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好生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优化路径

2020-10-20 14:31闫肖莉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美好生活”一词逐渐走进校园,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样态。美好生活表达了大学生对当下生活的新需求,也寄托了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新期望。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把如何满足大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时代课题。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为依托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向度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以求真求善求美为取向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美好精神生活是其重要途径。

关键词:美好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境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如果看不到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就难以满足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及时提出新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理论指导,就能为其实践效果提供支撑。因此,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时代所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以及解决其面临的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

1.内容维度

从内容维度来看,大学生美好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三种含义。第一,美好生活体现在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第二,美好生活体现在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第三,美好生活体现在美丽的自然环境得到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经历了从物质生活到美好生活的变化,从物质文化的需求到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大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参与者,更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剧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特别关注大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引导和激励来推进美好生活的实现。

2.價值维度

从价值维度来看,“美好”正是对“生活”的价值界定,指的是这种生活需要应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并在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结构中不断得以优化,总体上达到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内在平衡。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内外环境巨变时期,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精神产品,他们的文化需要和价值取向也就随之呈现出多元化。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如何使得大学生在对“美好生活”的个性化追求中坚持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

3.实践维度

从实践维度来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好生活是实践创造出来的,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终归要在实践中实现。对于大学生而言,追求美好生活就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大学生美好生活需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美好生活是大学生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也是大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动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原有的教化式课堂模式,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大学生在接受一线的、鲜活的教育案例中,深化对知识和社会的了解,不断潜移默化,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体验。

二、美好生活愿景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路径

1.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为依托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向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兼顾的方向转变,但是还存在忽视个体发展和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想化色彩较重,使大学生的自我生活设计被传统理念所规定。大多数高校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才,而没有真正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兼顾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一个典型的事例充分凸显了这一社会现状:今年的高考生钟芳蓉,高考成绩676分,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当她决定报考北大的考古专业时却遭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这些质疑的背后折射出了当前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大学生选择专业难道就应该符合社会大众需要的理想人才,而忽略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吗?很显然,不是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最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质,就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每个高校的使命。高校在培育人才时,应该转变旧有的社会本位论理念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为依托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把满足大学生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2.以新发展理念为向度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

教育与美好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最终以帮助学生实现美好生活的境界。同时,人的美好生活的知识认知、美好生活的思想观念及美好生活的素质能力的习得都要依靠于教育。然而,我国高校目前在对大学生美好生活的引导和激励上缺乏一定的认识,欠缺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比较侧重于党的意识形态内容的政治教导,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系。部分高校甚至出现美好精神生活教育边缘化,让在校大学生难以接受系统全面的美好生活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树立错误的美好生活观。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许多大学生把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理解为自我价值或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往往忽视了个体价值的实现一定是在社会意义上才能够真正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4]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讲政治的集中体现。加强新发展理念在高校的宣传教育对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新发展理念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新特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向度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内在呼应,社会发展由此呈现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样态。[5]因此,新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需,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重视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满足青年对社会美好的认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好生活观。以开放、创新、共享、绿色、协调的理念,培育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创造意识、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全面发展意识为依托的美好生活观。

教化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真”指的是基于当代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之上的合规律性,就是立足可感可触的现实生活,使大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物质、文化、社会、生態等多层次需要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善”指的是合乎人类的实践目的,在新时代善的生活的集中体现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指的是文化层面的“文明之美”、社会层面的“和谐之美”、生态层面的“天人之美”、经济层面的“富裕之美”、政治层面的“民主之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2]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2014—2018)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11,20.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7.

[5]项久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J].中国社会学,2019(11):4-24+204.

作者简介:

闫肖莉(1993-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