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理论进展与未来趋势

2020-10-29 02:16陈功
中国经济报告 2020年5期
关键词: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提  要】现在的世界,无论在哪个层面,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和思考都存在严重的纷争。一方面,各国政策依旧植根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大量的逆全球化现象和对现有全球化路径的重大挑战。究竟应该怎么看未来的全球化道路?如何应对逆全球化的巨大挑战?本文认为,对于全球化必须要予以全面的定义和理解,要从整体框架去认识全球化,而不能仅仅从某一个层面将整体性问题予以局部化,以“经济的全球化”去加以假定性的解释和阐述。

【关键词】  全球化;逆全球化阶段;经济全球化;区域化

一、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全球化”一詞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流行。政府决策者、政党领袖、工商界、学术界、工会领袖以至大众传媒无不谈及全球化的影响。许多人视过去数十年国际贸易及投资增长为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正在推倒各国疆界,使全球市场一体化,甚至有些人因此把全球化之后的世界喻为“地球村”。对于全球化,现在一般性的整体认识是,全球化是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的国际性整合的过程。

不得不承认,全球化对于世界各国各个方面的影响极大。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几乎全部重大政策和大规模发展计划,均是以全球化为基础构建的。在学术界,研究全球化也是蔚为风潮,而且大多数的经典学术研究都是以“全球化无可阻挡地顺利推进”为假定条件。这就导致现实和趋势与学术理论产生了明显的矛盾,使得对全球化的再定义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重大理论任务。

回顾全球化的理论进展,1980年,特莱维(Theodore Levitt)在《市场的全球化》中第一次在经济学范畴内明确提出了“全球化”概念,即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然而,关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实际上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人类历史。戴维·赫尔德和安东尼·麦克格鲁甚至在《全球大变革》中把全球化的起源追溯到大约开始于9000-11000 年前的人类历史,其标志是农业定居文明的出现。阿伯丁大学社会学教授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则认为,全球化开始于15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的欧洲。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沃勒斯坦和吉登斯,他们都将全球化的起点定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始发展的欧洲。

繁杂的理论观点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有关“全球化”研究的核心命题:全球化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定义,将会导致并且决定了对全球化的理解和认识差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从7个方面定义了全球化的理论外延:地域的扩张,信息革命与技术,人权和民主原则,文化的浪潮,世界性的贫穷问题,跨文化现象及冲突。同样是从全球化理论的这个阶段开始,学者们开始有了对全球化框架性认识的追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定义了全球化的四个基本方面:贸易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的流动、人口流动、知识的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问题不断涌现,推动着全球化理论的改变和丰富。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跨境水资源和空气污染、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等环境挑战,导致了人们对于全球化理论认识的改变,发现全球化进程不仅影响着人类交往、经济和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同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作用于全球化进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术界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又在假定细化的基础上,分化为三大领域: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其中,经济全球化分别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劳动市场一体化以及经济市场一体化。

乔希·马汉(Joshi, Rakesh Mohan)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后所带来的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增强。不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讨论实际上可以追溯到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起源。例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指出了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认为国家不应该对贸易进行管制。而一旦不同国家之间开始产生贸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在亚当·斯密理论的基础上,李嘉图进一步指出了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重要性。而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最高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自己的论述中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的概念,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国际交往方面讨论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尽管他们没有明确提出这个词。

经济学理论界对于全球化探讨的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二战后的新古典主义复兴时期。在这一阶段,许多学者都直接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挂钩。他们对于资本与全球化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两个学术派别。

第一个派别继承了狭义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全球化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性扩张。保罗·斯威奇就认为“经济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现象, 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过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雅克·阿达则认为:“资本主义在空间进行的拓展已经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经济全球化既是这一空间拓展的表现, 也是(并且首先是)一个改革、调整以至最后消除各国之间各种自然和人为疆界的过程。这种疆界是资本进行世界规模积累的障碍。”按照这种理论逻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在于加速自己的“现代化”,并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这一派理论也被称之为“现代化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是美国学者罗斯托。此外,也有学者从更广义的社会学角度上肯定了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就认为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的相互联系。在这方面,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可以说是将新自由主义理论对于全球化的看法做了一次完整的总结。

