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2020-10-28 02:24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口罩武汉

壮士断腕

武汉市1月23日凌晨宣布,从当天10时起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此外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通告同时要求,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对于武汉市的封城之举,《环球时报》评论:这是遭到新型冠状病毒严重突袭的这座大城市壮士断腕之举。

关闭武汉这种超大型省会城市的对外通道,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头一遭。武汉还是九省通衢,华中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做出这个决定无疑是艰难的。可想而知,迈出这一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们需要诚恳地说一句:难为武汉的广大市民了。他们为阻止疫情的失控扩散、为避免中国其他地区出现“第二个武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可以想见,会有一些武汉人原本正常的外出受到影响,市内公共交通停摆也会让武汉人面临严重的不便。

这是武汉作为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上演的可歌可泣的一幕。我们要以一家媒体和自己几千万粉丝的共同名义,向武汉这座城市和它的一千多万市民致敬,而且我们相信,全国人民都会向在这个特殊关头顾全大局的武汉市民表达深深的敬意。

《环球时报》同时表示:全体国人将始终与武汉广大市民在一起。武汉内外的人将一直休戚与共,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只有赢得了“武漢保卫战”的胜利,才会有全国的胜利。

19省份对口支援湖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武汉市,湖北多地确诊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持续高位,医疗资源缺乏,救援物资告急。关键时刻,党中央紧急部署,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号角吹响,精锐尽出。从2月10日开始,19个省份迅速派出最强的医疗团队,带着最好的医疗设备,从四面八方驰援荆楚大地。随后,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

对口支援下的“同舟共济、全国一盘棋”所凝聚起的决胜之力迅速缓解了湖北医疗力量短缺、抗疫物资匮乏的困境。

“生命摆渡人”汪勇

35岁的汪勇,是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从小生长在武汉,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终于闲下来的汪勇刷手机时,了解到各种和疫情有关的信息。为了了解一线的现状,他进了一个志愿者建立的微信群——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

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全城公交、地铁停运,金银潭医院因为位置偏远,医护人员上下班交通成为难题。

他看见群里有一个医护人员不断地发需求,好久没有人应答。他知道有些医护人员从医院走回家需要三四个小时。在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汪勇下定决心要去接那个大年初一早上6点从医院下夜班的求助者。

汪勇的家里有妻子、父母和两岁的女儿,汪勇的工作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这次出门,汪勇给家里人的理由是,公司过年需要值班,很多外地人走了,他不得不去。

“雨衣妹妹”

一位女孩和她的团队,每天免费为武汉医护人员送400-600份盒饭。刚开始送餐时,由于没有防护服,她就穿着雨衣,开着自己的车到各家医院送餐,被医护人员称为“雨衣妹妹”。

不愿意公开姓名的“雨衣妹妹”是一位川妹子,今年24岁,从事餐饮行业。今年2月初,她看到武汉许多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就号召自己的盒饭公司全国所有门店免费为抗疫医护人员提供盒饭。但最重要的武汉门店,却因疫情无法正常运转,于是她带队前往,并被批准作为志愿者进入武汉。

2月3日,她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十几个小时,驾车从成都赶到武汉。第二天就开工做饭,免费为武汉的医护人员送餐。有一次,她给医护人员做了两种口味的饭菜,问他们喜欢哪一种。医护人员却说:不挑,都很好吃,过几天就不一定吃得到了。这句话深深击中了她,她和同事在回去时哭了一路。

离家20多天,“雨衣妹妹”也想家。她和父亲打电话说,自己回家就是英雄了。父亲说:

虽然事先对自己被感染的风险有预估,可是当真正和刚从医院出来的医护人员同坐一车的时候,汪勇还是感到害怕。汪勇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说“两条腿抖了一天”。

送金银潭医院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双腿发抖的汪勇决定继续接送别的医护人员。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他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大约30人次。“从第一个乘客下车开始,他们都想给我钱。”可汪勇不仅拒绝了他们,还对他们每个人说:“有需求了和我说,我能来接你就一定来接你。”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一点什么。

