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

2020-10-26 09:22刘立新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密度体育课运动

刘立新

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2017年,即将公布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展示,进一步明确了高中阶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健康人人需要,有了健康才能有有充沛的精力工作,愉快的心情学习,才能幸福的体验生活。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而医生是治病不治命的,能医治的可治好,难以医治的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法挽救生命。拥有一套保健方法,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运动是获得健康的有效手段,但运动一定要科学,不能违背规律,要循序渐进,一次运动的时间不能过长,强度不要过大,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氧运动最有利健康。每次运动要有从准备到适宜运动再到放松的完整过程,很多人平日运动,既不做准备活动,也不放松,长此以往不利健康。因此,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要采用科学的运动方式,要了解自我的运动状态,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与健康教育,这些内容也少不得。

新学期陆续开学,上好新任班级的第一节体育课至关重要,如何上好呢?

一是知学情,充分了解学生,最好让学生填一份体育与健康状况调查表。包括体育兴趣爱好、运动技能基础、身体健康状况等。确保以后安全、有效、有趣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二是让懂得,让学生了解本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提前让他们知道一学期需要学的内容,如何有效地学,学期达成目标等。便于以后清清楚楚地学,明明白白地练。

三是树形象,师生之间第一印象不容忽视,除了学生的表现让老师印象深刻,体育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要呈现对体育有情怀、对学生有关爱、对事业有追求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

抓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保障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可以从学生“学准、学会、学乐、学热”四个方面的学习保障抓起。

一、学准

重在教准体育课堂学习为何要学准?因为,学准是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基本保障和前提,要达到学准重在教师教准。 教师教不准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有的表现为讲解或示范错误, 有的反映在教学手段未围绕重难点的强化和突破上,还有的是未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诸如此类,无论是何种表现,导致的结果都是学生学不准,这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反思。这也告诉我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时候,力求准确无误应是底线。“学准”是学生“学会”的前提,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二、学会

体现五会关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什么是会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目前很多人未能搞清。当然,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即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生会不会学习与其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效率以及终身学习都关系密切。“会做人”,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需要全科育人,体育也不例外并且表现得更为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要求,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与此对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 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良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由此,“会做人”也是衡量体育教育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三、学乐

享受快乐,“学乐”,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或其他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体育给他们带的快乐,这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设计、 组织实施要求。要想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享受快乐,以下三点有必要关注:第一,目的性要明确。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首先要明确目的,明确让学生享受快乐是为了什么?应定位在“为学而乐”“为健而乐”,而不仅仅是“为乐而乐”。当仅仅考虑是为乐而乐的时候,快乐的持续性就难以长久。第二,过程性要调控。无论是组织游戏,还是教学比赛,教师对学生享受快乐的过程要认真把握。具体来讲,要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面部表情、特殊语言和行为等了解活动实效。在形式上既不可统得过死,也不可过于放任,要让学生多参与体现自主性的活动,更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一旦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是,就要反思是内容选择问题,还是组织方式问题,及时调控。第三,实效性要把握。 把握享乐后的变化至关重要,这是组织的活动是否體现出了学生真正享受到乐的关键所在。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无变化,是否更乐观了,参与活动是否更积极主动了,甚至社会交往能力更加提升了等。

四、学热

提高密度学热,意味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即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体育课练习密度向来都是体育教师关注的一大要素,只是关注度曾出现过由高到低,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热”至关重要。有些省市区对练习密度也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如深圳市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体育课堂练习密度不低于50%的规定;重庆市也提出了体育课上用于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50%的要求。学热,一定程度上就是要确保有效练习时间,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对此,除了要遵循“精讲多练”原则之外,更要注重课堂的有效分组和合理实施,尽可能地让学生“少静多动”或“少站多练”。即减少原地不动观看他人练习或展示,确保每个学生更多的参与运动的机会。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深刻理解和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尤其是对学校体育的重要部署,其中“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是最关键和最有难度的。

猜你喜欢
密度体育课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