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式社会性教育,于无声处实施

2020-11-02 00:42铁艳红
教育家 2020年39期
关键词:社会性教学活动幼儿园

铁艳红

幼儿园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和自我概念,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又多是在观察、模仿和体验中获得。因而,将幼儿社会性教育融入幼儿园游戏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之中,实施润物细无声的伴随式教育是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伴随在环境创设中。环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抬头转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摸到的。我们要努力使每个角落、每面墙和每处景物都能对生活于其中的孩子产生无声的影响,创设蕴含社会性发展的、幼儿感兴趣的丰富的社会性学习环境,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有效互动,让幼儿能在耳濡目染中了解社会,规范行为技能。

我们对幼儿园的实际环境进行资源的整理、组合与拓展。将操场的墙面浓缩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场景画面,每幅画面都反映不同的社会性教育目标;利用大厅墙面,设计“笑脸墙”,展现孩子们在不同活动中的微笑瞬间;在楼道墙面设置文明行为图片展,楼梯墙面展示经典文明故事,走廊中悬挂文明礼貌用语展示牌……将文明礼貌教育的目标融入园所公共环境建设中,引导幼儿做文明人。

伴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多是通过体验来获得的。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体验的机会,我们应抓住游戏这一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社会性教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中认识社会,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性活动的愿望,还可以提升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我们将“小楼道”改造为“大社会”,根据小、中、大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创设角色区,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再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伴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棘手问题,并巧妙地将这些问题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还原,引起幼儿的关注并加以改正。结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三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即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社会领域集体教育活动、在情境体验中的社会领域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中的社会性教育。

经典美妙的绘本、传承美德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词句优美动听,或情节诙谐有趣,或人物生动可爱,很多作品里都蕴含着社会领域的教育內容。例如绘本《扁扁嘴和尖尖嘴》告诉孩子们不能以貌取人,只有相互友爱才能获得快乐;儿歌《别说我小》告诉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自理自立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伴随在节日教育活动中。节日和特殊日的教育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见到,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通过组织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性知识。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个主题鲜明的教育目标,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机。如春节来临,教师组织“小庙会”活动,通过表演舞龙、年货制作、包饺子等体验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伴随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社会性教育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比如幼儿不爱与人交流,教师便可以设立“小小接待员”环节,请一些不善于和大家交流的幼儿做班级接待员,和教师一起迎接来园的每一位幼儿和家长,正确地使用文明语言向大家问好,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用语的使用,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实施有效的社会性发展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也需要多种形式与方法的相互融合。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幼儿园,本文系北京市第三批名园长发展工程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社会性教学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