第二天,他继续出车,因为担心将危险带到家里,他继续找理由住进了单位的仓库。经过两三天的接送,汪勇发现医护人员对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汪勇开始把金银潭医院需要用车的信息往其他群里发送,并开始招募志愿者。

随着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越来越多,汪勇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满足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他联系到了一家共享单车的负责人,在医院附近大量投放共享单车,满足了医护人员短距离的出行需求。之后,汪勇和其他志愿者又联系到了一家共享电动车公司,在金银潭医院周围投放了400辆电动车。同时,汪勇又联系到一家网约车公司,请他们加入,极大缓解了志愿者司机的压力。后来政府开通了从医院到医护人员住所的通勤车,交通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同时,汪勇还通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进而,汪勇努力去解决医护人员生活上遇到的其他问题。他说,让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就是他的工作。《人民日报》称他为“生命摆渡人”。“我们不要英雄,我们就要女儿。”

后来,全国各地的人们,包括不少明星,送来了肉、蔬菜、防护服等物资,希望通过她送到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手中。她逐渐成为一个爱心中转站,小小“雨衣”们逐渐汇聚为一把“大伞”。

“雨衣妹妹”说自己要坚持到底。等疫情结束,她要好好到东湖边走一走,在四川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湖,想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看春暖花开的江城。

肖贤友:遗体捐国家

2月13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贤友离世,生前留下11字遗言:“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令人泪下。

肖贤友,47岁,1月16日出现发热症状,先后到社区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病情一直未见好转。1月25日,肖贤友辗转入住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确诊为新冠肺炎。

出于安全防护要求,妻子林林一般不被允许进入隔离病房。林林告诉记者,每次查房,管床的朱护士都会鼓励丈夫:“肖先生,你一定要加油!坚持住!”丈夫还说自己胃口不好时,医护人员都会偷偷把他们的酸奶、皮蛋瘦肉粥和青菜粥送到丈夫床头,嘱咐他吃点东西补充营养。“感觉这些医护人员和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丈夫情况好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高兴;情况不好的时候,我哭了,他们也默默掉眼泪。”

林林说,自己去医院看丈夫,“他一看见我,就抬起手在胸口不停地比画”。林林摸摸丈夫的胸口,问他是不是胸口不舒服,丈夫拨开她的手,不停地摇头,继续用手在胸口比画。

林林和朱护士侧下身听,“捐出去”“捐给国家”,一个个字从肖贤友口中艰难地吐出来。“你是不是想捐献遗体?”朱护士刚说完,肖贤友连着点了几下头。徐医生赶忙宽慰他:“贤友,你别想七想八,安心治疗。”当时,不只林林,病房里五六名医护人员都哭了。林林说,这次之后,丈夫又两次表达捐献遗体的意愿。

林林说,丈夫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自己没有工作,丈夫的二手车生意不好做,还要供儿子上大学,经济压力大。去年,一个朋友急需用钱,他咬牙将8万元积蓄借了出去,“根本没考虑对方还不还得上”。

2月12日上午,肖贤友得知自己要转院,用颤巍巍的手向医护人员比画写字的动作。医护人员拿来了纸笔,他吃力地在白纸上写下“我的遗体捐国家”,后面还有4个字:“我老婆呢?”

病房里,厚厚的护目镜下,医护人员再三强忍,也没能止住泪水。林医生含着泪鼓励:“贤友,你不要想太多,要努力坚持,活下去!”

中午,肖贤友还拒绝护士给他静脉输注剩下的丙球蛋白,“这個不打了,给别人”。丙球蛋白都是林林自费购买的。

当天下午,护士小徐和同事将肖贤友安全送上了转运救护车。不幸的是,转至金银潭医院的第二天,肖贤友因病情恶化去世。

2月17日,林林告诉记者,丈夫永远离开了,但她仍想对全心关怀、全力救治丈夫的医护人员道一声谢谢,“希望他们平平安安”。

患者

特免血浆制品将试验临床治疗,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恳请康复患者捐献血浆。2月14日,公开招募献血者首日,武汉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捐献点迎来了首位献血者。在走进献血屋一个半小时后,武汉市民李先生顺利完成献血。他不愿意透露更多个人信息:“感觉挺好,我就希望武汉人众志成城,中国加油!”同一天,新冠肺炎康复者施女士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与医护人员沟通并填写资料后,于当天下午两点半开始献血。