另一个派别则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中心国家”对于“欠发达国家”的一种剥削行为,因此这一部分学者也被称为“新左派”,他们的理论经历了从“依附理论”到“世界理论”的发展过程。1950年,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主席普列比奇(Raúl Prebisch)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拉美实际的发展与李嘉图的预测不符:穷国财富的减少与富国财富的增加一致。随后,各方学者都开始注意到这种新出现的经济理论。桑托斯(Theotonio Dos Santos)第一次提出了“依附理论”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依附是指这样一种情况,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其所依附的另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扩张。”

沃勒斯坦进一步发展了桑托斯的理论,并提出了“世界体系”的构想。他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并提出了中心地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的发展机制。而整个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工体系, 中心、半边缘、边缘三个地带在不同时期是相互转化的。消除不平等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中心—边缘”的格局。由“新左派”的观点演进出的国际发展战略则被称之为“脱钩战略”。此后,沿着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的道路,博克斯贝格与克里门塔进一步认为:全球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创造出新的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学界对于依附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例如,许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制度上的優势,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依靠“脱钩战略”实现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的分工合作,至多只能算是全球化研究中的一个人为定义的节点领域。经济的全球化,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说明逆全球化的势能积聚和动力的成因。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全球化的概念开始扩展到经济之外的领域。社会学家马丁·艾尔布鲁(Martin Albrow)和伊丽莎白·金(Elizabeth King)将“全球化”定义为“人们生活空间的融合过程”。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将“全球化”解释为“社会关系跨越空间障碍”的一种过程。1992年,罗兰·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给出了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全球化”是全球空间的“压缩”。事实上,全球化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跨学科的议题。这是一种全球化研究的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全球化认识的混淆不清,甚至是相互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单边主义政策的抬头,2019年无疑被人们认为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年。尽管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理论研究来为2019年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做一个系统性定义,但众多分析人士都给出了初步的观察。例如,古德曼就认为,如果全球化真的可以被逆转,那么2019年发生的种种迹象无疑就预示着这种趋势。而Neil Shearing则更进一步地认为,全球化已经“死亡”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去适应“后全球化”时代。不过,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或分析人士还是持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认为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只不过它目前的具体内涵以及运作的路径正在发生着某种不确定的转变。至于这种转变究竟为何?麦肯锡的一个研究报告相对全面地总结了全球化的五个改变:商品跨国流动的减少,服务(业)跨国运营的增加,劳动力的优势对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减弱,科研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对于全球化的影响正在增加,区域内的贸易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主流。

综合来看,全球化无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议题,经济全球化在很多时候被错误地当成了全球化的全部内容,因而造成了对全球化认识上的最大偏差和误区。实际上现在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和挑战,均是源自社会、文化、贫富、信息、种族、价值观等非经济空间,源自社会关系变化的各种力量。全球整合性的一体化进程如果在未来被逆转,最大的问题就是出自全球各国的非经济因素。

二、逆全球化阶段

逆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而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在于:各国的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缓冲带破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这时逆全球化的阶段就会到来。不过,这种逆全球化并不会终结全球化的长期趋势,因为全球资本会继续施加强大的影响力,重组地缘空间的缓冲带和社会空间,重建并且划分全球化的边界和结构,进而结束逆全球化的阶段,重新步入全球化的进程。

事实上,逆全球化在历史上并非第一次出现。

参考历史资料,第一次逆全球化发生在古埃及。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全球化了。当时在地中海东部国家已经形成了区域的大分工和远程贸易的网络,而且有强国主导,构成了世界第一轮原始态的全球化。不过随着古埃及帝国的衰落,这个分工体系和贸易体系瓦解,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全球化大退潮。

