为之奋斗的过程中,明确人生的目标和使命,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地激励自己、完善自己,给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学校教育是生涯规划活动开展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是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主阵地。

第一,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全面客观地自我认知和评价,能为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探索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这有助于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正确看待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觀。只有在全面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规划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每年举行的科技节、篮球“嘉年华”、摄影节、艺术节、科技节、手工课程、“小小百家讲坛”、美食节等活动,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和空间,又让他们增加了对自己擅长区域的兴趣与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自己优势领域的学习动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向,发掘自己的特长所在,在活动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第二,引进职业生涯教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通中学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课程也迎来了一些挑战和革新。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又为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方向。普通高中作为育人的前沿阵地,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实施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构建综合实践育人体系,使高中成为每个人身心健康、愉悦成长、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场所,使高中学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为主渠道,教会学生规划人生的方法;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通过选修课程引领学生规划人生;通过各种技能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导师个性化指导和学科学习、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实现人生规划的教育体系。

第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学校狭小的学习环境中,对专业、职业缺乏了解体验,很难对职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受上述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学生只能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别人的主观认识进行构建,无法通过可靠的途径和渠道来了解整个社会的变化,从而导致他们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缺乏了解。

因此,面对这些情况,中学生在面对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时容易出现不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在实践中学习、了解社会的新趋势,为职业生涯设计做好准备。

除了学校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外,也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力量,让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走进去”“走出来”。比如,我校高中每学期都会定期举行“家长课堂”,让不同职业和岗位的家长讲述他们的职业故事,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工作的职业意义。我校还会与外面的一些单位和机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去参观、了解、体验各种不同工作的性质和意义。

通过这些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了各种各样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和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方向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并尽快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家庭教育是生涯规划活动开展的大后方

职业生涯规划是具体到每个家庭的事情,除了学校、老师、学生的努力,家庭和家长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说父母也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最直接的影响。

首先,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实树立得越早越好,并非从中学阶段才可以考虑。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后,还需学习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网络、书籍、亲友、专家、学校、师长等。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及早了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中学及以后的学习阶段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做好准备,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其次,引导鼓励孩子发掘特长,并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随着教育资源的增多、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很多家庭都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只是那个时候大部分家长是出于跟风或者满足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认为什么有用或合适就给孩子报,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或者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也就是说,他们确实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但不是有意识的。他们认为这些兴趣班的学与真正的学习并没有多大关联,大部分在初中生涯开始后就全部停止了,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和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系。其实,从产生的影响来看,这些兴趣特长恰恰可以成为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同时,家长还应该树立一个意识,这就是“兴趣(职业)平等”的意识。“兴趣(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并非只有弹钢琴才能成为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就是喜欢做饭,就是喜欢手工,就是喜欢打游戏并且很擅长。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只要是孩子真正喜爱并且擅长且正当健康的爱好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并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而不是從家长自身的角度来看是否合适。

最后,指导但不干预孩子的选择,为孩子“护航”而非“掌舵”。

孩子作为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在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中,难免会比较茫然无措。此时,家长应该主动鼓励孩子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让孩子全面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积极乐观地面对新高考的改革,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定位。

归根到底,职业生涯规划是孩子自身的事情。家长可以指导,但无需干预孩子的选择;家长可以陪伴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而非孩子人生方向的“掌舵者”。

三、社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开展的百花园

从小处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似乎只是个人、只是家庭的事情,可是从大处来看,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和我们的国家、民族密切相关。从马克思17岁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再到周恩来的家喻户晓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可是我们也需要更多正能量的传播来让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这样,还会有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家庭、个人或者私人的事情吗?社会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天地。

第一,宣传社会主流文化,提供积极正能量。

媒体是对中学生影响非常大的一种媒介,所以媒体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是媒体的社会责任,社会要求媒体负担起正能量的传递。如“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人物的介绍会让学生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和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也可以激发他们做出更多正能量的选择。

第二,借助专业机构,接受专业化的测评与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非常个体化的工作。每个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能力都不尽相同,那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情况也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个体咨询。因此,如果家长和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本身的专业知识获取又不够充分,也可以借助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接受专业化的测评与服务,做个深入的个人探索。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关注、教育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学生生涯规划既是顺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产物,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更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和社会。所以中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要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个性等,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真正复兴,“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而我们每一个人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曹钧,栾永祖.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与探索[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

[2]程雪峰.生涯规划(高中)[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3]赵世俊,周卓行,夏晓鸥,等.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社会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