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元整合提升语文素养

2020-10-30 09:20张洪杰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园地水泥词语

张洪杰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双线组元”,也就是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围绕着这两条线索,编者在组合单元内容时做到了多元化、系统化,将选文、活动、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鉴于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结合每一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分析单元内容,把握单元教学方向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金秋时节”,安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两篇描写秋天景色的短文,以及现代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栏目中,安排的词语训练内容也与“秋”这一主题贴合。

单元的语文要素分别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学习写日记”这两个关键点,从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提出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训练方向。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是请学生在小组内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古诗三首》的书后练习安排了“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书后练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训练中,都安排了“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这样的活动,在提示学生要有运用方法尝试理解的活动意识;《秋天的雨》一课,书后练习安排了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这一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讲明自己感兴趣的理由,暗含着在强调运用方法理解词句这一训练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都在强调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参与实践,提高理解能力”。

单元训练要素的第二个关键点是“学习写日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怎么去写,是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地方。本单元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这两篇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然后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提高表达能力。这两次随文练笔的内容均是学生日常留心观察所得,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写日记的素材,解决了日记写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纵观整个单元,我们可以领会到编者的意图,是希望我们能够借助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推进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单元内容,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一)以“交流平台”活动为指导,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是请学生在小组内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这一栏目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它不单单是《语文园地》的一项内容,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这一习惯的良策,这一活动的训练要渗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在本单元阅读课的教学伊始,我们可以先与学生回忆以往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是怎么做的,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在阅读新课时,随时运用经验想办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进行理解的能力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与锻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交流分享活动,激发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词语的兴趣。

如学生阅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读到“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这一句,遇到了比较新鲜的词语“凌乱”。这时教师请学生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肯定会想到很多,如结合文中插图、结合上文内容、结合词语中的关键字等方法都可以猜到这个词的意思。

(三)在《语文园地》的强化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园地》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各栏目的内容视为一个整体,重整栏目的顺序,把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规律设计并开展自主实践活动,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如把“交流平台”同“词句段运用”结合起来,“交流平台”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词句段运用”则加强方法的运用、能力的提升。

就这样,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开展活动,落实要素;在语文园地的各项活动中,进一步提炼方法,实践运用。整个单元教学一气呵成,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会不断提升。

三、整合单元内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写日记”是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读与写的结合。备课阶段,我们要仔细研读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读写要求,统一制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有序列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理解文本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意识。本单元教学,我们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这些语句的意思,培养学生欣赏这些语句的精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秋风秋雨后的水泥道很美,文章第六自然段的三句话非常有层次地写出了作者放眼望去看到的整条水泥道的美景。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插图,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这美景之中,引导学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原来可以这样写出自己看到的美景。

其实教科书中的选文,很多语言都十分精美,我们在阅读欣赏的同时,要发现其语用价值,抓住那些有画面感、有新鲜感的语句,带着学生多读一读、品一品,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学习作者丰富的表达。

(二)储备精美语段,丰富表达资源

选入教材的课文语言规范,是学生模仿表达的最佳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文中精美的语段积累下来,置于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在他们与人交流、动笔习作的时候才会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训练的提示,设计多种语言的积累活动,如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学习《秋天的雨》一课,通过循语言规律辅助填空的活动引导学生把五彩缤纷的秋景背诵下来;学习《语文园地》,通过看画面猜想、记忆竞赛的方式把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积累下来。

(三)重视课堂练笔,积累表达经验

关于课堂练笔,本单元安排两次。分别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用几句话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秋天的雨》课后“照文中语句的样子,写一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练笔我们可以这样处理:首先通过阅读学习后的总结,使学生再次感知这篇文章的作者写的是自己上学路上看到的秋风秋雨后水泥道上的景色。然后再请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文字的内容是作家写的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接着请学生思考,阅读链接这段话作者在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与课文作者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从数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课文重点抓住秋风秋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这一种独特的景物来写的,课后“阅读链接”的短文则是把放学路上看到的店铺都罗列了出来,进而会了解到“同样是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可以有多种表达的方法。自此,再请学生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他们有法可依,便不会觉得困难了。

《秋天的雨》一課的练笔,在处理上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分层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表达特点,然后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说一说秋雨还把颜色分给了谁,最后指导学生仿照例句写一写。

这两次随文练笔既有与单元总目标(学习写日记)一致的共性,又兼顾一课一得的个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表达经验,为日后的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了解到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导读页起,到语文园地止,每一部分的内容关联都很密切,这也是统编语文教科书整体的编写理念。作为教师,我们首要的工作便是认真研读教科书每一部分的内容,了解编者的用意,而后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园地水泥词语
找词语
园地再现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书画园地
天价水泥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