第二次逆全球化发生在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建立以后的200年是全球化的高峰期,在罗马帝国的主导之下,欧洲出现了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分工。罗马帝国衰落之后,这些高度相互依赖的、精致的分工体系顷刻瓦解,最后倒退到庄园经济,回归到封建制。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公元11至13世纪,同样也是全球性的逆全球化阶段。

第三次逆全球化发生在中世纪末期,当时弗兰德地区出现了新的分工,随后英国、法国、比利时,再加上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拜占庭帝国,经过意大利进行贸易组合。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全球性大分工和远程贸易,繁荣了200年。最后因黑死病的出现和蒙古人的入侵,这一轮全球化再次衰退,进入到逆全球化阶段。

第四轮全球化出现在15世纪末,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找到了更大的市场,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分工、更远程的贸易以及更大的资本交流量。直到17世纪,受到欧洲30年战争的影响,整个欧洲中部再度受到严重破坏。加上气候的逐渐变冷,农业减产等原因,这一轮全球化又退潮了。

第五次全球化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这一轮全球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才告终结,进入到逆全球化阶段。至于现代意义上人们所熟知的全球化,则是从“二战”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但迄今为止,这一轮全球化浪潮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逆全球化现象、障碍和重大挑战。

对照历史上全球化的反复进程可以发现,全球化的确会在特定情况之下出现退潮,但随着退潮的出现,全球化并不能被认为是终结,而是在一定时间之后,再度会兴起一轮新的全球化浪潮。具体而言,逆全球化阶段出现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并不均衡,甚至处于不一样的文明阶段,反全球化因此成为反对者的优先政治目标;第二,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各国势必要跟进推出社会、产业、经济的重组和改革,但很多国家没有实现这样的重组和改革,而是将矛盾归结为全球化;第三,很多国家的成本上升过快,造成产业效率下降,迫使产业迁徙、搬离、回归和在全球重组;第四,政治改革滞后,因为政治改革必然触及社会结构,因此引发山摇地动的反应;第五,金融改革滞后,无法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因而导致世界金融资本开始择优转向。

(一)逆全球化阶段的现象和特点

过去,新兴市场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它们因全球化在经济上获得资本动能,因而经济表现更加富有活力。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继续下滑,减少了13%,降低至1.3万亿美元,这是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连续第三年出现下降。资本的快速流出不仅反映的是全球资本收益率降低和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同时还预示着全球流动性的逐步萎缩。

在全球化的社会收益方面,皮凯蒂等学者指出,16 世纪以来,国别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国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大部分生产国,在这一全球分工结构中都获得了实际利益。消费国得到了全球供应的廉价商品,生产国实现了产能、技术、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不过社会发展阶段差异较大的其他国家以及那些更多依赖资源出口的资源国和价值链低端的生产国并未享受到这种红利,主要表现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增长低迷、资源透支、效率低下、产业不振等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这些国家尤其表现出了对全球化不满的态度。

此外,全球化的风险也日益受到警惕并且直接导致各国推出各种限制性政策,从而抑制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跨国间经济风险的传染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导致的同步性衰退数量大幅增加、金融市场短期波动加剧、全球主要股指和长债收益率变化趋势关联性增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联合国贸发组织才会提出警告,全球化正处于转折关头。2018年,全球有55个经济体出台了至少112项影响外国投资的措施,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措施引入了新的限制或监管——这是20年来最高的数字。此外,至少有22项大型并购交易因监管或政治原因被撤销或冻结——这是2017年以来的2倍。全球化的大收缩总是由紧缩性政策开始的,而各国的这种紧缩性政策还具有传染性,很快导致逆全球化呈现出全面的结构性收缩特征。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是紧密挂钩的。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暂时看来无解的社会冲突问题。

在这些社会冲突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移民和难民问题。欧洲的难民危机实际代表的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和难民问题,这也是促成英国脱欧的直接原因。此外,环境问题也是社会冲突的一大因素,环境的不断恶化,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集中出现在全球化大工业生产活动中,稀缺资源的全球流动使得资源被过度开发和使用,资源透支和浪费成为常态,全球环境恶化也使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逆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出发点之一。

