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10-23 09:11马琳琳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

摘 要:传统文化能助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以及学生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创新争优、与时俱进,高举文化的火炬,照亮前行之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面向学生宣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需以培育学生综合素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为导向,研究相关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旨在完成新时代教育任务。文章通过探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方略,以期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质量。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12-02

抚州地处江西省,是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有“天然大氧吧”美誉,与邵武市、光泽县等城市及地区相连,有利于传统文化融合传播,是江右文化的坚实支柱。抚州传统文化成于秦汉时期,在两宋时期较为兴盛,流传至明清两代,是哲学、风物、人文、技术、教育、宗教、语言、民俗、建筑及美食等文化形态的整合。海盐腔、钱锁舞、孟戏、三角班、采茶戏等均是抚州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七里岗生姜、嵩湖柿子、青泥柑橘、抚州西瓜等均是抚州当地农耕文化的代表;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以及用名人命名的街巷让抚州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邓小平旧居、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等人文景观成为抚州红色文化的鲜明印记。基于此,为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探析其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价值、要点、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

(一)引领学生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简要分析抚州传统文化可知,当地不仅蕴含农耕文化、戏剧文化、自然文化,还囊括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加之民情风俗渲染,使抚州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因此,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载体面向学生宣讲相关内容,可引领高校学生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

以往高校艺术教育仅围绕固有内容展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力度较弱,使艺术教育缺乏延续性、人文性、广泛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可充实现有艺术教育内容,赋予传统文化包容性、教育性,继而达到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完善抚州传统文化发展体系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屹立世界的基石,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需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离不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教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将高校公共教育视为抚州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助其融合传播、与时俱进。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要点

(一)以人为本

高校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活动,如开展“抚州文化艺术教育宣传周活动”,在校内宣传栏、板报区、校内网展览当代抚州艺术佳品,鼓励学生品鉴,通过师生互动落实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目标。

(二)创新实践

高校教师应优化配置抚州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多渠道输出抚州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实践赋予教育无限可能,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质量。例如,高校可组织学生以抚州戏剧文化、历史故事、人文典故为依托创编舞台剧,如孟戏、采茶戲、板凳龙灯等,让学生学习探讨、艺术加工、创新实践赋予抚州传统文化更强的表现力,使学生接纳、习承抚州传统文化,丰富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三)教材先导

教材是教师科学、高效地完成育人任务的重要工具,以往公共艺术教育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篇幅较小,为此影响了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基于此,教师应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依托充实抚州传统文化内容,创编“校本化”教材,突出本校教育特色,促进传统文化融合传播。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方略

(一)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

首先,高校教师需接纳、学习、研究、应用抚州传统文化,从当地历史背景、民俗传统、人文精神、民间传说、艺术文化等角度出发整合有利于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资源,提升高校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学习能力及教育实践能力,扭转固有公共艺术教育态度,为抚州传统文化与教育活动融合传播奠定基础;其次,高校教师应主动进行教研,通过自省反思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及时纠正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失当之处,不断优化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以“农耕文化兴衰”为课题进行教研,引领学生剖析抚州农业文化发展历程,探析影响农耕文化传承的内因,继而通过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体悟力,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更为有效;再次,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深造,确保其可以用新时代视角审视抚州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之美,从风物、建筑、民俗、宗教、哲学等角度解读抚州传统文化,探析其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传播的基点,调配相关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二)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手段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教师需积极创新教育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例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与图书馆联合,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系统,经电子图书室面向学生群体推荐有关抚州传统文化的读物或文章,使学生多渠道了解抚州传统文化,深入探索抚州文化。通过图书馆推荐相关资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再如,高校教师可邀请抚州民间艺人来校开展联合育人活动,与教师共创“双师型”讲堂,教师可邀请民间大师现场进行艺术创作,与学生探讨抚州民俗、建筑、美食,提高抚州传统文化传播质量。为充实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使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更具实效性,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将描绘抚州山河风光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让学生不仅可以从宏观构图角度感受抚州风景名胜承载的文化底蕴,还能从微观处理角度剖析,为学生掌握艺术精髓奠定基础,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更加科学,在助力教师完成课程育人任务同时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和自学探索能力,加强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助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良性发展。

(三)优化升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体系

为保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能够与抚州传统文化关联在一起,同时与校园文化、地方文化及文创产业紧密融合,提高抚州传统文化传播有效性,教师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能力,还需优化升级育人体系,充分运用教育资源,助推传统文化良性发展。教师可打造“课程设计—资源配置—创新实践—教研反思—教研成果推行—课程方案优化”育人体系,其中资源配置环节是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关键,为此教师需应用数字化育人模式率先统筹抚州传统文化资源,如图片、历史文献、视频、声频等相关资源,打造“校本化”公共艺术教材,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抚州文化為依托制定精品课程,作为固有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的补充,为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拓宽路径。可打造“校政企”三方合作育人教育体系,为公共艺术教育与文创产业、地方文化、校园文化的融合奠定基础。

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阻力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新时代学生的审美发生转变,对艺术之美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学习抚州传统文化,筛选其中与公共艺术教育融合的要点,不断提升文化嗅觉灵敏度,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传播抚州传统文化。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法需要改进

基于教育思想不断推陈出新,学生的学习诉求有所调整,固有育人模式需紧跟教育时代发展步伐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引下根据公共艺术教育学习需求持续改进育人方法,应用新思想、新手段攻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阻力。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体系发展滞后

在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为主、“校政企”为核心打造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教师需配套推行评价体系,旨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例如,教师可将评价体系大体分为两大部分:其一,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针对学生思维活性、学习态度、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妥善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在师生互动进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抚州传统文化。其二,综合性评价。以“校政企”合作育人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在文创企业中的实训表现、政府性文化活动参与频率及成果视为综合性评价标准,同时根据新时代文化艺术型人才评定新规对评价标准予以调整,通过评价指引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明晰自身传统文化学习阻力,助力教师调整教育方案,使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体系得以良性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需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力量,改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法,优化升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体系;同时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剖析公共艺术教育阻力,扩宽抚州传统文化融合传播的途径,在提高教学质量基础上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戚 旸.浅析南京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8(24):208.

[2]李世军.大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古琴艺术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3-118.

[3]庞先超.河南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旬刊),2019(1):102-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抚州传统文化融合性传播研究”(19SK3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琳琳(1980—),女,辽宁鞍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
区域文化为何要走全面融合传播之路
融合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创新思考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