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方式分析

2020-10-30 10:50解建明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解建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意义及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听、说、读、写每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注重读写结合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只重视学习技巧,没有将读写进行有效整合,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方式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读写结合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多便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生活情景与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端午节常见的一些活动,如龙舟比赛、包粽子、系五彩绳等端午活动,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学生会说是端午节,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端午节都会如何度过,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有哪些?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会积极踊跃地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说自己在端午节会动手包粽子,还有的同学说端午节要吃鸭蛋。通过这样的问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描写端午的作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语言渲染,强化读写结合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对课堂把控的重要因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表达渲染教学情境,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有趣。教师通过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长时间的语言渲染可以强化读写结合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描绘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自己也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通过写作来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情感。教师的语言渲染,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课堂游戏,促进读写结合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使学生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愚公移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几名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的人物特征,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写出这节课的感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等内容,这样就充分地将读写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以读导写,开展情感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在其中融入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和抒发的不同感情,还应该指导学生将其领略到的感情深入写作之中,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共同实现提升。例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介绍本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初步领会这种环境下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切情感;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了解这种感情的来源,进而体会到作者通过回忆点滴小事去怀念母亲的心境。在学习完成整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小事,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通过回忆点滴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感情色彩,更能深入人心。

(五)续写教学,进行想象力培养

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方法,续写教学能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充分的结合,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在开展续写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篇章结构安排特点、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文中人物特点等多个方面。在做好上述工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感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同时也要明确的是,学生续写的内容需要以文章的故事线为基础,能够与文章内容紧密贴合,不能偏离原有的主题和创作背景,也不能随意添加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情节。

(六)扩充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

就写作本身而言,其通俗之意在于将自己学习和吸收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事可写”,教师应该进一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众所周知,阅读是扩充知识储备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忙于课业,留给他们进行课下阅读的时间较少,而且学生课下自主阅读涉及的书目种类复杂,并非全都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有效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多积累素材,学习好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技能,學会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积累的素材。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