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020-10-30 09:20陈菲菲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陈菲菲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堂;多种媒介;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一、正确认识小学美术手工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作用和意义还没有被充分重视

其一,美术教材编写中手工课所占比例很少,笔者根据翻看、统计各地小学美术所用的美术教科书,手工课在每册书中课程所占比例约为四分之一。其二,小学美术课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小学每个班级一周会安排两节美术课,而美术课含有如绘画、欣赏评价、手工制作等很多课程内容,一周两节课时对美术教学课程安排的确有困难,美术教师在具体实践美术教学过程中便会更侧重于绘画及欣赏,从而不免忽视了手工教学课程的安排与实施。

(二)课前准备不足,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影响

手工课程的开展需要前期做很多准备,需要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整理搜集素材,然而大多数学生主动意识差,依赖性很强,烦琐的前期准备无疑削减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更或者引来家长的厌烦。如《妙用纸盒》,前期准备不仅需要基本的剪刀、胶棒、彩纸等,更需要平时去积累大量的废纸盒(如牙膏盒、肥皂盒等生活中日用后废弃的纸盒,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加大了学生及家长“怕麻烦”的心理。

(三)缺少合格的美术手工课教师,课堂教学成效不高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有美术专职教师,但这些专职教师所擅长的基本都是围绕绘画一类的专业技能,对于专业的手工技能还是有所欠缺,在开设手工教学课程中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手工课堂教学成效不高的情况,久而久之,美术教师就直接选择自己擅长的技能去融入美术教学,而忽视了手工教学在日常课程中的安排。

二、积极面对现状,探寻教学改进策略

小学美术手工课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对于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应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努力探寻教学改进策略,尝试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手工课的教学,将手工制作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对素质教育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一)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有到”,作为领航者的我们也需要继续学習,提高自己不足的地方。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想把学生培养好,可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刚开始工作时遇到手工课程基本是跳过,觉得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以前我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都无法把握好教学,那么我们再谈其他深层次的素质培养,无疑就是“无米之炊”。因此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二)调整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手工制作是一件很耗时间的学习,而小学美术课堂的时效很短,一节课才40分钟,如何有效地利用这40分钟,把教授方法、学生学习、练习创作、呈现作品这些教学环节完成,是值得很多教授手工课的教师持之以恒研究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一课事先告知学生主题,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集体构思,集体创作,提高学习效率。

(三)融入多种媒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多次尝试把多种媒介融入手工课中,发现学生比起日常的绘画课更期待手工课的到来,笔者仔细分析原因,最终源于媒介,媒介的趣味性、新鲜感,创意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鱼的纹样》《适合纹样》两课,笔者课前把日常生活中吃蛋糕剩下的纸盘子借用过来,先做了几张比较有趣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一下子就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设计第一课时完成绘画学习,绘制美丽的盘子,第二课时为手工课,带领孩子一起制作美丽盘子的装饰品,如挂件、摆台等,课程结束后在学校里布置一场全年级的《美丽盘子的实物作品展》,同年级之间相互分享成果,作品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他年级的学生也特别喜欢。这样一次纸盘子媒介的融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还有很多媒介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美术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制作行为中,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动手实践锻炼,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开发学校资源,尝试手工课程开展方法

我们虽然改变不了美术学科的课时总量,但可以利用课时以外的机会,如:学校每周开展的社团活动,可以在每个年级内开展,这样就能保证除美术课以外每学期都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系统的手工学习体验,可以开展美术社团,如彩泥基础制作、创意折纸、景泰蓝工艺画及彩泥创作画等。

三、手工制作丰富了美术课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

手工制作是学生特别乐于参与的一项美术活动,远比绘画课和欣赏课深受学生喜爱。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思维,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各式各样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的手工作品,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类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笔者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合理地将手工制作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绘画教学。在美术手工课中开展融入丰富多彩的媒介特色的课程,通过学生拼剪、撕贴、涂画等活动,我们看到,他们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别样的艺术熏陶,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