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群文导图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小学

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做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全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质量。就目前来看,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是可行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阅读体系,激活课程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小学群文阅读中,这一工具就有它的用武之地。

一、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及作用

部分教师认为思维导图就是单纯地在黑板上画图,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思维导图的真正含义是利用可视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大脑有规律地思考和运作,充分调动自己大脑的潜能,在脑海中进行深刻的思考、记忆以及想象等活动。将这样的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内容线索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加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从而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也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帮助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往往难以理解文章的意思,或者明白了文章的字面意思,却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阅读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具体化,进而促进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

小学生的记忆力虽然比较强,但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如果阅读的内容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也照样会很快遗忘掉这些内容。而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思维导图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形象的导图与复杂的文章内容相联系,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在下一次课堂中,教师也许只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勾起学生脑海中对多篇文章内容的回忆。多次教学之后,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将变得非常深刻。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方式,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将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提高。学生不再会认为阅读是一件困难或者乏味的事情,从而喜欢上阅读。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思维导图由于不像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一样,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它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在思维导图的表达上多花心思,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这方面,相关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自由性,创造出富有新意、引人注意的课堂内容展现方式。如今,科技水平十分发达,而且功能强大,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的众多先进且新颖的科技手段,来设计和加工所要表达的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剪辑的方式,对所要展现的相应文章的思维导图进行视频剪辑,配上生动有趣的动画,再加上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充分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设计文章对比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章的对比阅读通常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对比阅读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学生对所要对比的文章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对比阅读的教学质量往往不是很好。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理解水平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維导图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训练,进一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对比阅读中,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的阅读思维导图设计得各具特色却又拥有一些相似之处,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两篇文章内容和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学生设计文章的思维导图,其实,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文章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多篇文章进行阅读理解之后,学生对思维导图这种阅读方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印象,可能会在今后的文章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多次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后,安排学生自行设计文章的相关思维导图。例如,在预习文章的时候,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文章,并且用自己的方式,为文章的内容构建起思维导图。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自主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由于在预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提前带领学生阅读过文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来大概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同样,教师也可以在完成文章阅读教学之后,安排学生做思维导图,然后通过检查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来检验课堂教学成果。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动手创造思维导图的能力。

(四)设计抽象化的思维导图,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对所阅读的文章设计思维导图有多种方式,既可以直接将阅读内容和阅读思想表现出来,也可以把文章抽象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要将阅读内容的思维导图用十分直接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也可以将文章的重要逻辑线索以及主干情节抽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这些抽象的简要提示,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如课文《神笔马良》,教师就可以通过图像、线条以及一些提示或标识,来抽象地将内容情节概括出来,而不是详细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可以从中养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将来在阅读中对相近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群文导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