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2020-11-06 07:38王爱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导图法治道德

王爱杰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帮助,从而强化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方法。近些年来,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经常用到这种方式。本文将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以其优势为基础,对其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

1.有助于增强记忆,深刻记住道德与法治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所需背诵的内容较多,但实际上,学生并不需要将一整段话全部背诵下来,只需要对其中几个关键词进行背诵即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以树干到树枝的模式为依据,然后可以以各分支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整个框架结构进行记忆。如此就既能让学生对关键词知识点进行记忆,又能促进学生知识框架的形成,从而在巩固所学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实现记忆能力的增强。

2.激发联想思维,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可以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引导。在思维导图中,可以从一开始的主要分支,逐步地对层层分支进行展开,而由各分支中的关键词,又可以产生联想,如此就能够在利用许多思考方式,毫无障碍地表现出哲学层面知识时,对相关知识进行可视化、系统化和层次化,进而在加深思考的自由性、连续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哲学思考水平和哲学方法论运用水平的提升。

3.提高学习兴趣,喜欢实施道德与法治规范。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用框架来对其知识内容进行表现的。而作为图和文字的结合,思维导图中各支线的延伸分化都是多维度的。这种多维度的分化,不仅能够刺激到学生的视觉,还能够与学生大脑的工作模式相结合。因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对学生大脑思路进行顺应的情况下,理清学生的思维,从而在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课堂上检查学习成效,巩固知识。

比如在“成长的节拍”一课中,就可以将相关的主题提供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层次地描述和书写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以单元的内容为依据,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又能够强化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关联知识点形成体系,强化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小明在公交车站的经历”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以小明生活中的经历为出发点,讲述小明在公交车站获得陌生人帮助的故事。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道德和感悟的知识点联系到小明的事件中。如此就能够在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出来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关爱理解教学的展开,从而在加强小学生对关爱传递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作用的认识下,促进学生相关知识和情感体系的形成。

3.老师指导方法的掌握,查漏补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知识。在面对这样的知识时,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的记忆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无法深化记忆和了解,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对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以此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譬如,教师在对“富强与创新”知识进行教授时,由于此章节知识存在较强的分散性、复杂性,因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所促进的发展”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理。

综合分析,在学生兴趣的提高和记忆的增强方面,思维导图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思維导图,可以在强化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