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美感的表达技巧

2020-11-10 11:21陈德梅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表达技巧古诗词教学美感

陈德梅

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一直是语文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以精选典型景物、切换描写方位、彰显鲜明色彩、关注人物动作的表达技巧,来营造古诗词美感,以期通过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美感;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57-02

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古诗词当中的各种意境和情感有更加鲜明的认知,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画面之美和意境之美。但是在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如何才能使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实现以上两点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精选典型景物,营造浓郁美感

古诗词往往篇幅短小,因此要想将画面和情感更加生动丰富地展现出来,诗人不仅需要做到语言简洁凝练,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所描述的事物有独特的看法和书写方式,从而借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展现画面的鲜活和美好,进而营造出意境。因而,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语言和教材插图进行掌握,使学生对照图文,对古诗词美感加以感受和体会。例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教师解析古诗词的整体意思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古诗词当中的关键词进行感知,如“篱落”“未成阴”等词,小学阶段的学生还缺乏对这类词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词及其背后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词大意之后,则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所描写的景物进行赏析,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感。教师可以先尝试引导学生提炼出古诗词当中所描写的景物,即“篱笆”“小径”“黄蝶”“菜花”等,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些景物呢?在理解了古诗词大意和古诗词的整体意境之后,学生就会得出答案,即诗人描绘的是乡村生活的画面,景物具有浓烈的乡村气息,再加上暮春时节这一背景,以上事物就是较好的证明。

二、切换描写方位,形成错落美感

典型事物的描写往往不足以直接构成鲜活的画面,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视角也十分重要。典型事物对学生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和冲击性,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当中就可以对其进行提炼和感知,但是在古诗词当中作者对景物描述的不同视角,却往往蕴藏得更深,需要学生对古诗词彻底理解掌握之后,深入探讨文本内核,从而感知到作者描述视角的变换。还是以《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词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提炼出诗歌当中所描述的景物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根据古诗词内容,你会怎么绘制这幅画面呢?古诗词当中的各种景物你会怎么布置安排呢?带着以上问题,学生会再次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分析,所关注的点不再是古诗词大意,而是诗人描述景物的视角的变化。经过交流沟通之后,有学生发现,从“一径深”到“树头花”,视角从远切换到近;从“兒童疾走”到“飞入菜花”,视角由近到远。整体而言,这首古诗词当中的视角切换十分丰富,范围广阔。此外,也有学生关注到了维度的变化,即”一径“是低头俯视,而“树头”则是抬头仰视,这种频繁的视角切换,可以使读者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到画面的美感。这种通过视角切换的方式来描述画面是学生在阅读过程和写作过程当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学生对古诗词的意思有了整体的理解之后,跟随诗人的视角来感受古诗词当中画面的错落感和层次感,从而使学生对画面美感的感知更加立体,掌握这种视角变化的写作方式,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彰显鲜明色彩,绘制画面美感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其实就是诗人通过文字将自己心中的画面展示给读者。通过对古诗词的仔细赏析可以看出,诗人对画面的描写方式和展现方式,往往与画家绘画的方式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如外形和谐圆润,且色彩和谐鲜明。当然,诗人在诗句当中,并没有直接点出这一点,却能够通过文字为读者留出极大的遐想空间。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学会从景物当中摄取色彩,感受到色彩之美。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古诗词当中的景物之后,可以通过对插画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提炼出各个景物所蕴含的色彩,如小路是灰色的,树头花是浅红色的,油菜花和蝴蝶是黄色的等,将景物的丰富色彩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建立起来,从而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感知。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来进行及时的引导,即诗人描述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暮春景象,在一片黄色当中,加上浅红色、青绿色的点缀,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鲜明。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感知画面,从直观的角度入手,寻找展现画面美感的方式。学生体验到了从古诗词画面当中提炼色彩这一过程,从而将古诗词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印刻在思维意识的深处。

四、关注人物动作,想象动态美感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十分着重于抒情写意,而其中写意又是重中之重,为凸显意境,古诗词中对景物的描写着墨十分多,当然也极为重视对人物的描述。因而,不难发现,很多古诗词除了偏重对景物的描写,也十分注重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词当中,就通过对儿童的细致描写,为整首古诗词的画面添加了极大的魅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需要着重对“急走追黄蝶”这一画面进行赏析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更为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分析儿童此时此刻的心境和肢体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其一,通过“急、走、追”引导学生想象儿童当时与黄蝶嬉戏的具体细节,并通过对儿童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还原儿童的具体形象。其二,紧紧围绕古诗词当中的“无处寻”来分析儿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站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当时的景象,从而为画面融入动态情境,与上一句诗句当中的静态形成对比,一静一动,更加富有美感。在教学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小儿垂钓》《池上》,使学生对古诗词当中的儿童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逐渐掌握诗人想要借助儿童的肢体语言来增加画面活力的写作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基于对古诗词静态景物的了解,挖掘出了古诗词的动态画面。并通过多首古诗词之间的对比,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当中儿童特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古诗词感知素养的提高。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方式当中,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对古诗词的创作特点加以了解和掌握,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古诗词而言十分重要,学生更可以借助这一点,来促进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对古诗词当中人物动作的关注,能够使古诗词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生机,从而感受到古诗词画面的动态美感。

古诗词之美,可以从典型景物、描写视角、丰富色彩以及动态画面等多个层次加以分析,不同的古诗词描绘画面的方式和特点也各有不同,作为教师,则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学习和分析方法之后,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内蕴的深度了解,并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窦巧翠.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的表达技巧[J].小学语文教学,2020(5):47-48.

[2]赵玉娜.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19.

猜你喜欢
表达技巧古诗词教学美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The Expression of British Humor in Downton Abbey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