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分离鉴定

2020-11-05 02:27闫娜娜刘爱晶兰兴鸽刘长军高玉龙高宏雷祁小乐崔红玉王永强张艳萍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病料免疫抑制鸡群

李 岳,闫娜娜,刘爱晶,兰兴鸽,杨 搏,刘长军,高玉龙,高宏雷,祁小乐,崔红玉,高 立,李 凯,潘 青,王永强,张艳萍,王笑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AV)是圆环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引起2~4 周龄鸡群发生传染性贫血综合征(CIA)[1]。CAV 无囊膜,病毒颗粒呈20 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 nm~26.5 nm。CAV 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DNA,大小为2 298 bp 或2 319 bp,编码3 种病毒蛋白(VP1、VP2 和VP3),其中VP1 为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是病毒编码的3 个蛋白中变异率最大的蛋白,其高变区位于aa139~aa151;VP2 为非结构蛋白,是CAV 最保守的蛋白,具有双重特异性蛋白磷酸酶活性;VP3 又称为凋亡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自1979 年Yuasa 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CAV(Gifu-1 株)[2],随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均有该病的报道,目前,该病呈全球性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于1992 年首次分离并报道了该病毒[3],随后,广西、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也陆续报道了该病的流行[4-7]。目前,CAV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不同地区CAV 分离株之间序列存在差异,毒力也有所不同[8-9]。为了解近年来CAV 在我国规模化养鸡场的流行情况,2016 年1 月~2019 年9月,对黑龙江、北京、山东等13 个省市疑似CAV阳性鸡场进行PCR 检测,并于MDCC-MSB 1 细胞中分离得到1 株CAV,并对分离株VP1 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样品来源和细胞2016 年1 月~2019 年9月,从山东(30 个)、内蒙古(18 个)、湖南(8 个)、北京(22 个)、江苏(16 个)、黑龙江(121 个)、辽宁(49 个)、甘肃(4 个)、宁夏(3 个)、吉林(71 个)、广西(15 个)、河南(16 个)和安徽(8 个)等13 个省市疑似发病的381 个鸡群中采集肝脏病料样品共1 677 份,病料样品于-20 ℃保存备用。鸡马立克氏病脾淋巴瘤继代细胞系(MDCC-MSB 1 细胞)由本实验室保存。

1.2 主要试剂1640 细胞培养基、FITC 标记的兔抗鼠IgG 购自Sigma 公司;胎牛血清购自Gibco 公司;Primer Star 高保真DNA 聚合酶、Ex TaqDNA 聚合酶、pMD18-T 载体、DL2000 Marker 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DNA 提取试剂盒购自AxyGen公司;质粒pCAGGs-VP1 及CAV VP3 单克隆抗体(BC11)由本实验制备与保存。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CAV 参考株Cux-1 基因组序列(M55918.1),设计合成引物CAV VP1R/F,用于扩增CAV VP1 基因。参照文献分别合成CAV[10]、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0]、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10]、禽白血病病毒(ALV)[10]及禽腺病毒(FADV)[11](表1)。上述引物均由吉林库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1 实验用引物序列Table 1 Sequences of the primer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1.4 病料样品中CAV 的检测无菌取发病鸡肝脏,加入1 mL PBS,利用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研磨破碎,震荡研磨两次,获得组织匀浆液后6000 r/min离心5 min,取200 μL 上清,利用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病毒DNA,利用引物CAVR/F 进行PCR 检测。统计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来自疑似发病的381 个鸡群1 677 份肝脏样品中的CAV 阳性样品数量及阳性鸡群数量。

1.5 病料样品中其它免疫抑制病的检测取经检测为CAV 阳性的病料样品DNA,采用MDV、REV、ALV 及FADV 特异性引物(MDVR/F、REVR/F、ALVR/F 及FADV R/F)分别进行PCR 检测。统计分析CIA 与其它免疫抑制病混合感染情况。

