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总结归纳与实施

2020-10-30 09:20刘葆中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平均分学业教学效果

刘葆中

近年来,我们就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教学评价、班级成绩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评价方法改革,总结、归纳、实施了“标准分增值评价法”,为探索“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的高中课程建设实践中管理制度与实践机制”下教师教学成绩评价、班级成绩评价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常规教学评价的回顾

常规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按照常规教学要求,认真完成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认真研究班级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而评价教学效果一般是通过考试来进行,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平均分是评价班级也就是教师教学成绩的最重要工具。在选课走班之前,我们都是利用平均分来考核的,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平均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进而提升成绩。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各个平行班级的学生水平是一致的。也就是在分班的时候,采取的是对全年级学生的总分从高到低排队,随后“S”型排列进行分班,所分班级成绩几乎是相等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通过平均分这个工具就能够发现教学上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实施走班教学后,如何对每一个班级进行评价成为问题。一个年级18个班,出现了15种组合方式,各个班级之间所开设的科目不同。尽管数语外三科必选,但各个班级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个学科选择修习3门课程作为基础的,因此各个班级之间的基础不同,年级很难像以往那样对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

二、“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及其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标准分增值评价法”

我们知道:两组数据比较的前提条件就是两组数据的平均分相同并且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同。只有当两组数据的平均分与标准差都相同时,两组数据才能够比较,而标准分恰恰实现了这一点。一次期中或期末考试,学生需要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我们采取标准分考核,这些科目的平均分都是0分,标准差都是1,從而实现了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科进行比较。但是,我们的班级是选课走班,班级基础不同,如何考查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呢?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总结出了“标准分增值评价法”。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是指同一个年级的18个班,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后,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课走班,这样我们将新形成的班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基底,并且转化成标准分Z1,这样新的班级在下次考试中所得到的分数转化成标准分Z2,用Z2?Z1的差值即增值,作为本班级本学科成绩,也就是任教本班级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

(二)“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理论依据

1.教学评估理论。教学评估考核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通过有目的的教学评估查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逐一研究、分析、解决,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估工作的严谨性,需要在一定的科学原则指导下进行,通过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实际内容,选择恰当、科学的方法。

2.增值理论。教学增值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的正效果,是学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是以学生学业增加的价值为评估标准,进而评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校的工作业绩。增值理论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因学生起点的基础水平不同所带来的评价不公等问题。

三、“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进行的,评价的关注点就是分数。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为分数而考试。这种模式称之为应试教育。而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因此,学校需要深化课程改革,研究教学管理,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学业的增值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

(二)是推进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基于一定的校内统一考试或班级统一测试基础之上,既可以进行一个班级(或学生)前后两次标准分的纵向比较,又可以进行同类班级(或学生)间的标准分横向比较,是一种纵横二维的量度指标。而平均分等其他教育质量指标都只是一种横向的一维比较指标。“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突破了现行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中等级制、百分制评价偏重教学结果(即总结性评价)的一般视角和做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关注班级学科教学增量大小的变化,从增值角度出发,强调学生发展和教学进步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差异性,主张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生,衡量原有基础不同的班级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因学生起跑线不同带来的评价不公等问题。这种方法确立了一种新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观和学科教学质量评价观,构建了反映学生个体和群体学业成长的增值性学业成就评价模型,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学生学业成就个体和群体内差异评价法。

(三)是提升教学质量、加快效能建设的需要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让我们构建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学生个体学业成就评价和群体学业成就评价的模型和方法,确立了新的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评价观,切实帮助学生和教师科学地分析学科学习和学科教学的行为、过程和结果,从评价学的角度为学校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决策参考。

四、“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应用

(一)“标准分增值评价法”解决了选课走班中因基础不同而带来的教学评价问题。这种增值性评价能使学生科学地看出自己的进步程度,也能使每位教师清楚地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后,通过“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可以对全年级乃至全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排位,每位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校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中的教学成绩位置。

(三)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后,通过“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可以对每一位备课组教师标准分差值进行汇总并取得平均成绩,这样得到全校备课组的教学效果,以全校备课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排位,每个备课组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全校备课组中的教学成绩位置。

五、“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应用的效果

“标准分增值评价法”的观察点和注意点不再像以往评价那样只是关注各个班级绝对分数的高低,它的观察点和注意点是增值增量,是与第一次分班时标准分数成绩比较的增值增量,因此,它淡化了成绩的起点和终点,重点考查的是增量,是学生的进步程度,是教师真正的教学效果。

(一)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

以往进行成绩比较的时候,往往关注班级绝对分数的高低,尽管分班时用“S”型分班方式,但是起点也不能做到绝对公平,特别是有插班生存在的时候,插进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和插进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对班级平均成绩有很大影响,而采用“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这种方法是看增量、看进步程度,它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进行成绩比较时候,往往关注个人绝对分数的高低,我们知道,人是有差异区别的,有的学生基础好、脑子快、方法灵活,在班级、年级甚至不怎么努力,成绩也在上游,因而造成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虽然在本班、本年级成绩优秀,但没有更高的眼界和更高的追求;而采用“标准分增值评价法”,重点是看进步程度,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进步幅度不大,也不能成为优秀学生。这种增值评价方法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以往的评价方法主要看绝对分数的高低,教师接班时遇上一个成绩好的班级,那么这个班级平均成绩就会比较高;而遇上一个成绩差的班级,那么这个班级平均成绩就会比较低。这种时候,没有考虑教师的努力程度,因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标准分增值评价法”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主要看增量、看进步程度,因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平均分学业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平均分一半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