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分析

2020-10-21 07:58吴雄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初中教育德育工作

吴雄源

【摘要】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全新的时期,社会对后备力量也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包括格外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作为人生的关键发展期,是心理健康养成的最佳阶段。初中班主任应该积极深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学习知识与应用技能的规律,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在力量,促进中学生的成长进步。本文就将应用心理学运用到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进行简要探讨,以期为全体中学班主任提供经验。

【关键词】德育工作   应用心理学   初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190-01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的推动下,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中学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中学班主任作为教育学生的中干梯队,能否成功将心理学融入到班级的日常教学中是决定德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因此,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将心理学实践到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正确地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一、深度剖析中学生的心理行为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而言,中学是他们显露自身个性、产生独特行为、渴望被认可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有义务充分地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方面应以既激励和尊重为主,认可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初中班主任也要了解他们的想法,积极的对他们进行监督辅导和行为纠正,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坚持自我,发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

例如,对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独立的阶段,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旧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由于初中生的心智还未发展成熟,但又渴望强烈的求知欲被满足,很容易造成初中生的鉴别能力十分低下,对任何事物都很难树立起自己的看法和观念,没有明确的判断力。比如有的學生不重视班级环境的维护,他们认为教师在课上有时也会乱扔粉笔头,也影响了班级卫生。班主任此时就要及时承认错误,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的性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班级环境。

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适当接纳外部的合理建议,对自己的实操能力有正确的评估,可以适时平衡自己的理想化目标和实际情况。初中班主任要拥护中学生的积极性,为中学生营造合理的环境条件,帮助中学生逐步养成各种动手能力,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创造,提升各方面的鉴别能力,健康的成长成才。

二、注重品德教育的心理学应用

道德行为是检验初中生品德规范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积极约束和引导初中生的道德行为则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熟练掌握并运用约谈、家访等有效策略,及时的与学生进行畅通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迫切需要和主观动机,然后在给予初中生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产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促进初中生健康品德的养成。

例如,身处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信心有着极大的追求,自信心也是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进步的重要内生动力之一。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应善于在学生身上发现每个人不同的优点,对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从内心提升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有的学生身处单亲家庭,幸福感的缺失会让一些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抗拒学习。班主任应该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就评判是非的能力来讲,初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在班里开展积极的自我评判与探讨活动,引导初中生养成优良品德,以此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养成。

由此不难看出,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道德品质的教育也逐渐成为工作的重心。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发挥榜样作用,全面结合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这个过程中,初中班主任应该着重研究如何融入全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内心获得明显的成功体验。对于学生的表现,初中班主任也要及时准确的给予客观评价,由此增强学生对学习投入度。

三、德育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而言,许多初中班主任依旧会被传统的德育理念牵绊,过分注重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各方面诉求,从而严重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由此,这些学生会出现厌学、暴躁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严重阻滞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从如今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会只增不减。初中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未来战胜工作中的困难。

例如,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可以用步骤化的方式进行。首先班主任在将心理学迁移到德育工作中时,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心理诉求,做到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次,绝大部分的初中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中内容与策略的创新与改进,适当融入心理学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比如有些学生偏科的现象会比较严重,就会导致他们在薄弱科目的学习上提不起兴趣,甚至分心去做其他事情。班主任此时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如果意外发现该学生有绘画天分,也可以鼓励他参与绘制黑板报,展露自己的才华,由此提升对课堂的热情。

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初中班主任应当尽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强化长项弥补短板,助推每位学生取得进步,养成健康的人格。

四、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反复多次的德育教育实践可以证明,引入积极的心理学进行德育工作可以明显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课堂效率。由此可见,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初中生的成长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初中班主任应当投入相当的精力学习心理学,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融入更多的心理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美仪.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8(17).

[2]霍晶.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3]梁允胜.美丽的德育在课堂——中学阶段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研究.第二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

猜你喜欢
应用心理学初中教育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劳技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应用
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探索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