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电师资设置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引言

传统的机电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逐渐地不再适合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机电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步入社会时就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留给学生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因此,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当下一些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来说,尽管都在“机、电”两个方面的课程进行了设置,但是其教学内容的比例不够合理,普遍存在着“机”的教学内容过多,从而使学生在电子类方面比较薄弱,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对机电一体化这门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索,这种教学恰好会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一种制约。

除此之外,课程设置的时间也很不充足。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短,学生无法掌握课程的精髓,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从总体上来看,课程实施的时间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1.2.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缺少实践性

机电一体化是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的专业,其是一种应用型技术,类似于检修故障、技术操作等工作都是需要人员到达一线去进行操作的,这类的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相关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所需的标准。

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更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让学生丧失了很多可以动手操作的机会。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的理解层面处于“记”的阶段,无法向“理解”阶段前进。这样的教学虽然保证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但是就犹如绣花枕头,只能存储知识,不能实际操作。

1.3.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的师资水平较差、教学设备落后

师资力量的建设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下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授课老师的教育水平不均,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很多学校都会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没有授课经验与研究经验。同时一些老教师知识过于陈旧,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很难传授学生在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严格把控教师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同时,在教学中所需要的设备更新非常缓慢,只有相当少数的学校会配有机电设备。但是随着学校招生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仅有的几台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在课堂上,学生仅仅只是跟着老师学习了一遍课本上的知识,促使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很难在日后有真正的用途。

2 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案

2.1.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

现阶段对该专业教学体制的改革重在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高度重视“机、电”的协调性,既要高度重视“机”方面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也要重视“电”方面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让二者既能够分配合理,又能够高度协调,进而让学生真正到“一体化”的知识。在教学手段方面,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进度,还可以培养与学生的感情,让师生之间可以达到和谐平等的关系。

2.2 加强师资队伍,引进技术人才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保障,培养和积极引进一些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高级技术人才,学校可以对他们进行教学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不仅如此,还可以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这样的教师会更加的了解社会上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3.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

大量的实践操作是将知识进行转化的必备途径,只有不断的动手操作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在课程时间的设置上,可以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深度地理解相应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的适应社会需求。

3 总结

中等专业院校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具有高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型机电一体化的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与财富。

猜你喜欢
机电师资设置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传感器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BIM技术指导下的机电安装实施探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栏目设置一览表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