14日,上海还有28名患者治愈出院,其中有6名愿意捐献血浆。医院介绍说,在这些患者里,有些身体比较健康,也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要献血浆来救治重症患者。不过,由于他们刚刚治愈出院,要再过两周左右,等他们身体完全康复,再请他们到医院来捐献血浆。

农民

听说北京、上海来了医疗队住在金银潭医院附近的酒店,武汉菜农秦师傅,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给医疗队送去24箱新鲜蔬菜。他说,“挑了最新鲜的,不要钱”,“人的生命很宝贵,医生也是”。45岁的他话不多,但很质朴。网友说:你的菜,不但新鲜,而且暖心。

联系不到拔葱机,河南嵩县300多名村民一起到地里徒手拔了三天,集齐了送给武汉的10万斤大葱。2月4日顺利送达武汉。他们说:这些没啥,知道武汉有难,想做点贡献。

2月1日下午,在电视上看到武汉疫情严重、物资短缺,开封龙亭区北郊乡王口舌社区四个村民李河生、李双喜、李军、宗志江坐不住了,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四人经过短暂商量,决定开车自费去给武汉捐赠物资。他们首先联系了在武汉的朋友,提前帮他们联系好医院,然后购买了要捐赠的物资,并准备了口罩、消毒酒精、手套、头盔等,就这样两辆满载食品的厢式货车于2月2日下午两点出发了。一路上为了不耽误时间,他们水也不敢喝。2月3日上午到达目的地武汉协和医院。

汶川地震后,汶川县100多名伤者,被送到武汉免费救治。这一次,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村民驾车36小时,送来100吨新鲜蔬菜。6辆卡车上贴着同一句话:“汶川感恩您,武汉要雄起。”

民警

“警察就是战士,战士只有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是最好的归宿。”这是河南汝州市民警程建阳在个人工作总结中说过的一句话。如今言犹在耳,他却永远倒在了战“疫”一线。

在郑州市公安局柳林分局,民警孙东方一直全力投入疫情的防控工作。因为每天在一线跑,担心自己消毒不彻底会感染家人,他十多天过家门而不入。因为工作耽误了饭点,回家吃饭时,考虑到家人安全,孙东方让爱人用绳子把做好的饭放下楼,等他匆匆吃完后,再把餐具拉上去。窗台前的儿子看见了,站在那里高喊:“爸爸……爸爸……”他微笑着叮嘱孩子多喝水,随后给儿子敬礼告别,儿子也举起小手向爸爸回礼。

路人

1月27日,安徽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小华山派出所内,一男子放下500个口罩,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之后便转身离去。值班民警追出去时男子已跑远。望着这冬日里的温暖背影,民警用敬礼表达谢意!

1月31日,南京市,公安检查站。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戴口罩的男人。他一边从车上搬箱子,一边对民警说:“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背回来的。”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赶紧问他:“您贵姓?”男人回:“免贵,中国人就行了!我会永远记得我是中国人,但你们不用记得我。”

老兵

大年三十,河南沈丘县,42岁的村支书王国辉开车载着5吨蔬菜,只身赶往火神山医院工地,免费送菜。他曾在武汉服役17年,在部队主管后勤。疫情暴发后,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的怎么办?”于是大年三十早上5点,他起床拍门叫醒本村村民,让他们起来收拾菜。20多人应声而来,忙活了半天。5000多斤青菜、4000多斤冬瓜……最后整整装了5吨蔬菜。王国辉马不停蹄开车上路,年三十晚上8点,就把菜送到了武汉。他说:“我是武汉老兵。我曾在武汉服役了17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1998年抗洪,我在一线。2008年冰灾,我在一线。这次抗疫,我理所当然也该去。”

