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思维 提升学习力

2020-10-26 06:51王健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工具思维导图

王健萍

摘要:由图案、线条和色彩有机组成的优化思维导图更符合小学生的胃口,它可以适时的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各个时段。优化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增强趣味,激发学习兴趣;盘活思维,培养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与评价,提供有效教学指引;掌握工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工具 数学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出现让无形的思维显出了它神秘的轮廓和细节。这有益于数学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尝试适度的优化思维导图,以期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课本以外的学习工具,能够主动把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到數学学习中,盘活思维,最终达到提升学习力的目的。

一、传统思维导图VS优化思维导图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特点及教学等方面的限制,思维导图的呈现简洁框架化,逐渐失去了思维导图本身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特色。这种单纯呈现框架的思维导图,本文中称之为传统思维导图。

就小学生而言,色彩、线条、图案等的搭配更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多彩的呈现方式趣味性浓厚,更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这样的思维导图,在本文中称之为优化思维导图。

优化思维导图把本是白纸黑字的数学学习色彩化、美感化,也许会浪费一些所谓学习的时间,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思维导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二、优化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操

思维导图是个性化思维的表征,是头脑中灵感的呈现方式。思维导图极具个性化色彩,可以进行自由绘制。因此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相对比较灵活,可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安排。一般而言,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

(1)课前预习,梳理旧知。对于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采用课前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散的思维梳理知识体系,为新的学习做准备。

(2)课中教学,生长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可以是学生记笔记的工具。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引导学生发散和创造性思维,在绘制过程中出现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进而生长出有价值的内容。

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以及思维导图连贯的呈现,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然这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例子,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的把握会更加到位。

(3)课后复习,构建体系。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不仅仅有总结概括的价值。在课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思维导图承载的是绘制者的思维过程,可以以此作为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纽带,甚至可以跨年级使用。一张优秀的思维导图,就像一个好的"导师",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衔接高低年级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原有思维导图的补充,课后的复习更有厚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三、优化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1)增强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思维导图以各式图案与粗细线条的组合作为主要呈现形式,让看似呆板的数学知识学习形式多样化,给学生以新鲜感。优化的思维导图引入多种色彩元素,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进行分类,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形象。优化思维导图提倡使用3到5个字对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高度总结,高度概括的文字让学生免于冗长文字的累赘,让思维更加流畅和连贯。

(2)盘活思维,培养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优化思维导图采用发散的思维模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体现学生个性化思维方式和成果,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特别是在课前和课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其制图过程是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规避了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时学生缺乏自主消化时间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维活跃才能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优化教学与评价,提供有效教学指引。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零散,教师备课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进行知识整理和优化,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板书,不仅能够增强板书的趣味性、可读性,还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考,发现新知识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复习课上,绘制思维导图既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知识脉络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记录学习笔记的好方式。

学生还可以提前制作好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作为依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输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好的地方,更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薄弱点,以此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4)掌握工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是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思维的工具。它可以运用于认知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思考。思维导图结合思维的逻辑性和绘画的感性让思维可视化,有利于记忆,有助于形成知识技能的清晰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思维导图的运用更有利于整个大脑的开发和使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达到充分利用大脑无限潜能的作用。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思维导图都是自主学习和未来生活的好帮手。

四、结束语

优化思维导图是图案、线条、色彩和简洁文字的有机组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适时的应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应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觉悟,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这一思维工具,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思维导图深入到学习的各个模块,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可以应用于错题的整理等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工具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郭喜静.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5

[3] 李梦琼.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05

[4] 李佳铭.思维导图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6

[5] 李俊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

[6] 刘芬.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4 年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工具思维导图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