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0-11-09 03:15李玥
艺海 2020年8期
关键词:布依族全域旅游民族音乐

李玥

〔摘 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为例,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生存困境,为其传承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并以此带动、振兴旅游经济。

〔关键词〕全域旅游;民族音乐;布依族;八音坐唱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以其乘数效应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迅速成为贵州黔西南州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黔西南州拥有丰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以旅游为主导、以产业共建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推进区域内农文旅融合发展。贵州八音坐唱作为当地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产物,不断与旅游融合发展,向外界传递布依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因此本文将从全域旅游内涵出发,分析“八音坐唱”当前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剖析在旅游大发展背景下如何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基于全域旅游发展下的“八音坐唱”初步开发实践

1.全域旅游发展内涵 2017年,全域旅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全域旅游是指调动区域内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以旅游发展为主要抓手,整合区域内可以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时代,众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质与内涵。全域旅游视角下主张根据资源属性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要素,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民族技艺本就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众多学者将目光投向全域旅游背景下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如蓝芝同①研究瑶族密洛陀文化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展现,滕庆武②等学者研究土司文化推动区域内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

2.“八音坐唱”初步开发实践 全域旅游时代,八音坐唱开始逐渐以旅游吸引物身份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参加各类艺术节、文博会等活动。区域内探索性举办民族旅游风情节日,推动八音坐唱与建筑、美食、服饰等民族文化结合;参与横店第五届春节民族大庙会,为游客宣传黔西南州独特人文风光;开展以八音堂为中心的大型演出节目-山水八音,将“八音”作为特色旅游吸引物,深得游客喜爱。可以说旅游业发展与“八音坐唱”的传承相互促进,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也加大对八音坐唱的保护力度。因此本文选择贵州省布依族独特的民族技艺“八音坐唱”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传承发展路径。

二、贵州“八音坐唱”概况

1.“八音坐唱”简要介绍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村寨世代相传的传统民族曲艺说唱形式。八音坐唱由8-14个人组成演出队伍,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八音坐唱盛传于南盘江流域贞丰一带的村寨中,被誉为“盘江奇葩”“声音的活化石”③ 。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的外现形式,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而创造形成,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养分,具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2006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2020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黔西南州凭借布依族八音坐唱”等项目入选,这表明八音坐唱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曲艺宝库中的珍宝。

2.“八音坐唱”的社会功能

(1)地方特色的娱乐活动 八音坐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音乐,在娱乐形式单一的旧时代,八音坐唱承担起地方娱乐的责任,极大丰富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且八音缺一不可,团队合奏可以维系地方民族团结,这是过去八音坐唱最为显著的社会功能。

(2)地方民俗文化的载体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生产劳作中不断口传心授才得以传承下来,是布依民族文化的载体。一弦一音间,布依族人民嫁娶、丧事、迎客的悲欢喜乐都尽在八音音符中。欢腾的《迎客调》凸显布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订婚、结婚仪式的《贺喜堂》尽显喜悦之情,丧调传递悲伤淳朴的民风。布依族文化通过八音坐唱而不断传承,用民间艺术的形式向社会传递民俗文化。

(3)布依民族的精神寄托 对于布依族而言,宗教是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每年的“三月三”和“六月六”等布依族盛大节日,八音坐唱从未缺席。布依族人民在节日里齐聚一堂,祭祀仪式上借助“八音”来表达对神灵的信仰和内心诉求,是宗教祭祀活动开始的“符号”。八音坐唱是普通民众和宗教仪式的联系纽带,传递出人民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之情,给予布依族人民一定的精神寄托。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八音坐唱”傳承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较之前也更为频繁。布依族过去依山而生、相对封锁的生存环境被现代经济打破,电子媒介产品输送更为强势的现代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布依族传统民族文化。八音坐唱作为布依族独特的民族技艺,采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传承难度较大。且当前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八音坐唱的地方性娱乐功能被大大削弱。因此,现代化建设伴随着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音乐、民族手工艺品等文化遗产的衰弱,本就相对弱势的“八音坐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挑战。

2.政府保护方式有待改善 八音坐唱以其民族性、独特性、历史文化性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反映出其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诱使当地政府或企业过度开发八音坐唱的商业价值,保护经费不够,甚至存在过于重视利益情况。通过生产八音坐唱的手工纪念品、音像制品等旅游商品,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八音坐唱的文化价值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它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历史文化价值,只利用市场规律去开发,八音坐唱的真实原生态性遭到重大破坏。

3.表现载体与形式的减弱 八音坐唱以“布依语”作为表现载体,年轻一代学习利用布依语言机会较少,且外出务工率较高,八音坐唱发展后劲力明显不足。全民大旅游时代,为适应全国观众需要,八音坐唱逐渐从布依语转向通用语言,八音坐唱利用民族语言最为显著的特征逐渐减弱。八音坐唱与族人辛勤生产劳作息息相关,市场经济下劳作需要的不断减少导致八音生活载体的缺乏,表现感染力大打折扣。

4.宣传方式较为单一 八音坐唱最常见的宣传方式,就是参加各类文化艺术节舞台。如参加文博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单一利用舞台形式进行宣传,受众面过于局限。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下,八音坐唱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方式较为缺乏,没有针对八音坐唱而开设的专题网络宣传,无法覆盖更多受众。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发展

1.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制度 全域旅游背景下,要求区域内充分发挥“人”的优势,这对八音坐唱的传承发展具有重大启示。规范传承人的权利与制度,加大对八音坐唱传承的经费支出,保护必要的参演场所,并积极发掘、培养传承人。

2.打造规范化的艺术活态博物馆模式 将村寨内八音坐唱传承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八音坐唱音乐档案室,收集演出乐器、服饰道具,规划成集历史记录、民俗科普、文化展演等功能为一体的艺术活态博物馆。

3.發展“非遗+旅游”模式 全域旅游强调充分利用区域类各项资源,改造过去“旅游+”的强制模式,创新发展更为因地制宜的“+旅游”模式。区域内应充分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推动文化与旅游更深层次融合,发展文化深度体验游、研学旅游,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提升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4.开创“八音”印象系列旅游实景演出 通过举办高规格的古乐研讨会,并邀请八音古乐的相关专家学者、导师共同打造“八音”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培训八音演艺人,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带动八音坐唱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结 语

八音坐唱是黔西南州乃至整个贵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要与时俱进保护与发展八音坐唱,通过调动传承人积极性、建立生态博物馆、发展旅游演艺等具体形式,推动八音坐唱再传承再发展。这为民间文艺的延续研究提供了范本,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保护,是对当前地方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探索,也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翁婷皓)

注 释:

①蓝芝同.瑶族密洛陀文化在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的利用与展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9(05):161-165.

②滕庆武,罗奋飞,丁海艳,杨忆宏.土司文化助推永顺县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1):102-106.

③刘丹丹. 论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多元特点与文化内涵[D].贵州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布依族全域旅游民族音乐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