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化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体系与内容构建

2020-10-30 09:20王建龙王慧霞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校长师生学校

王建龙 王慧霞

“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师生的引路人。品质化学校治理不仅仅是管人、管物、管钱,最主要的任务是依靠科学的治理机制,实现师生自我管理。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的优秀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不仅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引领者,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成长成才的舵手。

一、学校品质化治理的机制架构

学校治理是一种综合行为,涉及对学校事、物的管理和对人的引领,而且任何一方面的管理及引导,都需要遵循规律、把握根本。在学校治理中,管理者要注重顶层设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理念引领;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明晰管理路径,激发学校中各主体的能动性;要遵循规律,让师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一)明确职权关系,使管理系统呈良性运作状态

作为学校治理系统的关键,校长应总管全校的各项工作,但并不是事无巨细地亲自过问,沉缅于事务堆中以致终日劳碌,而应有效地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从而抽出精力,把握总的办学指导思想,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调查研究,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为使学校治理系统有效地运行,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责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初级中学的特点,行政管理系统应建立以校长和校务委员会为主的决策层,以各教研组和班主任为主的执行层及以各科教师和有关人员组成的操作层。

在此基础上,形成为决策服务并监督决策执行的以工会和教代会为主的决策参谋系统,既使校长的职权运用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教职工的民主管理参与其中,又使校长能根据管理需要及时地作出各种决策,同时运用现代管理的信息反馈原则建立健全、灵敏、准确、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校长能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信息反馈,以便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中。

(二)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提高管理效益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发现,一般部门的工作人员仅需发挥出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作用所致。现代管理就是要有效地发掘和利用人的潜能。

由于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作为学校治理主体的教师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结构和对个人价值的认同感。在大多数情况下,用精神激励手段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单纯用经济手段。如一年一度的先进评比、教师职责考核、职称评定工作等,处理得好则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处理得不好则可能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为此,学校治理应在切实保障全体教师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制定更有效、更合理的精神激励措施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形成团结的集体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校长在行政权力以外,由其个人的品德、学识、才能、情感、作风等因素对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校长的合理权力往往难以对非正式组织产生影响,此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时甚至比正式权力的影响更大、效果更好。要使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作用,校长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与高尚的品德引导师生,以广博的知识与出色的工作影响师生,以公正廉洁、勤政努力的作风教育师生,以真诚待人、不亲此疏彼的态度关心师生。如此,形成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并使集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学校品质化发展的文化愿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基础事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继承和发扬“弘扬生命价值、促进人人发展”的传统,坚持“以爱育人”的办学特色,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校园文化高雅、教育教学优质、学校治理科学、有示范功能的区域品牌学校;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并行,突出开拓创新;扩大外延和发展内涵并举,重视内涵发展;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开拓创新、内涵发展、文化建设”实现办学目标,主张“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观,让教育回归本源。

教育就是教会师生认识生命价值、创造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概括起来说,“弘扬生命价值、促进人人发展”,即以爱育人,弘扬师爱,体现教师责任,培养学生责任;探究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法、学法;务实进取,营造师生乐教、乐学的氛围。

三、学校品质化治理的实施策略

首先,创设良性的组织氛围,为教师赋予教学自主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校长的行政权力必须得到有效制约,学校不能仅仅追求那些短期看得见的成果,不能随意用行政权力干涉教师的专业性工作。通过制度设计和组织运转,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与有效配置,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凝聚力和适应能力,达到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的有机统一。

其次,构筑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方式,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功能。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始终将德育放在核心地位,使其成为全员育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要看结果,更要重过程。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建立与社会、家庭相联系的育人网络,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和学生家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

最后,构建品质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以契合人人发展及个体诸方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以优化基础型课程、发展拓展型课程、探索研究型课程为策略目标,以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特点和改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满足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促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及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品质化路径的品质校长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校长应当始终明确,学生成长具有阶段性与规律性,培养学生是学校的任务和使命。学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要健全其人格、美化其心灵、强健其体魄、优化其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与憧憬。让每一个学生都根正苗红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善作善成、严谨治校

校长一定要结合实际谋定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长远目标,制订短期计划。校长要做好三件事:谋定学校有品位、能占位的事,做好实实在在的事,管好看得见、摸得著的事。校长面对学校的发展与定位,要志存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要因地制宜,脚踏实地;要分清缓急,抓好重点。校长要做实实在在的事,何谓实实在在的事?就是要坚守教育初心,让教育回归本真,即通过“六好”(学好文、写好字、说好话、健好身、练好艺、做好人)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创新知识、追求品质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创新”,知识是无形资产和学校战略资源的集中呈现,隐性的知识通常存在于制度管理与操作层面。在隐性知识与制度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借助多渠道实现知识创新,这是校长领导力在严谨治校方面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管理方法的革新构建知识型管理组织队伍,将知识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这一知识创新的过程与实践经验分享有着必然联系,通过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创新循环更加有利于校长领导艺术的创新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校长在做好表率的同时,还应坚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指导能力打造品质化学校。

猜你喜欢
校长师生学校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