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音乐的历史文化特征

2020-10-21 05:20王莹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

摘 要:在徽州,体现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徽州传统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徽州的传统音乐的很多形态的特征都与徽州这个地方文化的历史相关联比如说:发展、演变、传播等等。本文主要是在现如今徽州传统音乐的遗存现状中挖掘出其中的内在之处,还想在探索徽州一带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特征。

关键词:徽州文化;传统音乐;历史特征

徽州在古时候有很多的别称例如:新都,新安等。在受到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地区文化的影响徽州传统音乐形成了兴盛,衍化等自身的特点。在其受到如今时代的改变后,多姿多彩的徽州传统音乐种类已在大量失传,但一些传统地方的戏曲和节日民间歌舞还仍在保留着,对于徽州传统音乐来说,现在的他在呈现着衰弱的趋势。根据上诉所说,此篇文章我将做一下历史回溯,探索出徽州传统音乐中独特的奥妙,并且分析其的文化之根,同时也研究下当今社会的“变化”现象,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一、对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影响的“朱子理学”思想

徽州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就是“朱子理学”,并且包括道家和释家。朱子理学在徽州影响至深,其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朱熹承袭二程,“理”则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所以是此思想的中心部分,同时也是规划道德的准则。这种思想也在影响着徽州的传统音乐文化,徽州人历年来都把这种思想运用在各种音乐领域上。随着时代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着,音乐的表达方式也在变化着,有很多当地的礼仪民谣都体现出了地方的各种风俗习惯例如《敬酒》、《接房》等。

理学是调和道、释二教的儒学,其所表达的则是在儒学中道德、人伦等思想认知的一种机构。并且徽州文化是以儒学为基本的结合道。释二教从而形成新的儒学思想。齐云山对徽州音乐文化有一定的贡献作用,同时也是徽州境内休宁县著名的道家静地。“跳钟馗”就和道教的文化有关。

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多体现在“朱子理学”为中心思想兼容道与释共同特征。并且这些思想特征主要是在渐渐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区,使徽州的人们在节日的民族风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节令民俗”内涵为徽州音乐文化主要显著特征

徽州的人民会依据他们在一年中不同的节令来表现出不一样的民族风俗,大多数的民族风俗都以歌舞为主,他们主要是表现出自己内心对其的热爱,而且,他们的歌舞鲜艳夺目,色彩斑斓。有很多当地的文化保护部门为了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些人认为,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静态物品,其更代表的是一个年代,一段历史,让文化遗产更加鲜明的来到人民的心中,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在这种观念下,政府积极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使得徽州的传统音乐文化歌舞节令得到一定的恢复。不过,因为这些民族歌舞已经年代悠久,并且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歌舞有很深的内涵,他们无法很好的诠释出来,但正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我们则需要用更好的途径去加以保护。笔者将选择两个方面来表达徽州传统节令中传统歌舞的文化特征。

(一)三月赛龙舟

徽州人民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举办龙舟比赛,龙舟比赛开始时对河唱歌,为了祈求平安,每人称赞一句并演奏几声,龙舟集体向龙舟庙驶去,到达时乐声就立即停止,比赛结束。因此,徽州人民用龙舟这样的赛事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之情同时也可以锻炼人民的身体。徽州的龙舟比赛算是比较古老的传统运动了,其已经成为了常态民俗活动了。

(二)端午嬉钟馗

在徽州各地较为普及的还有嬉钟馗,在活动进行中各家各户都出来迎接,“钟馗”为表驱除邪气之意则执剑演示。钟馗是为了给百姓祈福的“万能之神”他可以为百姓招财,打鬼驱邪,此种活动在南方尤为盛行。

三、“包容内化”方式为徽州传统音乐主要传承特征

徽州里有很多移民去的人民,那里包括很多中原的土族,同时也为徽州带来了很多中原的文化,对徽州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来了丰富的积极向上的作用。

徽州帮异军突起是在明代成化年,徽商也有许多的特点,很多徽商对戏曲艺术十分的热爱,他们出钱搭台子,在乡村里表演,给予乡人对文化的热爱,他们也因此在这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传播者。

因为徽州的人口迁徙比较多,所以就客观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把不同地域里的风土人情相结合起来。这种文化历史的积淀慢慢的形成了徽州本土的文化特色在当今这个时代,徽州的传统音乐文化更是结合了一些具有时尚元素的民俗气息,更加的促进了当地传统音乐的发展。

结  语

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向我们呈现出了徽州文化的历史悠久,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向世人展现出徽州历史文化浓浓的艺术特征。此篇文章,意在表达和梳理徽州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特征,从思想到节令再到民俗,为得是表达出其中的与众不同和徽州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现状。徽州传统音乐与徽州独特的地理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得出,徽州的历史文化在民间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保持原有的特色上进行更加完善的变化,既不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又为其做了更充足的生长,最终以一种适合徽州地理环境,文化底蕴,民风和谐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即呈现出了文化传承中的永恒性,又表达了时代在一点一点的变异着,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建斌,方卫星.徽州技艺(歙县卷)[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2] 齊琨.论传统音乐的两种时态——以徽州礼俗仪式音乐研究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明清徽商与徽州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8A1091)

作者简介:王莹(1980-),女,安徽蚌埠人,大学学历,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
国乐前途之思考
国乐前途之思考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