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0-11-06 05:56龚乐魏长龙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大学生

龚乐 魏长龙

摘 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有其不同于其他重点本科院校學生的特征,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了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性格共性和就业能力特征,以及他们对能力认知的现状。通过实践教学和访谈方式了解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就业能力 创新创业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8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bility of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raining Path of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ONG Le, WEI Changlong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8)

Abstract As the main group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ke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e project team understands the general character and employ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ability cognition. Through practice teaching and interview, we ca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limitation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path and method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employment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ath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就业能力现状

1.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

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安逸,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精神部分存在缺失,58%学生表示当觉得希望不大,要克服较大困难时容易放弃。与重点大学学生相比,他们普遍好胜心较弱,安于现状,但心胸豁达,与熟人沟通主动性强,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存在误解时,有90.9%的同学选择认错、主动和别人联系与沟通,求得谅解,消除误会。但他们在自我认识与行为表征上又表现出矛盾冲突的情况,多数同学存在信心不足的情况,在与陌生人沟通时,53.2%的同学缺乏底气,28%的同学存在畏惧心理,特别在初次沟通中,能够掌控话语权成为话题中心的少之又少。对说服别人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当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时容易放弃,36%的同学表示当被误会时会选择主动放弃。

1.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现状

学生之间的综合能力存在明显差别,与重点大学相比较有差距,尤其表现在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组织和领导力上。通过问卷调查情况反馈,这与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有参与过学科相关竞赛、是否有参与科研项目、是否有担任过家教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是否有某项明确的兴趣爱好均存在明显相关性。地方本科院校承担项目的来源少,层次不高,社团活动欠丰富,社会实践面较窄,全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遇相对来说较少。

1.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能力现状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通过实习或项目实践,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22%的师范类毕业生表示自己有自信并完全能胜任课程教学,近10%表示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68%的同学能力存在较大程度提升空间。

与重点大学学生比较,学生自学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对教科书外其他知识获取的自主性缺乏尤为明显,仅8%的学生主动结合自己需求,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专业基础的厚度、深度和广度不够过硬。

1.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探索能力现状

极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钻研,勤于思考,善于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与重点大学相比较,72%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意识不强,习惯性只完成老师规定的课程作业和相关实验任务,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仅有19%左右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会就该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有部分学生创业,但都基本上是开饭店、网店、打印复印、服装租赁、教育培训等形式,结合自己专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较少,既有技术又独具特色的少之又少。

1.5 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情况

通过对285位畢业生的调查发现,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大家对不同方面就业能力的认知度不同。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认知比较主动、深入和全面,并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对团队协作、组织和领导力的认知不足,但有部分学生在四年学习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认知存在欠缺,有意识主动提升的较少;对自己性格、情商的可塑性认识存在偏颇,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少有人主动塑造性格。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学校创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申请和入驻情况饱满,但由于学生经验的欠缺,和所接受的指导不够,项目的落实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省和国家的创新创业大赛,但由于指导老师参与度和自身经验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参与度相对有限,取得的成果相对较少。校园文化创新性氛围不浓,没有开放性实验室,学生承担和参与的开放性实验很少,没有相对自由的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学校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场地和精力投入均有待进一步增加。

2.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经过三年来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任课教师调整,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观念性障碍正逐渐消除,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价值。[1]

教师们对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项目的指导参与度不够,经验亦明显不足,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自身的实践经验存在明显欠缺。

2.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状

学校已经结合社会发展、工作需求和已就业学生问卷反馈定期进行教学大纲调整,在内容更新上比较及时,增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缺乏经济基础等相关创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存在明显不足,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更是缺乏。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

3.1 完善性格训练体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对新生入学心理测试进行补充,加入创新创业人格特征测试,使学生对自己性格特征有充分了解,有明确性格塑造方向。学生根据需求,结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团辅,积极参与学院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及兼职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表达沟通能力,提升自信,完善自己的人格体系。

3.2 唤醒就业能力认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合理设置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能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素质维度3个维度[2]上对就业能力有全面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通过自学和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及兼职活动,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在过程中体会生活的不易,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组织和领导力,结合实践了解从业所需相关能力及要求,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

3.3 加大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促进全方位育人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克服地理环境劣势,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加强与企业联系,营造良好校企合作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色更好落实“卓越计划”。

3.4 完善创新创业师资结构,提升创新育人专业度

为教师提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逐渐消除观念性障碍,改善全体教师创新育人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的方式,积极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正担任企业管理工作且具备教学能力的人担任高校创业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师中占比,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使教师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5 调整课程设置,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经济基础、启发创新能力等创新创业相关基础课程,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基本认识,提升创新意识,并具备基本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选修课中的比例,为孵化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更多平台和指导。

在应用型强的专业课程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实地教学、实践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在教学课程体系中,提升实践课程比例,并严格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严谨、求实的态度,掌握专业技能。

在各科课程教学中,设置学生自学和自我探索环节,以学研结合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态度,夯实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开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启发,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向高技术创新方向发展。

3.6 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合理利用学校建立的创新创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充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使创新项目更切实落实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各专业结合各自特色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类的公益讲座,营造良好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该文为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项目《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17C01)、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高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18D001)、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目标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828)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华,露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09-11.

[2] 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39(06):48-52.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大学生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