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字技术背景下的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2020-11-06 05:56巩丽荣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网络教学

巩丽荣

摘 要 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交流方式与获取思想的方式,也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教育范式与教学模式,为此,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念、方式、方法、策略都要随之改变、调整并建立适应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 网络教学 监控思想 实践路径 工作机制与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04

Research on Network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Digital Technology

GONG Lirong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The new digital technology is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obtaining ideas, and also brings new education paradigm and teaching mod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concepts, method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hould be changed, adjusted and established to adapt to the work system.

Keywords network teaching; monitoring thought; practice path; working mechanism and system

“NCP”疫情让全国高校共同开始了在线教学模式,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广大师生的教育与学习的期望,也促使广大高校跑步进入了智慧校园时代。这个深化 “互联网+教育”应用与展示成果的过程,为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模式方式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引发了深度思考。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交流方式与获取思想的方式,也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教育范式与教学模式,为此,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念、方式、方法、策略都要随之改变、调整并建立适应的工作体系。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网络形态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思想导向和实践支点

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本质所在,高等教育理念对于高等教育实践来说,具有先导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也是学校教育工作未来发展的价值遵循与行动指南。为此,要建立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无论是大规模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时期首先要建立起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思想,从形而上逐步实现形而下的一致性。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数字时代特点与人的成长规律是互联网+模式下教学质量保障的理念基础。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丰富性让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的高自由度,即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更加凸显。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看,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对于受教育者,教学目标是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过程是自由发展,教学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教学方法则应是非指导性的引导。从哲学理论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由其内部因素决定。从教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的内部规律强调了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揭示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为此,在数字技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自由度的状态下,学生则更加需要通过学校与教师的引导、支持促进其个体差异化、发展性健康成长。

2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学目标和标准是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标和标准系统属于顶层设计,在高校质量管理体系中居于统领作用,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反映着高校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也反映着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作要求;目标和标准还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取舍,培养模式以及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安排。新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时性、丰富性、多向性、多维性、割裂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与标准要科学合理,完备细致,充分反映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足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恰切选择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兼顾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和短板,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与标准,有效过渡和处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即传统教学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基础。

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聚焦人才培养,其中立德树人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点,是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的根本前提,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科知识是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的主要基础,注重关注知识的广度、深度与关联度;职业发展能力是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的重要门径,注重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素质培塑是教學质量监控目标的理论升华,强调学生通识学习与综合素质培育与专业素养提升。

课堂教学(包含网络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素养与品格的主要途径,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网络教学行为标准是网络课堂教学质量的外在表现,建立网络教学行为规范标准,则意味着在逐步形成新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常态习惯与机制,将课堂教学导向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与动态性,良好的教学行为会产生较强的课堂牵引力,但教学行为的动态性却对课堂质量产生一定的不确定。为此,较强科学性与实操性的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是引导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遵循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为遵循。

3 富有人文理性的监控原则与路径是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价值引领和实践途径

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原则与工作路径的确定与选择,将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个维度提供体系运行的方向引导和操作方法。

3.1 监控原则

发展性与激励性原则。网络教学自身特点——自主评价与自我感知,使得评价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改变,要求过程数字跟踪与知识能力转化结果有机结合与统一,要能够通过教学与学习痕迹清晰地看到课程积累发展的痕迹、自身成长的情况。同时,评价不仅要关注师生、组织的当下情况,更要重视师生、组织的未来发展;不以评价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是通过评价促进评价对象全面、自觉、自主发展。评价过程要凸显正负激励作用不同且相结合使用的原则,突出引导和牵引作用,把握实效性,实现合理性,提升网络教学质量。

主体性与人文性原则。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传统课堂的单一的评估对象转变为在线课堂既是评估者也是被评估者的双层主体。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评价活动的目的均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质量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作用,促进队伍稳定,教学和谐,教教相长,教学相长。

开放性与适应性原则。基于网络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果及教学过程的全面、全过程开放状态,需要建立起一个立体、多维关联、互动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由传统的刚性体制向弹性体制转变,丰富评价视角、评价相关者,叠加多方面、多维度因素,增强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合理性。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为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

3.2 监控路径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结合,把握网络教学规律,把握网络教学的可测度;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优化、改善网络教学水平,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和评价效果;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结合,对网络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评估,对网络教学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指标进行专项评估;知识评估与价值评估结合,优化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富有开放交互性的监控机制和工作系统是网络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泛在式学习环境,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界限,更好地满足了个体成长需求,“自主”状态更加开放、强化;网络教学让学生或者更大范畴开始回归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想法。同时,网络教学允许学生在多元文化下获取、比较和质疑知识或信息,这是线下教学(或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线上的网络教学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的变革,更需要管控机制、系统的建立与改革,以匹配、适应信息社、会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