应该指出的是,逆全球化发展阶段一旦出现并且形成,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那种认为逆全球化会随着某些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像一阵风一样过去的看法,完全属于不切实际的幻觉,而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幻觉。逆全球化是世界性的结构调整和颠覆,这种结构性的调整一旦发生并且稳定,除非新的大变革发生,否则不会轻易改变。

(二)全球化的线性关系

在理论界,全球化实际是一片富有争议的沃土,既有丰富的经典论述,也有各种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并且泛滥成灾的论调。如果对比现存各种有关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观点,或许用“连续的线性关系”来表现更加有助于澄清各种理论认知及其问题。对于全球化认识论,经常可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线条。

第一,斜率很高、持续向上的直线(图1),这是经典的全球化思想,也是大多数人过去经常听到并且相信的理论。这种理论一般认为,全球化不可能终结,或许会有点小问题,但现在的全球化将会持续。这种想法实际非常可怕,一旦落实于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大量资源的错配。

第二,全球化仅是一条直线,但这条直线已经终结了,新的逆全球化时代开始了(图2)。这种简单直率的“全球化终结论”,当然也是错误的。因为只要资本的力量存在,全球化还是会以现在的形式或是新的形式在时间轴上继续。

第三,同时存在并行但相向而行的两条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同时存在(图3)。典型的观点如:逆全球化与全球化是相伴而生的。这类观点很具有迷惑性,因为从基本逻辑来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是完全不兼容的。

第四,这是一条波动的曲线,但始终向前发展(图4)。斜率向上,则是全球化的阶段;斜率向下,则是逆全球化的阶段。全球化阶段是高峰,逆全球化阶段则是低谷。

所以,犹如全球化并非偶然发生的那样,逆全球化的阶段也非偶然发生,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如果以高峰之间的周期来衡量,那么逆全球化阶段可能少则会持续十几年的时间,多则持续数十年或上百年的时间。这是因为世界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时间,颠覆并且形成新的空间结构同样也需要很长时间。对于对全球化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而言,逆全球化阶段将会是一个痛苦周期。这些国家能否抓住窗口期实现转型至关重要。

四、未来全球化趋势

现在的全球化处于逆全球化阶段,从波峰走向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地缘政治取向将会反映在各国的基本政策层面,表现出逆全球化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今后的全球化将会向区域化方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化特征和现象。支持这种区域化特征的理论,主要是地缘政治学中的空间碎裂概念。全球化是一个“整合”的过程,逆全球化则是一种“碎裂”的过程,这个“整合—碎裂”过程变化,代表和反映了全球化从波峰到波谷的变化,也是未来逆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麦肯锡在《全球化大转型》中从贸易角度提出了全球化的五大转型方向:商品贸易日渐萎缩、服务贸易快速增加、劳动力成本重要性持续下降、创新研发越发重要、区域贸易更加集中。可见,区域化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第二,逆全球化阶段无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伤害。逆全球化阶段是非理性上升的阶段,这是矛盾和压力长期积累导致的必然结果。非理性社会运动制造的种种后果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冲击,形成社会伤害,而且一旦这种社会伤害造成的普遍成本超过社会结构的承受力,则可能导致更为激烈的冲突。有趣的潜在变化在于,在剧烈的冲突之后,当某些政治力量出现溃散,世界则有可能从逆全球化阶段再次走出来,重新开始全球化的进程。

第三,财富大转移的发生。这种财富的大转移,可能通过资本市场、产业投资甚至艺术品投资等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本市场的传统投资理论可能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投机活动以及基于财富安全的投资行为。

第四,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化以及逆全球化的过程并非可主观选择的,全球化本身就是各国的政治互动、产业互动和资本互动所形成的世界潮流,所以决定因素始终是外部性的。因此,在逆全球化阶段,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将会受到影响和冲击。或许可以这样说,在世界各国中除了少数独立性甚强的经济体,大多数制造业国家和资源型国家均将会身不由己地卷入逆全球化大潮。至于那些渴望回避逆全球化阶段冲击的国家,唯一的政策操作,恐怕就是寻求更大的产业独立性和资本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陈功:《地缘政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安邦战略观察》,2019年。

[2]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格拉德·博克斯贝格、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

[4]蒋云鹤、杜美拉、王雅梅:《2016年逆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http://www.shfe.com.cn/upload/20170315/1489563614467.pdf.

