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2020-11-10 20:53罗峥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基本理念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罗峥荣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之下,高中历史已经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能力,这才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本文分析了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基本理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21-01

高中历史的内容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大多都是理论性文字,在考核制度的要求下,很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也导致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都还不高,历史教学水平也还有待提升。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资源,构建探究式的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其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学科对于史料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要求严格,很多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众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没有设计比较合理的教案,在教学的目标上还不明确,导致学生学起来毫无章法和目的。很多教师将记忆和背诵作为课后的作业,与历史学科的实际教学目的完全背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史料进行深度思考,历史学习也没有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历史教学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也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搬硬套的讲学,学生无法感受到历史的意义和乐趣,教师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发挥其价值,不能利用有效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学生也无法通过对历史发展的评价、对信息的整理等,树立正确的态度,历史教学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高中生可以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需要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积极倾听他们的问题,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鼓励和信任。其次,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学生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对敢于提问和质疑的学生进行赞赏和肯定,还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能够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问题,创建和谐平等的氛围。比如针对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学生提出了“他是为了保护中国不受战争的迫害,避免丧失更多的主权,也是一种爱国表现。”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这种辩证思维,然后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李鸿章这个人物的生平事迹、成就,分析其人物性格和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李鸿章的行为。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积极探索,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会使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在让学生真切的了解历史背景后的人文、情感以及对人类社会的价值的过程中,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为其创造直观、真切、形象的历史情景,让学生可以离历史人物和故事更进一步,从而加深对历史的探索和了解。比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观看电影《建党大业》,让学生对其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了解在建党大业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扮演者什么角色,做出了哪些贡献。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影的剪辑,展示出几个关键的片段,与学生共同学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习第九课《对外开放》这个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下我国各城市经濟的发展,说一说对外开放政策产生的深远影响,为什么会对我国的经济实力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要从珠三角开始实施对外开放。这些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思考历史的过程中,去了解现实,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丰富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人们去探索、验证和不断求真的,课本教材的内容远远不能够全面体现历史的发展,只是提供了历史的线索,所以要培养学生和心酸用,不能局限在历史课堂中,还需要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探索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摄取更多的历史知识,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存,学生在质疑和探索过程中才有更多的依据可以依靠和支撑。比如在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个章节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孙中山、北洋战争、以及北洋战争英雄的相关人物传等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我国近代史中民主革命战争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辩论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争论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资料和史料,验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寻找辩论点,还要进行创新发现,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案,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重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利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艳.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J]. 当代旅游, 2018(10):194-194.

[2] 周鹏.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明日风尚, 2018(8):206-206.

猜你喜欢
基本理念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Go for it!》教材中体现的新课标(2011)基本理念
预设开放促成教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