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发挥宗教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积极作用

2020-10-21 05:34许琼英董锦霞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作用

许琼英 董锦霞

摘    要:丝绸之路虽始于政治军事,繁盛于商旅交通,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即“民心相通”。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也被称为“宗教之路”,今天,经济政治全球化使宗教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宗教文化必将更多地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文化;积极作用

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被誉为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和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岁月变迁,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其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丝绸之路虽始于政治军事,繁盛于商旅交通,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即“民心相通”。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曾流传于中亚细亚,并在中国境内留下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还有摩尼教、袄教、犹太教等宗教伴随着商旅往来而广泛传播与交流,因而丝绸之路也被誉为“宗教之路”。丝路古道、寺观石窟、佛道经卷,无不驻留下历史的足迹,见证着古道沧桑。

古丝绸之路虽已经成为历史,但中西文明在此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养分,相互滋养,使人类文明不断得到发展。今天,经济政治全球化使宗教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宗教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加频繁,这为以宗教为载体而增进多民族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宗教社会功能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但是,全球化也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新的机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利用宗教文化交流的机会,传播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而宗教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并不断引发冲突,导致地区性不稳定。总之,宗教必将更多地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社会的矛盾激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将继续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更好地引导宗教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形成宗教自身开放、包容、和平、互鉴的软实力,是宗教文化交流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在某一个地域,尽管可能会以某一种宗教作为主导,但是不同宗教之间往往是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彼此接纳。如今,在这条路上“三股势力”猖撅、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泛滥,似乎表现出很多的负面性。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严格区分宗教本身与宗教极端主义的界限,不搞扩大化;另一方面,宗教要形成坚实的软实力,传播出丰富的正能量,这恰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战略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础和前提。[1]

第二,多种宗教有序并存、和谐共生,是宗教文化交流的保证。正是因为不同宗教能够和谐相处,才能各自发挥其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实践证明古丝绸之路上多种宗教活动场所并存,各宗教互相包容、交融、互鉴、和睦共处,极少有宗教冲突,足以体现了宗教的宽容。宗教传播体现出的和平特点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繁荣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和环境。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值得我们去挖掘、思考和借鉴。对待包括宗教或以宗教所体现的不同文明,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懷。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三,由于宗教的存在是长期的,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我们必须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功能,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统一,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前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强调丝绸之路上的互连互通和交流交融的同时,要考虑到必然存在的渗透隐患和危险,要团结和教育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构筑抵御渗透和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思想大坝和防线。

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在今天,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新的生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特点,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宗教文化必须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宗教传统需要改进、扬弃。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推陈出新,才可能“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思想对我国当今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宗教文化的构建及其作用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警示和警醒。要使宗教文化真正适应并贡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要克服宗教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负功能、负能量,而在今天充分释放其正能量、发挥好正功能。历史的经验表明,人类文明能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让宗教文化与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战略中双向互动,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刘金光.发挥宗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作用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羌族民居建筑主室空间的宗教文化探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浅谈雾霾与经济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