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0-11-09 03:34何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措施

何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开始受到广大技工院校的重视,一些院校开始自主进行规划和调整,期间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旨在阐明目前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特征、需要注意的细节基础上,探讨今后校企文化对接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措施。

关键词:校企文化;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8-0009-02

技工院校设置思政课程的目的,在于及时关注和有效解决广大学生在政治立场、情感理念等层面的种种问题,其主张将对接的校企文化作为载体,将社会实践作为操作路径,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校企文化传承、感悟,从中有所收获,继而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久而久之,为社会各类行业领域培育优质的高技能人才。

一、目前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特征

随着技工院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校企文化对接的规则得以创建,目的就是借此有力适应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经济创新性发展的趋势,避免对学生思政素养带来不良的影响。但在落實过程中,势必会引发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教学人员不断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想方设法有效对接校企文化,以有机改善思政教育的质量[1]。这部分思政教育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发展性特征

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方向确立的,在实施过程中,主张全面迎合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规范标准。客观来讲,技工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尚浅,对于各类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比较陌生,不具备超强的辨别、抵抗能力。由此,技工院校在进行校企文化对接时,则要深入钻研和合理引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多元理论,引导学生多关注校内外、企业发展中的新事物、新知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理想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促使技工院校学生主动并深刻记忆各类专业课程内容,苦练技术本领,及时转变成社会急需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二)必然性特征

处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革新和健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发展纷纷朝着国际化标准迈步,较多优质性企业的文化得以深入沉淀和拓展,慢慢转变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先进代表。目前广大企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最为关键的理念莫过于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创新服务、团结协作,而这些也无形之中成为现代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急需贯穿至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基于此,技工院校要在组织思政教育期间,严格督促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科学人文知识,为日后灵活适应各类企业文化氛围奠定基础,进一步助力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与发展。具体方法就是在思政教育中适时地加入一些代表性的企业文化内容,令学生提前熟悉这些企业文化,以便日后快速接受,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并不断严格要求和突破自我,获得更加理想化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来进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校企文化对接需要来进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可以说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客观来讲,技工院校是进行党和国家价值、意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承担着传承马克思主义、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特别是在培养技术性人才期间,要做到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实时调整既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带动校企文化的自然对接,使各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现代技工院校纷纷主张立德育人,而选择基于校企文化对接来展开思政教育则正好满足这类要求。以往技工院校由于企业改制被强制剥离出来,存在着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佳等问题,对应的德育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一些教师还因为压力太大而选择表面应付;与此同时,一些技工院校的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持续引入更加专业的师资条件,导致既有的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严重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些不良影响,各个技工院校要竭尽全力去把握校企文化的共通点,透过多重途径予以对接,进一步构建全新的思政工作队伍格局,确保后续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深受学生欢迎,引导他们自主接受教育和严格规范自我,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此外,大部分技工院校生源都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够均衡,加上处于叛逆期,对于事物认识不够深刻,内心过于敏感等,往往会抵触思政教育环节。与此同时,技工院校的教师一直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成果,未能同时完善他们的价值观念、加深文化传统方面的教育,严重时还无法保障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技工院校应当及时和企业合作交流,促进彼此文化对接,随后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模式,避免课时比重和专业课产生过大差距。久而久之,使技工院校学生形成更为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主动加强各类知识的积累,刻苦训练各类实用技能,塑造出更加高尚的人格,及时转变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技工院校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关注的细节

(一)集中性地进行校企文化对接

现阶段,各个技工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都包含着不同的定义,不过在某些方面却也存在共识,便是大力培育技术、素质兼优类人才,令他们今后快速适应不同企业环境和岗位工作,凭借个人专业的优势来搞好一线工作任务,敢于创新,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协调性发展[2]。基于此,就需要技工院校在合理把握思政教育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渗透,及时带动专业教学特征、课程创新改革、校园文化普及等环节的完美整合,创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轻松交流、彼此包容支持的教学环境。久而久之,令校企文化对接的理念根植于每个专业学生和教师内心,确保基于此更加流畅性、高水平的组织思政教育事务。

(二)准确性地为学生指引就业岗位方向

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根源在于其生源的天赋、学情、素质等不够均衡,加上人才培养的方向有所差异,使得今后这些学生就业的方向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换句话说,技工院校在教育学生期间,将重心放在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和经验传授上,始终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秉承着满足社会所需、满足企业所需、零距离办学等重大准则,并且希望着重处理好思政教育事务。这部分阐述的零距离办学中包含学生、企业文化彼此间的零距离,因此,今后技工院校在组织思政教育活动时,应当在大力优化学生的思政道德修养基础上,实时地革新教学引导模式,为学生呈现出更多趣味性、纪实性的演示情境和内容,从而持续调动他们自主钻研和学习的动力。

四、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一)生本化教育

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个性特征,做到针对式教育辅导,不可盲目追赶进度而令教育氛围过于沉闷、枯燥,否则会令学生深受打击亦或是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他们今后入岗就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正式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技工院校教师要大力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集中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基于他们的一切特征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令他们愿意主动迈出校园大门,到现实社会和相关专业岗位中接受考验,收集整理校园中学不到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諸如及时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企业创建的文化背景,在顶岗实习中大力促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范畴,还能够令他们跟随企业文化同步获得更广阔的进步和发展空间。而学校的任务就是有效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化人才。

例如,定期开展以“学风和创业”为主题内容的演讲比赛,亦或是开有关“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班会,令学生加深对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的认识,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不断加快校企文化的对接进度,为日后思政教育进度加快和质量提升做好过渡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其间教师不仅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该及时革新教学方法,持续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令他们在参与各阶段的探索研究之后,优化个人的技术技能,从而在今后特定工作岗位中谋求更加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远景。

(二)体系化教育

技工院校在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期间,还有必要尽快树立起保障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导向体系,保证定期更新和完善实践育人方案,督促相关教育人员对学生予以正面深入地引导,令他们愿意主动走出校门,可以走进企业基层工作环境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技术技能和从业经验,保证就业之后可以快速上手甚至晋升[3]。归根结底,就是要尽快将社会实践单元添加到教学指导体系之中,设置一定的学时和学分标准之外,保证为社会实践教学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撑。而为了令校企合作教学方式得以覆盖和落实,还应该培育思政教育人员参与企业实训和相关指导工作的主动意识,令他们及时预测、确认、应对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发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随后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建议,真正形成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专业发展等要求的教学管理架构。久而久之,促成校企合作、内外协调等工序的有效布置,极度强化技工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学活力,更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内容的持续革新和发展。归结来讲,积极创建体系化思政教学模式,促进校企文化对接,对于学生个体的职业道德、劳动思想、技术应用水平改善等大有裨益,更为关键的是可以辅助技工院校落实后续更高的思政育人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工院校扩建和扩招规模日渐增加,有关教育人员也开始更加关注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而在校企文化对接准则颁布和实施之后,社会不同领域人员都开始将目光集中投射在技工院校的就业导向功能上。基于此,就需要各类技工院校教学人员深入把握校企文化对接的一系列概念,革新和优化既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同步改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各类行业领域培育输送合格的人才,带动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锦霞.“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张赛男.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3]郑景云.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6).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