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新途径

2020-10-26 02:31罗霞
教师·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德育核心素养

罗霞

摘 要:基础教育是加强学生公民教育的奠基阶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尤其重要。学校德育活动课程能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为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活动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19-02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我们积极开发德育活动课程,让天地成为学生的课堂,使自然变成最生动的教材,让学生在行走中历练,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以行走为主要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意志;以社会、大自然为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社会;以学科整合为途径,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加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

一、快乐,我们倾情创造

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点、生动点、快乐点,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实践。德育活动课程就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很难界定它专属于哪一门学科,因为它是学科知识的大融合。二是活动性。在活动与交流中,学生可以陶冶身心,提高认知水平。三是自主性。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们的活动就要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是好奇和好动的,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在走走、看看、玩玩、想想、说说中长见识、长本领,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起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活动新课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德育活动课程的设置,让小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逐渐扩大活动范围、认知范围,不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亲近自然;不断增强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发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及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关心公共事务,并愿意承担责任、践行义务,从而使教育最终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正是基于对“行走”的深刻理解,我们开始了对“幸福”的不懈追求。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对“幸福人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因此现在应该训练学生一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另一种是让学生在起始阶段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人的一生是由每一个生命阶段组成的,童年时如果享受不到生活的欢乐,那会是生命中的一大缺憾。所以说我们要让学生觉得小学的学习生活是快乐幸福的。当然,我们很难让学生在一种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制约的环境中学习,但是至少可以让他们在某一时段愉快一下、放松一下、快乐一下、幸福一下。于是,我们想到了能不能组织学生在某一个时段一起玩一玩。基于平常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定于每周五下午或周末给学生创造快乐,学生、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每个星期都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都关注这一次的活动,在盼望、期待、憧憬中也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二、活动,我们潜心设计

我们潜心地设计每一次活动,倾情追寻快乐。在实施德育活动课程中,应该有怎样的目标呢?学生该参与哪些活动,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呢?对此,我们一边思考,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当然,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无法绝对精确。因为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珍视、抓住这样的体验,珍惜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所得,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五年级开展的“走进农科世界”德育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农科院,观察油菜花,欣赏新奇水果,并了解园艺水果及野菜常识,亲自采摘草莓,从对农业的认知角度来看,我们预设的目标是“认识基本农业知识,基本了解种植知识”。从走进农科院的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我们要让学生对农科院的环境产生兴趣,主动了解一些基本农业知识;从体验过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我们预设的目标是“感受农业的神奇,体验劳动的辛苦,激发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帮助别人的品质是有目共睹的。

学生通过一次活动能收获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在去长沙动物世界游玩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指导。科学教师首先介绍了动物的分类,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动物、两栖动物各自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猜几种动物的名字。在这样有趣的引导中,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动物的这四种分类。接下来,语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给学生带来了一份美味的自助餐:认识动物的名字并记住它们,找找描写动物的成语来记一记,以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数学教师更有意思,带来了野生动物的平面图,建议学生游园时认认路,回来后画画游玩路线图。一年级学生刚学过“钟面的认识”,先了解游玩的安排;再数数每种动物的数量。英语教师出场了,带学生认识动物的英文名称,如wolf和bear……一种种动物的英文名称从学生口中喊出。各学科教师轮流登台,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秋游的学科指导。之后,师生一起欣赏《动物世界》的片段。一次简单的动物园之行,成了各学科教师教学的延伸点。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在潜心思考、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德育活动课程已渐成体系,魅力无穷!

三、特色,我们逐渐清晰

诚然,我们的实践还在初步阶段。但是从近两年实施的课程内容来看,我们惊喜地发现,德育活動课程已经形成了它的独特魅力。

(一)以社会、大自然为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社会

校内和校外都是“潇湘踏歌行”德育活动课程的主要场所。我们注重开发社会、环境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周围的环境,关注学校、社区、社会。这是德育课程的一大特色。现行的学科教学都是以知识结构为教育体系的,而这种知识基本上是从课堂上、文本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以及自身的课内外的书面练习获得的。这种模式的最大缺陷是把知识的学习、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社区环境、社会环境割裂开了。德育活动课程则不同,它从学生身边寻找素材,把社会、社区和课本结合起来。于是乎,书上的知识活了,学生的学习也更加多样化。学校旁就是常青树老年公寓,这为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

为此,我们安排了多次活动,引导学生亲近社区、亲近社会,学会尊敬老人,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以学科整合为抓手,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从散乱的、隐藏的、零碎的资源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三年级开展的“保护环境从源头抓起”的活动中,首先学生在学校里听取环保专家讲解了人类与环境、人类与水、人类与鸟等的关系,然后驱车到达浏阳市大围山镇浏阳河源村,这里密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瞬间吸引了我们的“环保小卫士”,满地的落叶纷纷化成了学生画纸上漂亮的山水。在环保专家的带领下,“环保小卫士”开始了浏阳河徒步探索之旅。久居城市的学生在惊险和欢乐中感受着无处不在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一路上,“环保小卫士”与环保专家共同认识了水源地的动植物,学习了如何对水质进行酸碱度检测、矿物质检测等知识。通过检测,“环保小卫士”了解了浏阳河水源地的水质情况,通过与下游所取的水进行对比,大家知道了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对浏阳河水系的污染状况。这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有学生感慨,没想到浏阳河的源头是这样干净清澈,看到城市河段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问题真是迫在眉睫!为了树立环保意识,全体学生和教师自发地在保护浏阳河纪念碑处进行了庄严的环境宣言宣誓仪式。在这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份珍贵的环境保护检测报告,同时也对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加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

德育活动课程是集体活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背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自立,在活动中掌握行为规范,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从而能有效地加速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在德育活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平安出行,警校共建”活动。在每个学期开学之際,我们邀请长沙市芙蓉区交警一中队交警来校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首先,由交警叔叔面对面地向学生讲解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使其了解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其次,交警叔叔分别到班上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操作交通指挥手势;再次,交警叔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校门口斑马线上的交通文明劝导活动,高年级学生尝试着带领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过马路,亲身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场景中,学生对生活知识的汲取是积极的、主动的。掌握了技巧,在活动中反复操练,学生的生活能力自然会迅速提高,社会化进程也会因此加快。

四、结语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如和风细雨般的滋润,需要教师如涓涓细流般的指引。当规范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生长时,他们将收获一生的幸福,而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秉承以各项活动为教育契机的教育新理念,在活动中教与学,更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娟.小组学习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名师在线,2018(4):39-40.

[2]何军旗.浅谈如何在德育课程中加强学生的道德体验[J].中学教学参考,2019(24):64-65.

[3]沈澄.学思知行视角下的数学课程德育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55-57.

[4]李苏.阐述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德育管理[J].魅力中国,2019(48):22.

[5]梁瑞莲.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中小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少男少女,2019,3(24):35-36.

[6]郑富兴,周利.学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化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33-36.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德育核心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