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注重思维培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020-11-11 13:05
报刊精萃 2020年1期
关键词:严密性敏捷性完整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第二小学 831200

老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要想把这种思维的过程完全教给学生,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剖析,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因此,把着眼点落在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例题所反映的数量关系上,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长期的训练:

一、从简单应用题开始,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1.初步构建简单应用题痕迹。小学生刚入学,对于数学知识,特别是对应用题方面的知识,大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老师的启蒙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启发学生说三句完整的话的教学入手,如:有这样一幅画,OOO OOOOO,老师问:“左边有几个圆?右边有几个圆?一共有几个圆?”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说出了三句完整的话,左边有3个圆,右边有5 个有圆,一共有几个圆?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简单应用题结构,渐渐地由老师启发,学生能独立完整地看图说三句话,然后又过渡到半图半文字的应用题,最后过渡到完全文字应用题,学生对应用题的认识就越来越清晰,知道一个简单的应用题至少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这样大脑深处就构筑了一个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痕迹,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最初阶段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2.进一步深化这种痕迹,开始进行补充条件和补充问题的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解答一个问题,至少应有两个条件,而这两个条件又必须是相关联的,也就是说不光只是它的完整性,更应有它的严密性,不是任何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都能组成一个应用题的,如:(1)补充条件,每个小朋友做3 朵纸花,_______,一共做了多少朵?从应用题结构的完整性来看,它缺一个条件,而这个条件是不能随便补充的,它即不能补充“又做了5 朵”,也不能补充“又做了5 朵黄花”,根据题目意思只能补充成“有X 个朋友”,因为题目要求的总数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组成,与每个小朋友做3 朵花相关联的量只有几个小朋友,而与其它的量无关。(2)补充问题。有10只鸡,5只鸭,_______?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比鸭多几只?鸭比鸡少几只?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到了中高年级还可以提出,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几分之几等问题?但决不能提出还剩几只,这样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完整的应用题不但要有两个条件,还要有一个问题,已知的两个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的结构不但要完整,还要严密。

总之,先通过看图说三句话,再一一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到后来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独立编写应用题的训练,使学生一入学,就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具有对应用题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的思维。

二、从分析应用题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是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初步阶段,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上下功夫,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是分不开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做保证,我们应从低段教学做起,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有点困难,但经过长期的训练就到了熟练而又通用的目的,学生在分析理解应用题目的同时,对关键的字、句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也就能很快的找出两个相关联的量,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个方面。

三、重视思路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时,思路不能停留在一个方向上,应该积极地转换思路,从新的角度入手,将其转换成熟悉的、直接的或易解决的问题,对于方法的选择,是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和敏捷性最具体的反映,如:一根木料锯开4 段需要6 分钟,如果锯成6 段需要几分钟?通常下学生都会解为:6÷4×6=9 分钟,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生活中我们用刀切黄瓜,切一刀是两段,两刀是三段,三刀是四段,即刀数比段数少1,虽然切了四段,只切了三刀,6分钟是3 刀用的时间而非4 刀,正确解为6÷(4一1)×(6—1)=10 分钟。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生动,真实,易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四、重视知识间的横、纵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在某些应用题中显得尤为突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它特别强调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这类应用题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数量关系,其实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它们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教学中重视加强知识间的横、纵联系,我总结出的方法是:一找、二看、三确定,老师这样引导学生分析:一找,找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二看,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用“×”,未知用“÷”,三确定,即确定方法,并且完成板书。

这样指导学生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对应思维,而且加深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可以从横、纵、顺、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也提高了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准确率。

总之,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如果长期不懈地在应用题教学上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解题的方法,而是一种学习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严密性敏捷性完整性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关于防火门耐火完整性在国标、英标、欧标和美标中的比对分析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更正说明
应用习题变式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600WM汽轮机高中压缸中分面漏汽分析及治理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供应物流协同与供应链敏捷性研究
中小企业敏捷性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