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直播是“生活中曲艺”的呈现与展开

2020-11-06 07:30耿波
曲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曲艺舞台形式

耿波

一、直播是全面展开的媒体形式

从演出形式而言,近代以来,曲艺演出的载体有几次变化:民国时期的演出形式以“撂地”为主,就是曲艺表演者拿汉白玉石粉在街头边撒边念叨,以此“黏人”,然后展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演出慢慢走上了“舞台”,这些舞台包括剧场、体育场、广场和一切有仪式性的场合,与曲艺演出舞台化同时进行的是广播、电视也成为曲艺的传播媒介;在20世纪90年代,不少曲艺演员有感于曲艺上了“台”却远离了观众,所以恢复了小剧场。截至现在,全国的演艺市场应是舞台、广播、电视、网络与小剧场并行,而在这其中,效果最好的,还是小剧场。

事实上,曲艺演出在网络上呈现已不是新鲜事,但大部分是录播,主要借助网络载体。2020年2月起,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小剧场舞台等形式被全面禁止,曲艺网络直播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上海评弹团的直播,还有演艺团体嘻哈包袱铺从2020年4月开始的一系列直播等,影响比较大。另外,在网上还有一些个体曲艺行为的呈现,较为著名的比如西北艺人张尕怂在网上的演出等,网络平台基本是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

对曲艺演出而言,不管是观众还是演员,大家其实对“面对面”的演出更热衷,对演员而言,面对观众,演起来其实是特别“有感觉”的。此次疫情来势汹涌,应该说是它逼着曲艺与直播相遇了,那么,直播这种媒介是什么呢?

从传播的角度看,如果说,网络录播主要借助网络本身的弹性形式的话,直播则大不一样,它借助网络,却有着与其他网络播出形式完全不一样的特点。曲艺直播就是曲艺演出通过网络直接播放出去,从原则上来说,直播拒绝剪辑(尽管在国内的直播中也有剪辑的情况)。如果是舞台演出,演出的作品会经过演出人员的精心组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美的成品,如果出现了纰漏,观众就会不认同。而直播不是舞台演出,虽然它同样可以给观众完美的作品,但它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以作品为中心延伸开去的呈现形式,这种呈现形式中可以有:访谈、谈论作品,甚至是后台化妆等。如果曲艺的舞台演出是“点”的话,曲艺直播则是“点—篇”,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也是曲艺直播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们可以说,直播是全面展开的呈现形式,曲艺直播与曲艺的舞台呈现不是一回事,这是我们做曲艺直播要注意的事情。

二、曲艺遇上直播是曲艺的生活化

曲艺遇上直播,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当曲艺开始直播时,绝不仅仅是改换传达载体的问题,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曲艺的呈现形式。

以2020年6月上海评弹团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直播专场的直播为例,我认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上海评弹团的这次直播,主线仍然是评弹作品,各位大师在镜头前的弹唱,一丝不苟,与平时的舞台演出没有区别。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在不同的作品之间,则是主持人对演员的访问,或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对谈,或者是演员对某个作品的赏析,“作品+评论赏析”构成了整个直播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不算创新,有点类似于晚会的形式,但放在网络直播中,却是很恰当的。

然而,从直播的角度看,这场直播还是有问题的。正像我们说的,正常直播应该是从作品扩开,但这场直播还是像晚会。直播从演员的结对入场开始,从做派、言语很明显都是精心准备好的。包括节目之间交叉的访谈与采访,很明显太精致了,少了随意与日常。直播的魅力在于呈现作品本身的质感,也就是作品周边的全面生活场景,从这个角度看,上海评弹团主办的这场直播的确是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并没有把握好這一关键。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直播内容稍微放得开了。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直播的优点在于,没有丢掉作品,作品仍然得到了完整的传达,这一点很重要。在作品呈现之外,他们的直播还呈现了演员的化妆、闲聊等,作品展现周围生活场景的尺度比较大,因此也比较吸引人。但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直播仍然不能说是完美的,整个直播中,主办单位没有放下以前“国营剧团”的架子,表演得一板一眼很有尺寸,但也削弱着直播的魅力。

嘻哈包袱铺是较早涉足直播的曲艺团体,表演很放得开:他们直播的形式没有确定的线索,相声、小品、滑稽戏等各种曲艺形式层出不穷,作品的完成度不高,但是包袱密集,笑声不断,使人听得淋漓酣畅。个人认为,嘻哈包袱铺的直播目前来看是相当成功的。

然而,嘻哈包袱铺的直播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知道,曲艺直播要想取得好效果,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直播的尺度放得越开,越能与观众打成一片,效果越好,但如此一来,曲艺网络直播与咯吱观众有什么区别?所以,曲艺直播不能与舞台表演一样只是直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曲艺直播又不能完全和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一样,关键是呈现的尺度问题。下面我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三、直播中的曲艺不能丢了“魂”儿

曲艺直播不仅是换了载体的媒体呈现,当曲艺进入直播后,它要求曲艺突破以作品为中心的呈现形态,从作品扩展到生活,将“生活中的曲艺”呈现给我们,这是曲艺直播的最大魅力。

嘻哈包袱铺等曲艺团体的直播,效果火爆,然而我们的疑问是:曲艺直播要展现立足其中的“生活”,但它是不是与生活本身完全一致就是最好的?

是从2008年以来,随着各种曲艺综艺节目的播出,曲艺尤其是相声、小品与滑稽戏等开始有了巨大的受众面。然而,随着曲艺热潮的到来,在这个消费时代,曲艺与笑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能够逗大家发笑,有些曲艺节目无所不用其极,伦理哏等原先在曲艺前辈那里可以避开的话题,现在却在台上出现。

曲艺首先是艺术。曲艺艺术在近代以来,经过曲艺大师的精心锤炼逐渐变成了美的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欣赏曲艺才是美的享受。然而,在消费文化的今天,曲艺是不是可以不作为“美”的形式,而是只作为引人发“笑”的形式就可以?如果是这样,曲艺为何存在?一人一把痒痒挠就行了。

曲艺直播时代,仍然要坚持作品中心,坚持呈现美的、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是曲艺的“魂”儿。曲艺直播的核心,是要呈现出作品的生活形态。作品是中心,生活生态是周边,两者不仅是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也是高与低的关系,作品是高,生活是低。曲艺直播中的生活呈现应该有作品的维系,一切都是为了完整度很高的作品。

曲艺直播的时代,也是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对曲艺作品而言,曲艺的“生活”在哪里,这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曲艺演出中,完整的作品呈现和它所展现的生活其实是向两个方向努力的,完整的作品遮掩它的生活,而生活却是散漫无序的,完全看不出作品的影子。我们一般认为,曲艺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理相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它基本的价值观,因此,我们欣赏曲艺时,感觉它既离生活近又离生活远。然而,在消费文化鼓动下的某些曲艺着意夸大其中的某些环节——按照行话说就是“绝活”,以此赢得最好的演出效果。在当前的曲艺直播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现象,而且越是受欢迎的曲艺团体,在直播时越热衷于展示“绝活”,直播效果不错。

但是,这样在网络直播中呈现出来的曲艺是“生活中的曲艺”吗?它对人情世理精到的观察与表达到哪去了呢?我们看这样的曲艺直播作品,当时觉得节目效果不错,然而,直播结束后能留下什么呢?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曲艺直播的本质应该是“生活中曲艺”的呈现与展播,直播能逼着我们去发现和呈现曲艺的“生活之根”,让曲艺演出具有质感,但也有可能让我们把消费文化误认为了生活,这就很成问题了。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曲艺舞台形式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台上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画与话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