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2 09:10李东薇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云班教学效果中药

李东薇,金 爽,包 红

(1.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5)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医药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中药的鉴定方法,继承传统鉴别经验,学习现代鉴定方法,为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及相关中药研发等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除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一定要求外,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1-2]。传统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放弃本门课程学习。因此,探索一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3-4]。项目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特色[5-8]。下面对122名辽宁医药职业学院2015级、2016级和2018级物流管理(医药物流)专业学生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药学系2015级、2016级和2018级物流管理(医药物流) 专业学生。之所以选取这三个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是因为受制于学校招生专业等原因,研究分两期进行。将2015级班和2018级一班学生设为正常组,2016级班和2018级二班学生设为实验组。正常组61人,男生16人,女生 45人,年龄为 19~22(20.05±1.62)岁;实验组61人,男生14人,女生47人,年龄为18~22(19.68±0.96) 岁。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一)方法

正常组采用一般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教师在理论课上为学生系统讲解中药鉴定理论知识,然后实验课复习理论知识,学生亲自实践操作,鉴定药材,并完成作业。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根据课程特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制定合理的项目任务[9-11]。下面简单说明实验组的教学实施过程。

1.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课堂准备内容及流程见图1。

(1) 备教材

教师准备教材及《中国药典》等教学参考材料,熟知教材的整体架构,筛选出项目,划分出教学任务,找出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知识点。

(2) 备学生

客观来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水平都较低,需要教师了解每届学生的入学成绩和知识水平,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3) 备教法

根据学情分析,结合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知识点琐碎等特点,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传授的方式。以往的理论课教师用语言描述或通过图片介绍药材的性状特征,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没有直观的感受,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加之越学越多,很可能将前面所学的内容淡忘,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本研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课前就可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将疑难问题带到课堂,经过课堂上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中药鉴定知识有所掌握。组间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图1 教师的课前准备内容及流程

2.学生课前预习——“耕地”

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对下次课程的内容进行自学。可采用自主学习和/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对下次课程的内容有所掌握;对不理解或讨论无结果的知识做出标记,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解答;如果仍未清楚,可在下一次课堂由问题反馈、询问教师等方式解决。

3.课堂互动阶段——“播种”+“剪枝”

第一次上课开始,按照学生自愿分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班级人数,一般6人一组,民主选出一名组长。此后每节课教师组织学生在云班课上签到,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随后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针对上一次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内容,对参与互动的学生给予相应加分奖励,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部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引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将所需药材等上课所需材料发给各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次任务的中药材进行观察、鉴别、讨论。教师巡视各组,一方面监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答疑,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疑难问题的困惑,为最后的教师总结积累切实有效、最接地气的素材。讨论结束后,采用举手抢答或云班课抢答的形式,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汇报组成员及其他组员均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相应知识点。汇报之后,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各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酌情给予额外加分奖励。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巡视以及成果汇报情况,对本次课程的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升华。期间可采用云班课中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活动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详见图 2)。

4.课后提升——“收获”

课程结束后,云班课的课程资源继续为学生开放,并将课堂活动的任务也列入其中,以方便学生互相学习、查缺补漏。学生根据课前自学情况以及课堂学习情况,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补充,并进行课后测试检测,使大部分学生对本次内容巩固和提升。针对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知识拓展,以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云班课进行在线交流,发表学习心得和课堂评价,双方共同促进,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课堂表现、课后测验以及在线交流情况,总结出本届学生的薄弱知识、易混知识、易错知识及学生对课堂的意见或建议等,再进行个别辅导或整体讲解,进行教学反思,并将该总结列入下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内容之中。具体实施步骤参见图3。

图3 课后提升阶段流程

5.教学反思

教师要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以便下一阶段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两组正常组学生优秀成绩占比分别为32.50%和23.81%,低于两组实验组学生的47.62%和57.89%(详见图4)。2018级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63±6.83分,明显高于2018级正常组学生的77.17±10.00分(P<0.05) (详见表1)。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还是指导者、监督者,更是任务的参与者。教师要灵活掌握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设计方案、教学方式,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良好的全局把控能力,要及时上传学习资料、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给出作业评价等,以保证教学有序并顺利地进行。同时,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做保障。项目教学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也发生改变。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完善多种素材等办法,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图4 正常组和实验组成绩优秀占比对比图

表1 正常组和实验组平均成绩一览表

1.“互联网+”项目教学模式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启示

传统教学模式是完全的线下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教学效果不甚明显。而“互联网+”项目教学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师为主导的固有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以及课后碎片化时间,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2.契合学生学习习惯,符合课程特点

线上学习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深得学生认可。中药鉴定是一门知识点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易混知识点众多的课程。教师利用云班课平台发布最基础、最常用的知识,再通过小组讨论、课堂答疑、教师总结等环节,对知识一步一步深化、补充;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是一个由简单逐步到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课后小测验巩固、梳理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期末学生学习效果统计显示,正常组(2015级班和2018级一班)学生优秀成绩占比分别为32.50%和23.81%,低于实验组(2016级和2018级二班)学生的47.62%和57.89%。实验组使用项目教学法的班级平均成绩分别为79.46±14.59分和86.63±6.83分,而使用常规教学模式的班级平均成绩77.29±12.79分和77.17±10.00分。以2018级物流管理专业二班学生为例,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发现,采用项目教学+云班课学习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占92%,55%的学生认为云班课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帮助,35%的学生认为云班课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7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习气氛很活跃,100%的学生均在课后有通过云班课平台自主学习。而采用传统教学的普通班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的学生课后能自主进行学习本课程,28%的学生认为学习有趣味,19%的学生表示能课后和教师讨论过课程相关问题。通过期末学习成绩和问卷调查反馈发现,“项目教学+云班课”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该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了“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提高了学生中药鉴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对策建议

1.小组讨论等活动的结果评价,可邀请学生做“考评员”或“评价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由交换意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讨论结束,教师会根据各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在小组讨论等环节,教师可选派学生轮流做评委或点评员,一方面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可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针对不同学情学生,把课后测试题库分为基础版和进阶版

建立健全课程课后测试题库。测试题库包含基础版和进阶版两个测试题库。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学习。基础版测试题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主要包括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者难点;进阶版测试题可以为知识掌握程度好、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的学生做以提升,可以在熟练掌握课程要求的条件下,进一步探索中药鉴定技术的深度、广度,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计划中加入药材市场实践课时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单凭教师讲解不能全面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对药材的直观感受(眼看、手触、口尝、鼻闻等)来对药材进行观察。但是,由于标本馆对同一种药材的品种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带领学生到当地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对多基源的药材的性状特征会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同时会对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的优劣有所对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考察家乡的药材市场,对学生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技术技能有很大帮助。

综上,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不只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应主动思考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这才是教学改革真正的核心和关键。教师应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以保证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肯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引进、维护、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1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药鉴定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有效交流沟通,科学布置项目任务,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需要[13]。实践证明,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同时,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云班教学效果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分析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形成性评价驱动的高职大学英语“云班+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云班课的SPBT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