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颜色词使用中性别差异的原因探析

2020-10-20 16:23刘林兰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

刘林兰

摘要:性别差异的一方面跟男女两性的生物特性有关,另一方面又跟社会的和心理的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试图从生理因素、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政治文化等四个方面来梳理出语言性别差异的一般规律,并探析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性别差异研究;男女差异;社会心理

性别差异研究始于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50年代,性别差异心理学正式成为心理学内部的一个独立研究方向。直到今天,有关研究仍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内广泛地进行着。

一、生理因素

遗传学研究成果表明,从生物遗传学和生物解剖学的观点来看,男女在色觉感知系统和器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凯和麦克丹尼尔(McDaniel)两位学者合作撰文,从人的生理结构和模糊学理论的角度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利作了补充和调整。他们认为颜色范畴是一个模糊集合,它与人类的心理感知和生理结构有着密切联系。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女子的大脑结构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而男子的大脑结构左右半脑分工更加明确,左半脑负责语言功能,右半脑负责空间功能。说话是在大脑的作用下进行的。在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男女的两侧大脑在分工一致的情况下,其各项功能却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优势,从而形成男女在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等方面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此我们说,男女在语言方面的性别差异首先是源于神经生理方面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原因

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了言语差异的出现。心理学认为,在青春发育期以前,女性在理解人际关系,形成义务感、责任感、认真的态度,善于完成任务等心理品质方面,比男性要成熟得快。(转引自崔国鑫,2006)青春发育期以后,男性敢于冒险,喜欢逞强,但比较粗心,不注重细节;而女性文静怯弱,感情丰富细腻,礼貌友好,但常常胆小娇气,缺乏自信。女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言语特点不同于男性。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更擅长于形象记忆。男性心理感受性比女性低,喜欢摆弄物体并进行思索研究,逻辑记忆能力较强,言语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在颜色词语的使用上,就表现为概括化、直接化。

三、社会行为因素

由温格(Lave Wenger)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行为集团理论将性别划分为生物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此理论认为,性别变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性和女性参加的社会活动往往不同。我们也发现,一般来讲,女性做得家务较多,家庭布置以及教育孩子等工作。布置家庭一定离开不色彩,购物买菜、衣服首饰等等更是亲密接触丰富的颜色,教育孩子也总要教他们认识五彩缤纷的各种颜色。因而,通常情况下,这些社会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女性接触颜色的机会是远远大于男性的。

四、政治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占有一定的社会位置。语言受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已被证明的事实。拉波夫(2001)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把性别因素纳入语言变异的研究,他指出女子比男子更倾向于使用标准语,因为标准语被看成是上流社会使用的语言,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向标准语靠拢标志着对自己所属阶层或集团语言的偏离;中下阶层的人模仿中上阶层人的讲话特点,过分使用标准语其动机是想跻身于上流社会。为什么女子比男子更多地使用标准语呢?按照拉波夫的解释,女子比男子更善于语言表达,或者说女子比男子更多地使用表达符号,并且更多地依赖这种符号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女子比男子更多地依赖于符号的原因是她们拥有的物质权力比男子的少。

Trudgill.P(1983)等人还认为,两性的话语状况之所以会有差异,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言语及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期待与要求。这些期待与要求以“固定模型”的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构成几乎无所不在的强大的社會压力,使人或者自觉、或者被迫地依照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凡是不符合这些期待与要求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常规的偏离并遭到社会的反对和否定。

另外,人们从小所处的教育环境也至关重要。儿童从出生起接触的多为女性,到五六岁时,男孩开始从父亲、叔叔、哥哥及同性伙伴那里习得具有鲜明男性特点的语言,而女孩则继续习得具有鲜明女性特点的语言。英美国家有关儿童颜色词的习得研究指出,在两岁半到四岁半这一年龄阶段,女孩使用“粉红(pink)”一词的几率远远高于同龄男孩。男孩通常认为,使用“粉红(pink)”是“有女孩味儿的”,以因而他们有意识地避免使用。

可见,男女使用颜色词的差异原因不仅仅有生理机制的原因,更受到男女社会行为、政治文化的深切影响。首先源于神经生理方面的影响,其次是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的差异,再次是政治文化方面还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期待与要求,这些都是造成性别语言差异的原因。

五、研究结论

本文尝试对汉语颜色的分类与男女性使用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由于认知、社会、历史等原因,男女在对基本颜色词的选择上基本一致,但因为性别差异造成他们在作品及生活中对颜色词的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我们发现,男女在语言方面的性别差异首先源于神经生理方面的影响,其次是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的差异,再次是政治文化方面还有社会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期待与要求,这些都是造成性别语言差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董晓敏.《当代汉语词汇变化文化透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2]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苏文瑾.《语言性别差异成因分析综述》[J].龙岩师专学报,000(1).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
心理学视角下邪教痴迷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试析法律在多元化社会控制方式中的价值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基于屌丝文化审视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
浅谈语言变异之网络缩略语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
方言角色社会心理学分析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机制
高力士谨慎性格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