1.6 病毒分离与鉴定

1.6.1 病毒分离 取来自山东临沂某CAV 阳性鸡场采集的肝脏样品研磨上清,70 ℃金属浴加热5 min去除外源囊膜病毒,6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经0.22 μm 滤器过滤除菌,接种MDCC-MSB 1 细胞,37 ℃、5% CO2条件下培养3 d。收获接毒细胞,反复冻融3 次,2000 r/min 离心3 min,收集上清,按25%比例接种MDCC-MSB 1 细胞,连续传代6 次,反复冻融后收集上清储存于-80 ℃冰箱备用。1.6.2 PCR 鉴定 取1.6.1 分离获得的病毒液200 μL,提取病毒DNA后,利用引物CAV R/F进行PCR检测。

1.6.3 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 取第6 代病毒液接种MDCC-MSB 1 细胞,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3 d 后,采用预冷的95%酒精固定于48 孔板,以CAV VP3 MAb BC11(1∶400)为一抗,FITC 标记的兔抗鼠IgG(1∶200)为二抗进行IFA 鉴定。

1.6.4 分离病毒的VP1 基因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取1.6.2 病毒DNA 为模板,利用引物CAV VP1R/F 扩增CAV VP1 基因,回收PCR 产物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DH5α 感受态细胞,选取3 个菌液PCR鉴定为阳性的单克隆,由吉林库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采用DNAStar 软件对分离病毒株VP1基因及GenBank 中19 株参考株VP1 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绘制遗传进化树。

2 结 果

2.1 病料样品中CAV 的检测结果对采集的1 677份疑似CIA 阳性肝脏病料样品进行PCR 检测。结果显示,CAV 阳性肝脏病料样品242 份,平均阳性率为14.43%(242/1677),鸡群阳性率达到22.31%(85/381);各年样品CAV 阳性率5.36%~16.54%,鸡群阳性率12.50%~25.69%(表2)。

对13 个省市中疑似发病的381 个鸡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CAV 感染普遍存在于调查的13 个省市中,鸡群阳性率12.50%~50%。其中,黑龙江省为调查鸡群数目最多的省份,共有121 个疑似CAV 发病鸡群,阳性率为24.79%(表3)。

表2 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我国部分 地区CAV 的检测结果Table 2 CAV detection in some areas of China during January 2016-September 2019

表3 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我国部分地区CAV 阳性鸡群的分布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CAV-positive flocks in some areas of China during January 2016-September 2019

2.2 病料样品中其它免疫抑制病病毒检测结果取经检测为CAV 阳性的病料样品DNA,进行CAV 与其它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单独感染CAV 鸡群比率为47.06%(40/85),与其它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率为52.94%(45/85)。混感类型包括CAV 与MDV、CAV 与ALV、CAV 与REV 双重感染,CAV、MDV 与ALV 三重感染,CAV、MDV、REV 与ALV四重感染等,其中,CAV 与MDV 双重感染占混合感染的比例为61%(图1)。表明CAV 与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在调查鸡场中普遍存在,并且CAV 与MDV 双重感染为最主要的混合感染类型。

图1 调查鸡群中CAV 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结果Fig.1 Detection of CAV and other immunosuppressive diseases in chicken flocks

2.3 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结果

2.3.1 PCR鉴定 将PCR检测为阳性的来自山东临沂某CAV 阳性鸡场的1份肝脏处理液接种MDCC-MSB 1细胞,连续传代6 次后,提取其细胞培养物上清DNA,采用引物CAV F/R 进行PCR 扩增。结果显示在约600 bp 获得与阳性对照(pCAGGs-VP1)一致的条带(图2),初步表明从山东临沂某CAV 阳性鸡场的肝脏病料样品中分离到1 株CAV。

图2 CAV-SD19/4604 分离株PCR 检测Fig.2 PCR detection of CAV-SD19/4604 isolate

2.3.2 分离株IFA 鉴定结果 将收获的P6 代病毒液接种MDCC-MSB 1,利用IFA 对分离病毒株作进一步鉴定,同时以空白细胞为对照。结果显示,接种P6 代病毒液的细胞出现明显的绿色荧光(图3A),而空白细胞未见荧光(图3B),进一步证明分离到1株CAV,命名为CAV-SD19/4604。

