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2020-10-20 05:47张超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途径思政教育大数据时代

张超

摘 要: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思想,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价值观等,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目前,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还受到了人员、思想、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使其教育效果与理想目标相悖。所以如何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于思政教育工作中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首先,一些教师在基于学生价值观念、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教学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其次,思政教师虽然会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但这些数据信息并不全面、可靠,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调整时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其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所致。一是课堂规模大而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学均采用大班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政教师、教学空间等的缺乏所致。在此基础上,教师想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不容易。二是教学经费不充裕导致教学形式单一。为了保证思政教学课堂朝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高校必须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资金的专款专用。而实际情况往往并不理想,很多高校虽然为思政教育设置了专门的教学资金,但还存在贪污腐败等现象,加上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这便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

(二)教学评价方法不够合理

评价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客观检验,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思想价值,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展自身技能等。而以往的高校思政教学评价工作往往设于课程结束之后的评价上,即通过课程后的考试、心得报告等形式来确认学生的实际成绩,这便无法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与了解,也不能帮助其从思政课堂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我们知道,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发展,并确保其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但传统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

(三)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存在教师考核不严格、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多等特点,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并不重视思政教育课程,存在缺课、上课不认真等行为。同时,很多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过于依赖教师设计的教案及课本,主动探索课外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导致学生的眼界得不到拓宽,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为了真正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经常会设置一些网络课程,而很多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不认真完成网课任务,从而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一)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校需要创建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以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同时,高校也需要从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及具体身心发展现状出发,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及思想的教育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科学联动,从而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教育体系更好地融合。不仅如此,高校也需要积极建立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运用网络手段来达到思政教育宣传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和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育人员需要迎合这一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将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思想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重视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动态化方向发展,以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实际,深层次研究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想,选择更加合理、可靠的教育内容,保证其符合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同时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巩固与创新,逐渐摆脱传统教育方法的限制,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思政教育内容。而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情感渗透教学、实践教学等,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需要通过微信等平台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努力适应热点内容和新兴技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创新思政课堂教学管理的监督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对当前的监督模式进行更新与调整,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来建立健全多层次网络交互式的思政教育工作监督模式,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实时监督,促进该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如此,高校也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进行收集,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明确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出针对性的疏导政策和解决措施,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运用网络掌握学生思想

首先,高校需要重视学生意见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某一热点事件,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身的认知,其通过表达自身想法便能够客观反映出该生的实际思想认知情况。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评论的收集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活动,尽快找到思想认知存在偏差的学生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中。

(五)开发高校思政教育课程

高校需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通过视频、图像、音频等实现课程内容的扩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提升。高校可以向社会群众来征集更具教育意义的思政内容,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层面上得到扩展,且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与思政教育专家进行讨论,共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课程结构,以保证思政教育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三、结语

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及数据库,并实现对学生数据信息的跟踪调查与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高校也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团队的综合素养,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欣荣.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1-8.

[2]黄锦群.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2):109-112.

[3]陈仕伟.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许昌学院学报,2018,37(01):92-96.

猜你喜欢
创新途径思政教育大数据时代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