工人

2月2日,火神山医院如期建成。10天时间.7000名施工人员在现场没日没夜,拿命在拼。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下午,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消息一出,身为党员的黄挡玉火速报名,主动请缨。负责工程信息管理工作的他,当天晚上就赶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和铃声不断的电话中迎接大年三十的到来。

山西小伙刘英杰,1月27日下午同自己几个朋友日夜兼程,驱车十几个小时,行程近800公里,赶在28日凌晨1点到达火神山医院项目工地。临行前,大家向单位递上了一份请战书。8个小伙子,在请战书上按上了手印。赶到武汉时,顾不上舟车劳顿,28日清晨6点,他们就投入到建设当中。一天24小时,两班倒。困了就直接躺在泥地里眯一会儿,起来接着干;受伤了也不喊疼,手指骨折了也只是用钢片和胶带简单包一下就继续干活。别人让刘英杰休息一会儿,他说:“能提前一分钟交工,就能提前一分钟救治病人。”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来时,刘英杰说:“我爸爸在汶川地震后也曾赶去支援。”

武汉人胡晓红,除夕夜听说要建设火神山医院,立马放弃年夜饭,带着十几名工友连夜赶赴工地。记者问她:“舍得两个孩子吗?”她说:“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骆名良,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刚领到工钱,他就换成了牛奶,他说,想要送给医护人员。

保洁员

54岁的苏启云,负责武汉市武展东路公厕的保洁和消毒。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武汉目前有1790个公厕正常开放,每一个公厕都有一名“守厕人”在坚守。

理发师

31岁的理发师沈杰,接到一个电话,没有多想,没有犹豫,带着工具就去了武汉市第四医院。“接到医院的电话,说他们医护人员头发太长了,穿着防护服太厚,头发都湿了,所以,我来了。”

志愿者

成冬原本是一家店铺的老板,抗疫期间是一名24小时待命的医护专车志愿者司机。每天天没亮就要出门,送完医生还要接着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忙搬运捐赠的物资。虽然有时忙起来连饭都没时间吃,但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企业

农历大年初五,河南洛阳市一家家具厂,接到了一笔20万元的医疗柜订单。老板袁先生定睛一看,是武汉火神山医院要用的。他立刻接单,并回复:“不用买,我们赠送!”由于自家储备不足,袁先生把这个消息发到了当地家具协会的群里。协会的人看到消息后,竞相捐赠。14家企业连夜加班,一夜之间就凑齐了货物。医疗柜装车完毕,物流公司得知货物是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的,立刻表示免费运送,保证当天晚上送达!

老师

吴悠,26岁,是武汉市一位中学老师。疫情发生后,他天天骑着电动车在武汉三镇,给有需求的人送药,每天至少跑30公里。他说,自己真正想送的,是让人在病痛中坚持下去的希望。

餐厅老板

从1月30日开始,武汉市一家餐厅的老板黄海波和店员每天都会免费为医护人员和一线交警、环卫工人等送上热乎的饭菜。他说:“作为武汉的一分子,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帮助有需要的一线工作者。”

海外华人

2月3日,南航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至广州的一架航班上,飞机前舱座位上全是肯尼亚华侨、华人捐助的救援物資。

2月5日,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85000只手套、1000个N95口罩,捐赠给武汉。他们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也不留名字。义工告知国内清关必须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只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

游客

疫情发生时,陈雪燕正在尼泊尔旅行。得知老家口罩紧缺,她立刻跑遍附近药店,买了5800个口罩。太多了,不好拿。她扔了自己的一些衣服和洗漱用品,腾空行李箱来装口罩。最后,她带着满满四大箱口罩回了国,免费送给医护人员和需要的人。她说:“我知道,医疗物资比我的随身物品重要太多了!”

90后

湖南常德市90后农民郝进,一下子捐出18000只医用防护口罩。他不是大企业家,这些口罩本来是他的“收入”。去年他在口罩厂打工,工厂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老板就给了他价值两万元的口罩来抵工钱。在新闻上看到疫情后,他没有趁机卖出口罩,而是把18000只口罩全都捐了出去,只给自己留了几个。网友知道后,想给他捐钱补偿,他拒绝了。“捐了就不会要一分钱,谁的也不要!就想捐出去,让更多人用到口罩。这样就够了!”

