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探讨

2020-11-06 09:55刘铭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初中生素质教育

【摘要】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初中教育,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任务。为了改变我国初中学生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严重缺失的现状,该论文采用自编《初中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教学质量、教师工作态度和能力等十个方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型的初中生进行了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提出可行性、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人本主义思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在发言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时至今日,该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为了适应学生消费者时代的要求,我国各初级中学一直致力于服务学生的追求中,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为了更加清晰客观地了解各类初级中学的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情况,完善学校教育、管理系统以及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对各类初中的学生教育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议。

1 研究设计

本文的“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对所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资水平以及活动建设的满意程度。为了真实清楚地了解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本研究对测评样本、测评实施与数据处理等方面做了以下设计。

1.1 测评样本

以我国沿海某市初中生为测评总体,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了11所初级中学的1213名中学生,其中,初中各校随机调查七、八、九年级各一个班。测评样本的城乡和年级分布见表1。综合分析相关资料,该市教育总体上在我国处于较先进水平,其学生教育满意度测评结果在我国东南沿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1.2 测评量表

本研究采用自编《初中生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十个问题,分别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对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班主任工作态度、班主任工作能力、任课教师工作态度、任课教师工作能力、学校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教学方法、公平待生、关心和帮助学生以及对本校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10分表示最滿意,0分表示最不满意,以此类推。

1.3 测评实施与数据处理

为保证收集的数据真实可靠,本研究在基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统一安排的条件下进行整个测评过程,经由专门培训的专职人员分四组实施问卷测评和回收。为防止问卷被复制和替换,每份问卷都设置了防伪记号。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由初中生独立完成,并由测评小组设专用信箱独立回收。全部调查数据由SPSS17.0处理完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调查发现,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总体良好,其满意度得分整体较高,基本上都达到9分以上。尤其是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力的满意程度评价较高,分别达到9.35分和9.36分,从中不难看出初中各校总体师资力量的雄厚以及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具体得分情况参考表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学生们对于学校社团和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排名最后,分数最低,标准差也最大。这说明初中学校社团和文化建设与学生们的期望还有一些差距,而且不同学校之间在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2 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年级比较

根据调查显示(见表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教育满意度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①从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均值来看,七年级的各项教育满意度整体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各项分数均达到9.2分以上。相比之下,八年级学生的教育满意度普遍低于七年级和九年级, “质量”、“社文”、“活动”“教法”、“待生”和“喜爱”六项分数分别是8.88、8.75、8.77、8.89、8.62和8.77,均未达到9分;②从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标准差来看,九年级的标准差相对来说较小,除“社文”、“活动”和“待生”三项之外,其标准差均低于七年级和八年级。而七年级学生教育满意度的差异相对来说最为显著,除了“社文”、“活动”和“待生”三项最小之外,七年级的其余各项标准差均大于八年级和九年级;③综合各项教育满意度的情况来看,“社文”、“活动”和“待生”三项相较于其他几项来说分数最低。由此可见,不仅八年级学生的整体教育满意度有待提高,而且初中各年级的社团文化建设、综合素质活动的开展以及老师关心、尊重和公平对待学生这几个方面都有待加强。

2.3 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学校类型比较

经过调查,初中生教育满意度的学校类型比较如表4所示。通过分析、比对数据,可以总结出不同学校类型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所呈现的特点:①市区薄弱初中的学生满意度总体高于其他三种类型学校,除“社文”和“活动”两项低于市区优质初中外,其余各项均高于或等于其他三类学校;②乡村初中的学生满意度普遍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学校,其中“质量”、“社文”、“活动”和“待生”的分数分别为8.98、8.76、8.94、8.99,均在9分以下;③市区优质初中学生的教育满意度标准差整体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学校,除“社文”、“活动”、“教法”和“喜爱”四项标准差不是最大外,其余六项的标准差均大于其他三类学校。这说明市区优质初中的学生对于教育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差异较大,在办好让学生满意的教育这条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为了协调各地区的教育平衡,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提升乡村初中学生的教育满意度应当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4 主要结论

(1)初中生教育满意度总体良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2)学生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满意度得分相对最高,且标准差相对来说较小;而学生对学校社团和文化建设、开展活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老师关心、尊重、公平待生的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标准差相对来说也较大。

(3)从年级来看,七年级学生的教育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九年级,八年级最低。各年级学生教育满意度的差异较为显著。

(4)从学校类型来看,市区薄弱初中学生的教育满意度相对最高,乡村初中相对最低,市区优质初中学生教育满意度的差异相比较而言最为显著。

3 教育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客体,学生的教育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教育满意度良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工作都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认可,但是在学校社团和文化建设、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以及老师关心、尊重、公平待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从当前情况出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创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②建立群体价值观念认同感,注重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校风、教风以及学风建设;③强化校际间的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的宝贵意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社团作为学校课程和学校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校本课程的发展出发,开发各种类型的社团,可以极大地活跃学校的文化建设。由于中学社团和高校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避免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不同性质的社团之间,辅导教师要有明确的分工,合理规划开展活动,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发展自己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除了通过加强社团建设来丰富校园文化外,还要注重对校园环境和设施的投入,强调“环境育人”的作用。不仅要完善电脑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音乐厅等硬件设施,还要积极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生态校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独特作用。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

3.2 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按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①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②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交往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人们思想意识差,在推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落后乡村地区要实行政策倾斜,扶持乡村教育事业站稳脚跟,在经费、师资、校园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要调整办学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培训,从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教学研修,多进行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3 强化教师培训,建设师德师风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教师不转型、不发展、不创新很难打赢普及素质教育的阻击战。结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是一份塑造心灵、滋润心田的职业,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

(2)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还要生活上、思想上、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要学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只有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心,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化中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积极投身校本培训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应当具有善于反思的习惯。教师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身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这样才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 (5):31.

[2]张亭,刘建会.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J]甘肃教育,2014( 18) 30.

[3]耿培凤,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J]新课程(上),2017 (6):228.

[作者简介]刘铭铭(1996-),女,安徽六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初中生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