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考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革命

新疆托里县委党校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一)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

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从未中断。独特生命力的背后,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支撑力。从夸父追日至死不休到愚公移山百折不挠,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敢与天公试比高的胆气风骨,积淀成为中华儿女特有的人文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精神、人文理念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二)不懈奋斗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按照时代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创造出了以不懈奋斗为特质的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它们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无穷动力,更为中国共产人铸就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引领。特别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长征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吸取有益外来文化,创造了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特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爱国主义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条件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新时期,改革创新鞭策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创造出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为了胜利、为了梦想的团结奋斗上,还体现在大灾大难突然来袭时的血浓于水,万众一心。比如03年的非典、08年的雪灾、汶川地震,大家众志成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一)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文化自信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

纵观世界史,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精神价值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有着几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不堪一击。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一盘散沙,意思指向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得到了彻底激活,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当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更是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自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提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

(二)从党的领导来看,文化自信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有力武器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激烈。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局势,把准方向、激浊扬清、正本清源,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增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三)从党员个人来看,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根基

习近平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根基。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文化自信“之根”,才能始终保持理想信念“之树”不倒。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指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找准支撑点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找准支撑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事业的胜利,并将继续取得新的胜利。对此,习近平强调,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接地气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价值取向: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中找准着力点

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不忘初心,从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中找准着力点,实现党性和人生价值的升华。

1、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和人民一起创造历史。

2、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社会和平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一代更应知道什么是礼节、什么是荣辱。这就需要共产党人更加模范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积极地引导全社会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底色和基调,铸牢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基础。

3、带头树立政德。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政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是政德建设的最高层次,重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要求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守公德是干事创业的基本操守。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重在个人操守和行为,要求戒贪止欲,克己奉公。这要求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是与非的考验中站稳立场、在公与私的抉择中彰显情怀、在大与小的处理中克己奉公。

(三)实践路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找准落脚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产党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准落脚点。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发展的条件不是自己选定的,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不可能避开这些因素和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既定状态。国情就是这样的因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都是不可选的、都是既定的,甚至是特定的。如果不与具体的国情相适应,任何道路都会水土不服,最终都是死路一条。经过5000多年的传承、170多年的深刻总结、60多年的持续探索和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

2、贡献“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孔子提出“以和为贵”,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成就了以“和”为贵、求同存异的“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主张让不同文明互相欣赏、和谐共处。它打破了西方文明对全球治理解释权的垄断,捍卫了文明的多样性、包容了文明的异质性,坚定了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人类正奔向文明、和谐、繁荣发展美好前景的大同世界。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革命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的出行革命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