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0-10-30 09:20宋春华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新课改小学

宋春华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只关心学生能否做对题以及能否取得好成绩,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只关心学生能够快速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大有不同,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更重视因材施教,希望利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融入课堂,实现趣味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广大数学教师开始尝试新方法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希望真正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实现课堂趣味教学以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教学手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并将之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不断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一节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将合适的情境与课堂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趣味教学目的。一上课,数学教师就说:“我们每个人在八月十五时都会吃月饼,今年,小明同学家定制了一块大月饼,并将月饼平均切成了八份,他和两个父母每个人都吃了八分之二,你们能够计算出三人一共吃了多少个吗?”学生对分月饼十分感兴趣,很快便列将三个八分之二相加的算式,并得出了四分之三的结果。教师随之将三个八分之二相加与三个二相加形成对比,促使学生想到将分数加法转变为分数乘法,并由此展开分数乘法教学活动。学生在问题场景中学习分数乘法运算时十分兴奋,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对分数乘法的学习产生了浓烈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解题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意义和价值,并且鼓励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小学数学知识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比”一节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上,数学教师拿出一面小五星红旗和一面大五星红旗,说:“同学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见到不同大小的五星红旗,如果让大家自己用红纸制作一面五星红旗,你们能不能做出来呢?”学生齐声道:“能!”数学教师继续展示出两面不同大小的国旗,说道:“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面国旗,有什么特点呢?你在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仔细地观察五星红旗,有人说道:“小五星红旗都是由大五星红旗缩小得到的。”教师随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航天飞船模型和实体照片,说道:“就像这些模型一样,它们也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那么什么是比例呢?比例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比例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掌握了比值概念,并且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做出了一面小国旗。

三、利用微课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使用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微课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手段。微课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将一些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后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将之应用在解答问题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圆”一节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展开教学活动,有效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上课,数学教师便借助多媒体展示出与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仔細思考图片中的圆,并鼓励学生自主画出一个圆。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实物中存在的圆形物品作为参考,通过描边画出圆来。随后,数学教师便借助微课将圆规做圆法、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点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圆产生初步认识。在以微课为辅助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四、启发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不仅在传统教学中适用,还适用于新课改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小学学习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模式,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述“位置与方向(二)”这一内容时,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上,数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关于台风的消息,并问道:“同学们知道台风吗?”学生点点头,教师继续道:“当听到电台播放关于台风的消息时,你能够从这则消息中获取哪些有效信息呢?”有的学生说:“台风十分可怕,能够摧毁城市。”有的学生说:“台风的速度非常快。”数学教师再问:“那同学们能够说出台风在移动15分钟后的具体位置吗?”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数学教师也由此展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活动。

五、借助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合作是一种相互依靠和扶持的学习方式。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还能够使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形成探究思维,同时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圆柱和圆锥”一节内容时,通过借助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课上,数学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圆柱相关图片,促使学生对圆柱有基本了解,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制作出一个圆柱体。学生纷纷动手开始制作起来,有的人制作底部,有的人制作圆柱侧面,但是当结合在一起时却发现不一样大,需要重新调整。在学生合力完成制作后,数学教师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知识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继续合力探究圆柱的展开图中蕴含的规律,并将圆柱的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长度的关系总结出来。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尝试和探究,采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一致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新课改小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