图3 IFA 鉴定分离株CAV-SD19/4604Fig.3 IFA identification of CAV-SD19/4604 isolate

2.4 分离株VP1 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利用引物CAV VP1R/F PCR 扩增分离病毒株CAV-SD19/4604的VP1 基因,获得1 400 bp 左右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 中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病毒株CAV-SD19/4604 VP1 基因全长为1 350 bp,无基因缺失及插入,并将其上传至GenBank。与Gen-Bank 中登录的19 株CAV 参考株的VP1 基因序列作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病毒株VP1 基因与19株参考株VP1 基因的同源性为95.00%~98.80%。对分离株及参考株的VP1 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CAV-SD19/4604 及参考株VP1 基因可分为Ⅰ、Ⅱ两群,分离株CAV-SD19/46049(MN746999)位于Ⅰ群,并且与C369(AB046590)、HN9(DQ141672)、GD101(KU050680)、GD104(KU050679)、CIA89-69(JF507715)等亚洲病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图4),表明分离病毒株与亚洲流行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图4 CAV-SD19/4604 分离株VP1 基因的进化树Fig.4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VP1 gene of the isolate CAV-SD19/4604

3 讨 论

CAV 主要攻击鸡的T 细胞以及骨髓中的成血细胞,是引起鸡群发生免疫抑制病的主要病原之一[12]。我国于1992 年由崔现兰等首次分离报道该病毒后,广西、安徽、山东等地也相继发现了该病的流行。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本研究对13 个 省市的疑似发病鸡群开展调查,发现了较高的CAV 阳性鸡群(22.31%),调查结果显示CAV 感染普遍存在于我国13 个省市的规模化养殖场,鸡群中有不同程度的CAV 感染;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鸡群CAV阳性率在12.50%~25.69%,表明近年来CAV 感染在我国呈现稳定趋势,但并未暴发CIA 疫情。对越南北部10 个省份的64 个鸡群进行检测,CAV 普遍存在于检测省份中并且阳性鸡群检出率达到73.4%[13]。伊朗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CAV,鸡群阳性率58.4%[14]。CAV 与MDV、REV 或ALV 等免疫抑制病病毒的混合感染,可使CAV 的致病性增强,鸡群病症加剧,死亡增加;这可能是引发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鸡群多种疾病暴发,使养鸡业的疫病更加复杂和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5]。对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鸡群中CAV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检测结果显示,CAV 混合感染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为主要感染类型,占据CAV感染总量的52.94%;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的85 个CAV 阳性鸡群中,共检测出26 个鸡群(57.78%)为MDV 阳性,但是CAV 与其他免疫抑制病病毒混合感染比例不高,表明在本次调查中,CAV 与MDV 混合感染为最常见的混感类型,鸡群中MD 的免疫失败可能与CAV 早期感染有关[16]。

CAV 可以在T 细胞系MDCC-MSB 1 细 胞、1 日龄鸡或鸡胚中增殖。本研究用来自山东临沂某CAV 阳性鸡场的肝脏病料样品接种MDCC-MSB 1 细胞,传代6 次收集病毒液,经PCR 及IFA 鉴定获得1 株CAV 细胞适应毒,命名为CAV-SD19/4604。对其VP1 基因与GenBank 中19 株参考株VP1 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分离病毒株与中国分离株GD104 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80%。同时,采用MEGA对分离株及其他病毒株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CAV-SD19/4604 与大多数亚洲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具备亚洲流行株的特征。据报道,VP1 蛋白的394 位氨基酸是主要的毒力决定位点,若394 位为谷氨酰胺(Q),则具备高致病性病毒株特征,相对应的,若病毒株394 位氨基酸为组氨酸(H),则为低致病性病毒株[17]。在本研究中,分离株CAVSD19/4604 VP1 蛋白394 氨基酸为谷氨酰胺(Q),具备高致病性病毒株特征。Renshaw 等人研究发现,VP1 蛋白139 及144 位氨基酸影响着病毒增殖及传播能力[18],分离株VP1 蛋白的139 位氨基酸为赖氨酸(K),144 位氨基酸为谷氨酸(E),CAV-SD19/4604可以在易感细胞MDCC-MSB 1 中正常增殖传播。

本研究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CAV 感染情况,CAV 普遍存在于调查鸡群中并且与多种免疫抑制病病病毒混合感染,使鸡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及免疫失败的风险。因此,加强CAV 流行情况的监测,剔除CAV 阳性鸡群对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病料免疫抑制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猪圆环病毒2 型与3 型混合感染的PCR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