00后

00后康复者“热血”抗疫

詹同学是00后,今年上大一。1月25日,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他战胜了病毒,康复出院。2月16日,詹同学听说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对治疗感染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有帮助,便赶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献了200cc血浆。“希望我身体里的抗体能够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

00后画手绘防疫漫画传播正能量

00后郑素蓉,家住杭州市淳安县屏门乡。防疫期间,画防疫漫画成为她的日常。从构思到落笔再到上色,一幅幅漫画,有对防护知识的宣传,对医护战士的讴歌,也有对抗疫场景的记录。她说:“疫情发生以来,我每天通过新闻了解最新进展。但我发现村里的一些老人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他们不懂如何科学防护,甚至听信谣言,所以我想用漫画来传递事实和希望。”

00后中国留学生加入抗疫行动

“我们是一群来自国内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年轻人,为武汉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募集善款和物资,支援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2020年1月23日,在美国读高中的施煜程等几位中国留学生,发起成立了“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志愿者团队。让施煜程没想到的是,最初只有6人响应,两个小时之后,第一个微信群就满员了,48小时后,志愿者团队已拥有上千名志愿者。截至2月中旬,志愿者团队共募集善款90余万元人民币,开发运输线路29条,将消毒液、护目镜、N95口罩、医用手套等医疗防护物资送到武汉。

少年

赵珺延是上海市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八(2)班学生。2020年春节,赵珺延去舅舅工作和生活的印度尼西亚度假。然而到那里没有几天,就传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舅舅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华侨,心系祖国,立即放下生意,组织员工紧急搜集、收购了2万多只口罩,准备捐给家乡的医院。但收购的口罩整装待发时,找不到人带回国内。此时,赵珺延挺身而出:“舅舅,让我来吧。我坐飞机运回中国去。”“我已经是中学生了,我是中国人,这个困难时刻,尽我所能为国家出力,为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就这样,赵瑁延带着装满口罩的5个大行李箱,独自一人踏上了返乡的航班。回国后,通过快递速运,将这批物资送到了家乡浙江苍南县。

老人

1月31日,山东日照市,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派出所,放下一个纸包就转身离开了。纸包里是1.2万元钱,一张纸条上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

重庆市87岁老人倪素英,捐出了她全部积蓄,数目达到20万元。老人没有自己的房子,租了一个小房间居住,平时以摆摊卖针线纽扣谋生,生活很节俭。20万,是她足足攒了30年才攒出来的。记者采访时,老人的回答令人动容: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镜头展示了老人的生活:一个低矮潮湿的房间,四周墙壁用日历纸糊着,沙发陈旧不堪,长桌上摆满各种生活用品,屋里没有空调、取暖器,床上铺着一条毛毯,身上层层叠叠穿了好几件衣服。这样的老人,本应是被资助的对象啊!

浙江湖州市83岁的林大爷,为了抗疫,捐了1万块钱。捐款的时候,他不断强调:“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林大爷家里并不富裕,靠回收废品养活自己和瘫痪在床的老伴。但他说:“国家有难,我就要出份力。

2月12日,黑龙江双鸭山市民警肖婧和同事执勤时,80岁的郭大娘走到警車旁,把一张5万元的定期存折和写有密码的纸条给他们,希望他们代为捐助,支持抗疫。肖婧说:“大娘的生活条件一般,房子还是自己生火取暖的平房。我们当时特别感动,但这钱我们不能收。”

应用点拨:①闪亮的灵魂。②力量,众志成城。③责任,担当,使命。④平凡与伟大。⑤爱心,奉献。⑥感动。⑦坚持。⑧无私。⑨守护。⑩支持。⑩分担。⑩行动。⑩志愿者。⑩命运共同体。⑩团结,互助。⑩感恩。⑥勇敢。⑩榜样。⑩舍小家为大家。⑩爱国,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口罩武汉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