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测、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比较

2020-11-04 11:16熊丽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胶体金病程检出率

许 华, 熊丽丹, 文 鹏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江西 萍乡, 337000)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 该病以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支原体肺炎早期临床症状较轻,部分患者甚至无症状,偶尔并发咽痛、发热、头痛、咳嗽等一般呼吸道症状,但临床也有死亡病例的相关报道[2]。该病发病季节不定,致病菌通过其顶端结构黏附在机体宿主细胞表面,借助微管插入细胞内吸取营养,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核酸酶被释放,产生过氧化氢等,细胞发生溶解,上皮细胞肿胀继而坏死[3]。MP感染能够诱发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严重者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健康[4]。目前,临床诊断MP的方法较多,如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等,虽有较好的灵敏度与准确度,但耗时较长[5]。胶体金技术具有快捷、特异敏感、稳定性强、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结果判断直观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广大基层检验人员用来大批量检测和大面积普查等[6]。血液分析指标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ONO/NEUT)指标水平与支原体肺炎具有高度相关性。本研究比较了MONO/NEUT指标检测、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度符合MP感染典型症状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 年龄60 d~14岁,平均(7.26±2.89)岁; 体质量5~32 kg, 平均(25.33±1.36) kg; 身高0.43~1.40 m, 平均(0.77±0.23) m。纳入标准: ① 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年长儿童伴有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症状,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 ② 年龄>30 d者; ③ 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 ① 先天性疾病患者; ②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③ 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1.2.1 颗粒凝集法: 抽取患儿静脉血标本置于真空采血管中,在4 ℃条件下静置1 h, 3 000 转/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抗体,血清抗体滴度持续≥1∶160为阳性, MP抗体诊断试剂购自日本富士公司。

1.2.2 胶体金法: 使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检测试剂, 15 min内出结果(以出现阳性检测线为阳性)。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区域,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若患儿病程<7 d, 应于病程>7 d后进行第2次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② 比较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③ 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④ 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a表示真阳性,以d表示真阴性,以c表示假阳性,以b表示假阴性,准确度=(a+d)/总例数×100%, 灵敏度=a/(a+c)×100%, 特异度=d/(b+d)×100%。⑤ 比较MP阳性患儿与MP阴性患儿的MONO/NEUT指标水平。⑥ 分析MP与MONO/NEUT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100例患儿中,有64例入院时病程<7 d, 于病程>7 d后进行第2次检测。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金标准”, 100例患儿中有68例为阳性。相同病程患儿中, 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种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程<7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2.2 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相同年龄段患儿中, 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种方法对7~14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60 d~6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

2.3 2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68例MP阳性患儿中,颗粒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6.76%(59/68), 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9.71%(61/6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比较

2.4 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

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

2.5 MP阳性患儿与MP阴性患儿的MONO/NEUT指标水平分析

MP阳性组患儿MONO/NEUT指标水平升高率高于MP阴性组, MONO/NEUT指标水平正常率低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5。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01), 即随着MONO/NEUT指标水平升高,MP阳性风险升高。

表5 MP阳性、MP阴性患儿MONO/NEUT指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地区性流行情况较为严重[7]。MP是引发肺炎的临床常见病原体,属于原核生物[8]。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肺炎的常见类型,占儿童获得性肺炎的10%~30%, 在1~3岁儿童中较为常见[9]。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常会出现误诊情况,导致部分患儿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0]。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呼吸窘迫,严重者需进行机械通气,而部分患儿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会受到损害。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快速有效地进行实验室诊断对于儿童MP感染的诊治尤为重要[11]。

临床资料[12]显示, 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血清学检测、病原体的分离与培养以及PCR诊断等。病原体的分离与培养在临床应用时存在诸多缺点,如标本中含有较少病原体、实验室分离培养时间较长、呼吸道污染所带的杂菌数量较多以及阳性检出率较低等,无法作为临床诊断MP感染的有效方法[13]。PCR技术操作要求严格,需配备相关实验仪器、专业操作人员以及实验室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检测MP感染的辅助方法,具有一定灵敏度与特异度,是利用纯化的MP抗原包被明胶颗粒,与人类血清中的MP相结合产生凝集反应[14], 但该法不能区分抗体类型,检测时间长,对于大批量病菌检测缺乏特异性。

人类感染支原体后, 1周内出现IgM抗体, 20 d后出现IgG抗体,部分患者再次感染后会出现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滴度较低的情况,有时甚至检测不到。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来说,检测容易出现假阳性,血清学抗体检测的参考价值有限。氯金酸在还原剂如白磷、枸橼酸钠、抗坏血酸、鞣酸等的作用下,能够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且因为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这种因静电作用而成的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胶体金法又名斑点免疫金渗滤实验、金标法及一步法,胶体金为示踪标志物,用于抗原抗体的免疫标记[15]。在MP感染的诊断中,胶体金法利用MP抗原固相硝酸纤维素膜及渗滤原理,检测IgM抗体,用于临床辅助诊断[16]。胶体金法的基本原理是弱碱环境下胶体金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相结合,且还能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在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17]。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金标准”, 100例患儿中有68例为病理阳性; 相同病程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种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程<7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同年龄段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种方法对7~14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60 d~6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MP感染的年龄特征和病程特征较为明确,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以及病程的延长,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上升,即6~14岁和病程≥7 d儿童属于易感人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68例MP阳性患儿中,颗粒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6.76%, 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89.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颗粒凝集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与胶体金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与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的颗粒凝集法相比,胶体金法有着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在耗时、仪器需求、实验室条件方面存在显著优势。此外,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试剂盒也得到了工艺优化,发展为诊断试纸条,使用十分方便。

单核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性粒细胞比较,其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机体发生炎症或相关疾病可引起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变化,而MONO/NEUT指标与支原体肺炎高度相关[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 MP阳性患儿MONO/NEUT指标水平升高率显著高于MP阴性患儿,且MONO/NEUT指标变化与MP阳性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故推测胶体金法联合应用MONO/NEUT指标检测对MP感染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样本纳入量较小(胶体金法适合大批量样本操作),二是未采用实时PCR法进行对比,有待今后改进方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MP感染,胶体金法可获得与颗粒凝集法相似的临床诊断结果,且操作方法更简单,耗时更少,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低,而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故推荐将胶体金法联合MONO/NEUT指标检测应用于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中,以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猜你喜欢
胶体金病程检出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胶体金标记兔抗-维氏气单胞菌Lam B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优化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胶体金制备标记条件优化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