[5]聯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9》,2019年。http://www.doc88.com/p-3877329311808.html.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

[7]皮凯蒂:《21世纪的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

[8]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年。

[9]王宁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0]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11]俞冰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远视与短视》,第一财经,2019年7月12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0258123.html.

[12]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Charleston, SC: Bibliobazaar, 2008.

[13]Albrow, Martin; King, Elizabeth .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and Society. London: Sage (1990). ISBN 0-8039-8323-9. OCLC 22593547.

[14]Anna Tunkel,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Here's How Your Business Can Adapt”,World Economic Forum, August 2019.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9/08/globalization-is-changing-your-business-must-become-agile-too-heres-how/.

[15]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Polity Press, 1990.

[16]David Ricardo,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1999. https://www.econlib.org/library/Ricardo/ricP.html.

[17]Francis Fukuyama, “The Fall of the Libertarians”,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2, 2002. Accessed on MAY 31, 2020.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20295939549459480.

[18]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Free Press, 1992.

[19]Hartman, John and Pamela B. Walters, “ Dependence, Military Assistance and Development: ACross National Study”, Politics and Society, 1985:14.

https://hbr.org/2019/02/the-state-of-globalization-in-2019-and-what-it-means-for-strategists.

[20]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System”, Vol. I: Capitalist Agricultur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World-Econom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Academic Press, 1974.

[21]Immanuel Wallerstein, “World-Systems Analysis:An Introduction”,Johanneshov: MTM,2019.

[22]Joshi, Rakesh Moh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3]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 “Globalization in Transition: The Future of Trade and Value Chains”, 2019.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Featured%20Insights/Innovation/Globalization%20in%20transition%20The%20future%20of%20trade%20and%20value%20chains/MGI-Globalization%20in%20transition-The-future-of-trade-and-value-chains-Full-report.ashx.

[24]Neil Shearing, “Globalization Is Ending. Heres How to Prepare for Whats Next”, Barrons, Oct 21, 2019.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globalization-is-ending-heres-how-to-prepare-51571652900.

[25]Pankaj Ghemawat, Steven A. Altman, “The State of Globalization in 2019, and What It Means for Strategists”.

[26]Paul M .Sweezy, “More (or Less) on Globalization” , Monthly Review, 1997.

[27]Peter S. Goodman, “Globalization Is Moving Past the U.S. and Its Vision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Times, June 19, 2019.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19/business/globalization-us-world-order.html?searchResultPosition=1.

[28]Raú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1950.

[29]Robertson, Roland,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Reprint. ed.), Sage ,1992.

[30]Rostow, W. W., “Politics and the Stages of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31]Rostow, W. W.,“The Five Stages of Growth-A Summary”, in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0.

[32]Shawn Donnan and Lauren Leatherby, “Globalization Isnt Dying, Its Just Evolving”, Bloomberg, July 23, 2019.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9-globalization/.

[33]Theodore Levitt, “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https://hbr.org/1983/05/the-globalization-of-markets.

(* 陳功,安邦咨询。

责任编辑:吴思)

THEORETICAL PROGRESS AND FUTUR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Chen Gong

Abstract: Now, there are serious disputes over the definition and thinking of globalization at all levels. On the one hand, national policies are still root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number of anti-globalization phenomena and major challenges to the existing globalization path can be seen. What should we think of the future path of globalization? How to deal with the great challenge of anti-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globalization must be comprehensively defined and understood, and should be understood from the overall framework instead of being localized from a certain level, and explained and elaborated by the assump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Keywords: Globalization; Anti-Globalization Stag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猜你喜欢
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