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医生

2020-11-02 02:42志伟
新晨 2020年1期
关键词:糖分碳水化合物癌细胞

志伟

据报道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4千万,数量惊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糖分摄入。而水果多是甜的,糖分高,不能吃水果似乎顺理成章。其实是可以吃的,关键是弄清楚吃多少。水果和米饭里都有碳水化合物,如果身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多了,会转换成葡萄糖,加重胰腺负担,恶化糖尿病病情。所以水果可以吃,只要把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控制好就行,比如少吃些米饭,就可以吃一点水果。

那具体怎么控制这个量呢?糖尿病患者每顿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医生建议是15克。

15克碳水化合物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半个中等大小的香蕉。拿一个250毫升的杯子,15克碳水化合物大约是半杯的芒果,3/4杯的菠萝,1.25杯的西瓜,1.25杯的草莓。

另外,要特别注意葡萄干这样的干水果,相比新鲜水果,它们的体积小了很多很多,糖分却不减,极容易超量。

其实,许多医生鼓励糖尿病患者吃水果,因为水果的好处实在太多,预防中风,降低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只是要做好饮食规划,不要一个劲儿猛吃。

有研究显示,比起正常细胞,癌细胞要消耗更多的糖分。

因此有些癌症患者也像糖尿病患者一样,特别注意饮食中的糖分,担心摄入糖分多了会加速癌细胞生长,或者想着少摄入糖,“饿死”癌细胞。

这也是谣传。没有证据显示吃糖会致癌,吃糖不会让癌症恶化,停止吃糖也不会让癌细胞变小或者生长变慢。不过,高糖饮食终究不健康,会导致肥胖,某些癌症又偏爱肥胖的人。

关于癌症还有许多传言,比如玩手机致癌、高压线致癌、家人得癌自己也会得癌,等等。

我们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手机和高压线产生的低能量电磁波,远遠达不到损伤基因的程度,所以不会致癌。

大多数癌症属于自发性癌症,是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比如年老体弱、多年抽烟、长期待在放射性环境中,自发性癌症占到全部癌症的90%到95%。剩下5%到10%呢,则是遗传性癌症,比如乳腺癌。所以说,大多数癌症不会遗传,就是少部分遗传性癌症,也只是发生在家族少数几个人身上,做好预防,定期检查,就不用太恐慌。

拿乳腺癌来说,乳腺癌可以说是女性最大的敌人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每年新增110万!防治乳腺癌的关键就在于“早”。乳腺癌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具体是小于5厘米,没有转移的情况下。

作者建议,女性40岁以前,如果有条件,至少每3年找专科医生做一次检查。40岁以后,每年做检查。如果知道自己携带高风险基因,或者家族一级血亲里有乳腺癌患者,那就从现在开始,每年做一次检查。预防总是胜于治疗,早治疗总是胜过晚治疗。

还有什么癌症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呢?

大肠癌是一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近几年大肠癌蹿升的速度非常快,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这种癌症主要是由于不当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比如肥胖、吸烟、喝酒、缺少运动,饮食中红肉太多蔬菜太少。还有肺癌,过去30年,中国肺癌发病率飙升了将近5倍,2008年,肺癌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死因。什么原因让肺癌如此肆虐呢?突出的两点是大量的吸烟人群和环境污染。据估计,中国的烟民数量在3亿5千万,数量惊人,有些吸烟人士又会制造二手烟环境,让不吸烟的人也跟着遭殃。与其患上癌症后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如一早就做好预防工作。

在这里给大家四条忠告:一是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少吃红肉以及火腿肠这样的加工肉;二是戒烟,尽量避免饮酒;三是规律锻炼,每天运动20到30分钟,贵在坚持,不要太胖或者太瘦;四是养成体检的习惯。这几点做到的话,不光降低了癌症的风险,像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这样的成人病,也一并降低了。

《说吧,医生》这本书,作者吕洛衿从医学上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出发,给读者带来科学解答和健康忠告。

书名:《说吧,医生》,作者:吕洛衿,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发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好书项目组推荐。(选自仁仁阅阅读平台)

猜你喜欢
糖分碳水化合物癌细胞
“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说说碳水化合物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国家甘蔗品种第十四轮预备区试漳州试验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如果只喝可乐不喝水会发生什么?
甘蔗控释BB肥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运动健身要补碳水化合物
黄蜂毒素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不同宽窄行行距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