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协同共赢视域下化工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探索

2020-11-10 02:44万永周李天泊闫新龙
山东化工 2020年19期
关键词:化工留学生融合

陈 强,万永周,李天泊,冯 锐,闫新龙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师资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仅2018年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国际生选择了来华留学,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亚洲第一)。伴随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大,如何做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1-2]。双一流建设和教育国际化的总体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升级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留学生培养方案,进而统筹推进来华留学生培养与我国本土学生国际化工作[3-4]。实践教学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是融合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有效途径,是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和必备环节[5]。实践教学中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针对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教学模式和方案亟需探索和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如钉钉、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应运而生,这些软件和平台极大地丰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在保障疫情期间的教学活动上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做到了“停课不停学”[6]。然而,在疫情后期,如何很好的结合这些软件平台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软件平台服务于学生参与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如何将这些最新的技术融合于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学?上述问题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真正做到教育国际化。本文以化工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探索了包括线上线下混合、中外学生共训、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组合、产学研联合、现场仿真结合、听课授课角色互换等多元融合、多形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水平,从而助力我国“双一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7]。

1 来华留学生的特点

当前我国工程领域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非洲等居多,欧美地区较少。受所在国家教育水平所限,来华留学生总体工程理论基础薄弱,对数理规律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8-9]。同时,由于教育理念不同,化工来华留学生普遍不愿意接受课下书面的作业和测验,而对课堂上的互动提问兴致较高。来华留学生语言水平不均衡,绝大部分留学生不懂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而大部分留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少部分留学生既不能使用英语交流也不懂汉语,只能靠肢体语言示意,存在沟通障碍。

相比于理论课,来华留学生对实践课更感兴趣,尤其是去校外企业实习或室外活动时表现较为积极,能够提出很多宝贵问题或建设性意见。基于来华留学生的特点,选用或构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水平至关重要。

2 传统化工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

我国传统实践教学多在校外合作企业实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参加实习的主体多为同一年级的同一班级或几个班级学生,较少有跨年级、跨国别的混合,由于实习个体之间大多相互熟知,这种固化的实习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挖掘出实践课程本身在组织形式和内容的优势,也不利于学生间朋友圈的拓展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多数企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英文授课能力,因此,留学生群体在以汉语主导的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降低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教学质量;传统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教材多以中文编写,缺乏与之配套的英文教材,导致留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时只能依赖翻译软件,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然后再理解相应知识点,费时费力且存在由于翻译不准确而导致的认知偏差;传统化工实践教学的考核以平时表现结合实习报告为主,缺乏定量标准,而留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存在语言问题,相关英文参考资料较少。

上述传统化工实践教学模式在应用于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表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尚缺乏针对来华留学生特点的留学生实践模式,相关理论和机制有待完善和创新。只有从源头上进行培养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提升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培养水平,进而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

3 多元融合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多元融合模式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做出了诸多努力,通过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和内容以期形成多元融合共赢的人才教育体制。例如,田丰等[10]立足于机电综合实验教学,综合以授课、问题和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法,融合了基础知识学习、项目设计、情景问题设计和小组团队匹配等方面,通过多元融合教学有效改善了机电实验教学质量。徐峰等[11]借助精品课、微课、教学竞赛、教学改革等多种手段,构建了围绕基础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分析、实验教学、教学竞赛等多元融合式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思维习惯,形成了“环境-过程-结果”一体化有效教学模式。

多元融合的核心在于基于学习主体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采取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积极性,形成协同共赢效应,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工程领域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多元融合协同共赢的良好载体。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适合开展多样化、差异化模式,尤其是针对来华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深入分析留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和本土学生的需求,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路径,是实现教育国际化和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的必由之路。而结合近期高等教育出现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新模式,思考如何将之应用和服务于留学生教学,对于突破来华留学生教育壁垒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多元融合包含了线上线下混合、中外学生共训、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组合、产学研联合、现场仿真结合、听课授课角色互换等多种可能的形式,具体应采取何种形式没有固定法则可循,应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而灵活处理,但是这种多元融合协同共赢的理念应植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际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一直致力于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水平,不断思考和创新留学生教学模式,以下将介绍我校在多元融合协同共赢视域下,针对化工来华留学生培养所进行的一些教学探索工作,以期为化工来华留学生培养提供借鉴。

4 试点探索研究及实施效果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系实践教学团队立足于我校来华留学生实际,在多元融合多形联动思想指导下致力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在化工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图1所示,我校多元融合式化工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囊括了线上线下混合、中外学生共训、实习基地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和教学资料共享等多种形式,各种元素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以期形成协同共赢效应,提升留学生实践教学质量。

图1 多元融合式化工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培养机制

疫情期间,我校化工专业部分留学生在校内,也有部分通过滞留海外无法返校,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给现场实习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在严防严控的前提下,组织在校留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线下现场实习,同时采取直播方式,组织不在校学生进行线上实时观摩,形成线上线下混合联动的实习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鼓励线上线下间的互动交流,开启实时网上讨论室,力保线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习效果。

为了克服前述来华留学生存在的语言障碍,我们组织了化工专业中外学生共同进行实践训练,让中国学生积极帮助来华留学生克服语言问题。我们按照实习工艺将中外学生混合分组,鼓励中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并将互动情况计入最终实习考核,这种中外学生共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来华留学生的实习热情,也有效地解决了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化工专业大三留学生的生产实习与大二留学生的认识实习进行了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升实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之间相互认识,提供给他们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机会有利于解决留学生由于远离家乡而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我校与化工企业(特别是煤化工企业)合作,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可供来华留学生进行认识和生产实习。同时,我们在校内也建设了60万吨/年煤制甲醇半实物仿真实训系统,可以方便地供来华留学生使用,极大地弥补了校外实习基地的不足。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学生外出实习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校内实习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特殊时期的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根据煤制甲醇包括的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和甲醇精馏等五个工段,我们将参加实习的中外学生对应分成了五个小组,这种中外搭配的小组式实习使实习任务更加明确、小组成员间配合交流更具体高效。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工企业的了解和认知,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的综合质量。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形态演变,产学研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形式也是顺应经济科技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在化工专业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更适合也更容易与产业和经济相结合,因此,我们在留学生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项目设计环节(project-based program),结合煤制甲醇工艺,让学生查阅最新科技文献,围绕煤制甲醇全流程中的某一工段进行仿真模拟,在给定参数要求下,完成工艺设计。这种基于项目设计的实践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并且能够督促学生熟悉仿真模拟软件操作,在实践教学中切实向学生灌输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意识。

前已述及,在实习中我们采取了中外学生混合式小组教学的模式,小组内和小组间我们倡导资料共享,互帮互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只有中文教材时,鼓励中国学生在小组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有语言障碍的留学生做好翻译工作。同时,要求带队老师尽量使用英文或双语讲解,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实习体验。根据实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并筹备出版英文教材,做好化工来华留学生实践教学教材完善工作。这种教学资料共享的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我校运用的多元融合、多形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留学生的认可。采用多元融合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实习体验,在中外学生间产生了协同共赢效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多元融合式实践教学是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进而更好地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水平,助力我国“双一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5 结语

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化工来华留学生的具体实际,提出多元融合式实践教学思路,利用线上直播辅助线下课堂授课、组织中外学生共培共训协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与企业共建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产业需求融入项目式课题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中外学生资料共享推进留学生教材建设,通过上述一系列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完善现有留学生培养体系,以期达到协同共赢效果,切实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化工留学生融合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