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文课程教学探索

2020-11-06 05:56黄武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 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文课程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医学生人文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融通等现状,通过加强人文实践课程建设,强化医学与人文实践融通,有助于提升人文课程教学效果,进而有利于醫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医学生 创新能力 人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56

Exploration of Humanities Teach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UANG Wu

(College of Marxism,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medicin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humanitie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humanistic cour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such as emphasizing theory rather than practice, emphasizing specialty and neglecting integr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practice course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humanistic practice,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umanities course and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umanistic practice

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近代机械论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个阶段。这些模式的演进过程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科学创新的力量以及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面对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就需要更多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全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性医学人才。”①作为医学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医学院校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重视人文课程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人文课程教学研究,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人文课程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培根在《论学问》一书中曾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认为不同学科对于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学生,肩负着未来医学发展的重任,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还要“以人为本”,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医学的创新发展。而人文课程对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丰富知识与拓展思维。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在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的社会现实下,医务工作者在对待患者时,应把患者视为“具有自然和社会属性且有独特精神属性的人”而不仅仅是“疾患的载体”,仅仅依靠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未来医学对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拓展的要求。而人文实践课程如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写作、医患沟通等理论和实践教学,则有助于医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拓展思维,进而思考医学的本质,思考医学与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环境等的关系,从而有利于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推动基于“以人为本”的医学创新发展。

(2)培养个性与创新表达。如前文所言,人文实践教学内涵丰富,有助于丰富医学生的知识和拓展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文学和艺术课程,尤其注重挖掘人的个性,强调个人的情感表达。这种个性的挖掘和表达过程,其实就是个体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每位医学生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秉性和思维方式等众多方面不同,其个性表达也有不同。这些个性的培养往往在文学和艺术课程中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说,文学和艺术课程最利于医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培养,而创新能力的核心之一就是个性的培养。如十四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强调个性的培养,引起了艺术、文学、医学、科技等等众多领域的创新发展,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其中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是个性鲜明的画家,还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甚至在数学、建筑、机械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可见,人文艺术对于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医学生人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

在医学生人文课程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待加强。如除了思政课程以外的大部分人文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往往只作为选修课程,学分和课时有限,除了理论教学,留给实践教学的课时极其有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人文课程中“艺术欣赏”为选修课,2学分,32学时,其中美术和音乐各占16学时;“电影音乐欣赏”为选修课,1学分,16学时;“交响乐欣赏及合唱指挥”为选修课,1学分,16学时;“大学语文”为选修课,1学分16学时;“中国古代哲学”为选修课,1学分,16学时;“医学伦理学”为选修课,1学分,16学时;“医学史”为必修课,1.5学分,27学时。这些人文课程除了理论之外,实践教学因学时有限、选修人数太多和场地局限等原因,很难开展高效的人文实践教学,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也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减少了医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拓展人文素养的机会,也减少了医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2.2 重专业轻融合

除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人文课程的教学也存在注重课程的专业理论讲授,轻视与医学融合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有待进一步整合。如以往的“艺术欣赏”重在讲授美术和音乐的专业基础理论;“交响乐欣赏及合唱指挥”侧重音乐理论的讲授和交响乐作品赏析;“大学语文”侧重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欣赏;“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虽然与医学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分别注重医学发展历史、医学伦理和人际沟通等理论,在与医学现实发展的融合上还有待提高。可见,这些人文课程或本身专业与医学联系较少,需要及时满足医学生对于人文与医学融通的需求,即使有的课程与医学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的教学融合度还是有待提升,特别是如何与医学发展相融通、如何与医学生年龄发展相融通等方面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人文与医学的融通,不仅是医学生人文课程教学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对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文课程教学探索

3.1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以本校为例,为加强人文课程建设,近年来,结合教育部相关人文艺术教育文件和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现有人文课程的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硬笔画”“硬笔画与篆刻入门”“艺术治疗”等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实践课程。这三门选修课都是2学分,32学时。其中“硬笔画”为全校选修课,课堂实践课时为20学时,另有不少于32学时的课外主题性实践内容。主要通过临摹和创作等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硬笔画与篆刻入门”主要针对口腔专业医学生开设,课堂实践课时为20学时,另有不少于32学时的课外主题性实践内容。其目的是在临摹和创作等艺术实践中培养口腔专业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治疗”目前面向社会工作(医学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和健康服务与管理等本科专业开设,为选修课,下一步将面向全校医学生开设“艺术治疗”。通过“艺术治疗”课程的学习,让医学生在绘画和音乐等实践教学活动中,更清楚的认识自我,拓展思维,提升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侧重实践的人文课程与其它人文理论课程形成互补,有利于加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在原有“艺术欣赏”“交响乐欣赏及合唱指挥”“大学语文”和“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等理论性较强的人文课程当中,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

3.2 重视教学内容与医学融通

除了加强人文课程的实践教学外,还要针对以往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与医学融通不足的问题,授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结合时代发展、结合地域特色、结合医学生实际”②“三结合”的方法,精选授课内容,进一步加强医学与人文的融通。如在“艺术欣赏”32学时的理论课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每个专题除了设计有实践活动外,还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医学生关注和思考色彩与医学、音乐与患者情绪等等艺术与医学、艺术与人的关系,以此加强医学与人文融通,拓展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如,在“医学史”32学时的理论教学中,除了以专题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之外,在每一个专题正式授课前均安排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主题汇报实践活动,即医学生5~7人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课前布置的专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社会热点准备汇报材料,在课堂上或以个人或多人讲课,或多人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主题学习情况,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汇报实践活动和主题要点进行点评。通过医学与人文融通,让学生直接融入到人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挖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其他人文课程也针对以往授课内容与医学联系不够紧密的特点,根据“三结合”的方法整合授课内容,并不断调整,力争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医学生,更能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此外,引进师资、整合师资、提升师资水平也有利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课程对于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目前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而国内医学人文教育亟待加强的现实下,加强医学生人文课程建设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曾指出:“仅仅用专业思想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③沒有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很难拓展医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文课程专任教师要开拓思维,克服困难,加强人文课程研究,特别是注重人文课程实践教学,重视人文与医学融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医学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项目资助: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号:2018JGB258)研究成果

注释

① 黄武.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9(4):198.

②③ 郎景和.医学与美学.中国医学人文,2018(9):18.

参考文献

[1] 黄武.基于高校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6):93.

猜你喜欢
医学生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