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之分类教学模式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模式体育

厦门市海沧中学

在我们的传统高中体育教学课上,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是根据教学大纲中的一些体育成绩硬性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相关项目的体育训练,却忘了对于学生对体育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正确体育习惯等的养成,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会逐渐地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样的体育教学课堂模式自然就达不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积极学习,勇于创新课堂模式,积极实践,采取分类教学的上课形式,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尊重学生对于体育一些项目的兴趣爱好,以及在教学中有一双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体育特长的慧眼,成为学生的体育发展的伯乐,对他们进行正确地训练和引导学习。

1、高中体育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其很多的学科在教学上都体现出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体育关注度远远落后,使其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甚至是体育活动莫不关系;而部分对于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学习的压力,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体育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活动会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其健康发展,并逐渐养成体育爱好,长期坚持充实课余时间的同时,还会释放一定的生活压力,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体育教学理论还会丰富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建设;对此加强学生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

2.1、选修和必修的分类教学

(1)分类形式

首选学校应当引进大量的安全健身器材和体育活动设备,及时的进行开放,将各个学科之间的授课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项目活动。然后将体育项目按照必修和选修类别进行归类,其中必修课程是体育常识理论和游泳;将游泳作为必修课程,是因为它较比其他的活动项目,综合性、安全性以及活动量等方面都要强,为以后的生活安全打下保障基础。因为学生对于球类、武术类、体操类具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将这三类作为选修体育课程;同时学生也可以报多个体育选修课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体育能力。

(2)教学研究

将体育活动以必修和选修的形式进行分类,学校除了配备齐全运动设施之后,还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招聘和合理分配;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学经验。同时将选修课程的时间段和学生人数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因为像篮球、羽毛球等选修课程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且没有难度,所以报名的人数会很多。像体操和武术类活动量大,不常接触,所以报名的大都是学习过的学生,且报名人数少,对此应当合理的分配;同时加强签到、计分、考核以及人员课程记录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2.2、按照学生体能差异分类教学

(1)分类模式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体育活动不同,导致学生的体能产生较大的差异。而把这些学生都放在一个体育教学环境中,不仅会牵制体能较好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能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明显。对此可以将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相同体能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这样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互相指导和帮助也会增加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又因为学生之间不了解,会更加的努力练习,从而不断的促进分类教学模式的发展。

(2)教学研究

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分类教学,是为了让体能好的学生进一步加强,让体能较差的学生通过锻炼,有质的突破。而这两种类别的授课时间是相同的,且考核的力度和项目也大都相同。如何让体能较差的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跟上进度,就要教师灵活的运用教学模式,利用游戏教学、奖励制度等教学模式,建立有趣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大学生体育活动练习的进度。摒弃传统机械式的练习模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将运动技巧进行交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整理体能,从而使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3、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类教学

(1)分类模式

学生会跟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合适自身的配套项目,多数的男同学会选择球类运动,女同学会选择比较轻巧的体育项目,针对于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同学,或是内向的同学,进行一些基础活动项目的教学,使其每个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体育意向。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自尊心理,及时的避免学生应付和躲避体育课程的现象,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出分类体育教学模式的自由化和个性化,共同推动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

(2)教学探究

教师针对于这类的学生,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的运动项目,说明学生的思维取向已经基本固定,在让学生进行其他的运营项目选修回不会很容易。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运动喜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指定动作,等学生熟练之后,适当的增加学生体育项目运动等级,同时无形当中掺入其他活动项目的基础动作,使其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利用小组考核以及竞赛的模式,使其学生不断的完成教学目标。运用赛制和奖励使学生的体育爱好项目更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成功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的体育意向;也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不断的发现体育的价值。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改善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现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根据目前我国体育活动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地位以及教学情况,可以清楚的意识到阻碍其体育教学发展的原因。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提高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制定一系列体育分类教学计划,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参与力度,从而不断的的完善体育分类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我们的“体育梦”
给塑料分分类吧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