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0-10-21 03:50任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工作

任霜

摘 要: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培养小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本文将从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 德育工作 德育实效性

作为育人工作的根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在小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这一问题仍需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问题

1.社会不良现象的感染

很多小学生的长辈或邻居存在言语粗俗、贪小便宜、胡搅蛮缠、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有些或许不触及法律底线,但却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建设阶段,他们尚不具有明辨是非、进行道德抉择的能力,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其模仿本能及模仿能力将使小学生沾染上比等不良行为。如此,轻则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无法融入团体,重则使小学生触犯法律,做出违法行为。[1]

2.家庭教育的不足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孩子六岁之前的教育对其人格形成及陶冶具有重要意义。若能在此阶段进行正确的培养,在之后的教育中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增进、提高即可,孩子自然能够成为道德过硬、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若这一阶段,孩子无法接受正确的教育,一旦形成恶劣习惯,若想在后期对其进行纠正将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必须花费成倍的精力才有可能纠正孩子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及坏态度。然而,我国很多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缺失状态。很多年轻家长虽然拥有正确的教育意识,但却迫于工作的繁重,导致儿童的学前教育中缺乏父母的身影。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往往是家中的老人。而家中的老人对孩子往往报以百依百顺的态度,对孩子的坏习惯不仅不会纠正,甚至会加以纵容,这是十分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3.教师能力的缺失

如上所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班主任而言,他必须能够摸清学生的心理,掌握最先进的德育理论,拥有高超的德育技巧,才能在新时期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但是,我国大部分小学缺乏此类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这也使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德育资源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它们所呈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针对当前德育薄弱的情况,教育过程中实现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应积极展开家访活动,让家庭能够与德育教育,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也应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优势,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会团结合作,其次,学校要发挥校外阵地的优势,打开德育教育的格局,促进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德育网络进行融合,这样学生即便不在学校内,也能够接受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2.确定目标要实际有效,循序渐进

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德育教育能够实现内化。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工作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基本社会公德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因此,德育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实际有效,要确保德育教育能够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相符合,以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不但有利于德育教育的科学展开,更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德育教育并非一项急于求成的工作,在展开过程中踏实走好每一步,是德育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

3.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德育教育一直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眼中有着崇高地位,在展开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重在实验,体验过程的方法,以确保德育教育能够让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够拉近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学会团结合作,这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过程中,学生判断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对善恶的分辨能力,因为有了切身体验,记忆与感受都更深刻。作为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让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让德育教育大放异彩。

4.着力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

由于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德育教育一定要致力于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升,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标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完成日常工作外,对自己的形象要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自己的举止文雅、谈吐得宜,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主动学习教师的风范。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尽可能减少减少交流障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虚心听从学生的建议,采纳学生的批评,适当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行为举止进行调整。学校需要定期的培训教师的能力素质,确保教师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心思想、新举措。

5.加强德育的学科渗透

小学教学过程中,每门学科都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将自身所担任的学科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品质修养。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竞赛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来呼吁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斑斓的色彩以及流畅的线条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由此可见,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行之策。

结语

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使德育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应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努力,共同为学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彦雄.浅析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8(04):60-61.

[2]吕春晶.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文教资料,2015(30):137-138.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