4.1 监控机制

常态运行过程性控制机制。线上课堂教学是过程性监控与质量监控的重点,是网络教学监控的核心,基于教学模式、方式及运行手段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监控的视野要放远、放宽,要关注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阶段行为、教学准备阶段行为、教学实施阶段行为、教学完成阶段行为,引导向网络教学特征发展;要重视线上课堂教学过程性积累与数据分析,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良好的交互性与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痕迹审视课程积累、建设与学生学习、吸收情况。同时,对高校教学过程进行管控,对网络教学前、中、后的教师培训、开课计划、教学执行、教风学风、考试测验等教学环节进行督导,并形成改进闭环。

有效建立信用机制。网络教学在时空的大开度下,更多方式、方法可以呈现、使用、组合;网络教学的灵活同时也蕴含了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新数字模式的时空割裂特性,需要高校建立起管控的信用机制保障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所以,高校要建立起网络课程体系、育人体系的质量品质信用,这种信用来源于课程体系内容的丰富性、层次性、需求满足能力、单一课程品质,教师线上教学水平与能力,线上平台功能与云服务能力等,来源于监控的方式、方法的人文性、科学性,来源于标准的适切、科学,来源与管控的体系化、系统化。网络教学的所有相关联因素都要能够可追溯、可量化、可分析。

创新评估机制。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它可以做到持续评估、可以减少人工压力,各类评测有留痕,评测結果实时告知与问题解读反馈,对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可以深入到师生教与学的实际过程中,更加客观。高校可以结合网络平台与数字技术的既连续又割裂的特点创新教学过程与学业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机制,为教学与学业考核评价带来更大的包容性、发展性,特别是学生学业效果评估可以不拘泥一定要等到一个时间节点(如期中或期末)才来测试学生学得如何,可以带一定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或材料参与测试。同时,网络的评测的长线的、大量的数据积累,也为师生、学校提供各方面改进、提升的依据。

4.2工作系统

(1)网络教学的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的师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工作制度等是有效保障网络教学顺利实施、教学效率最佳发挥、教学管理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要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管理环节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学生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时对管理的需求。管理系统要注重服务方法与态度,要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匹配网络教育教学实时性,要以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为工作基本目标,实施目标式宽松管理、服务式过程管理、激励式自我管理,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2)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是网络教学评估的着力点。一是多媒体系统,网络教学的人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在学习时因网络平台视觉效应产生精力集中、思考引发、兴趣激发等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网络教学要注重多媒体的开发与使用,要科学考量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布局、色彩、音效、图片、内容等细节的简洁度、合理度、协调度、美观度、清晰度、准确度对教学质量的保障情况。二是教学活动服务系统,网络教学中的辅导答疑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网络题库系统、作业评批系统是观测网络教学过程性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关键点,在网络教学活动中,应及时对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及准确度情况,试题(库)添加、删改、评审情况,学生网络考试(测试)情况,学生作业提交、批改、分析等情况进行动态评估。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对教学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辅助性作用,网络教学中学生实时关注教师或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教学资源,教师也通过教学资源的提供、共享、管理、交流等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这也是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一个侧重点,一般考量系统的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资源检索、教学资源录入与发布、教学资源收集与整理、教学资源审核等情况。四是在线课堂教学系统,这是网络教学教学质量考量的重点,网络教学的时空割裂性,则更强调教学的参与、宽松、引导、激发等作用和氛围,为此,在教学方法中侧重考察教师是否重视运用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专题式、讨论式、协作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注重知识的多维构建逻辑与体系,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前沿性,及时引入学科最新成果;教学艺术是否强调网络空间的审美、教师形象、教学内容导入、收束、设疑提问及语言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人工智能赋予了在线教育更多期待,数字化教学是一个必然。数字技术介入教育过程,使我们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实现对教育的精准投入,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但为保障网络教学的质量,高校要紧跟技术变革步伐,面对未来学生有不同学习空间、不同学习可能性及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深入探讨和研究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理念、方法、路径、机制、系统等不同维度保障在线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用心用脑”学得“有趣味”,也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勇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N].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5).

[2] 沈理,钮晓音,周栋,蒋益,邵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20(4).

[3] 杨峥,谭秀敏.浅谈Blackboard教学平台对教师角色转变和能力发展的影响[N].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网络教学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