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教学在初中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1 22:36
报刊精萃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堂教学

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

1.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标下,学生素质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仅依靠数学、语文、英语学科的应试教育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教学研究放在初中历史和社会课堂教学这一阶段的原因。就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来说,尽管近年来师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内容的丰富,忽略了历史精髓,这便导致历史与现代文化传扬不符,学生也很难融入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还有部分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社会课程的学习,与新课标“素质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这已成为困扰初中社会课程教学的普遍问题。

2.合作性教学在初中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提高合作学习的系统性,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的系统性是合作学习的内在逻辑。那么,如何利用这种逻辑实现有效的合作教学呢?需完善制度,寻找合作学习的规律,提高合作学习的系统性,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提出与主题相符的問题,提出的问题是可以被讨论、探索的;其次,根据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分配不同的问题,由小组讨论、探索。这样一来,教师主导学生讨论的主题,促进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最后,在小组内设立监督员、发言者、探索者等多种“职位”,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团结,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讨论内容也会因不同观点变得丰富,学生也能从中汲取知识。这样一来,便不会出现“三两人的学习任务”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白板教学,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将思考的内容记录在白板上,促进生生之间的共鸣。因为初中社会是一种人文教学,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如果没有合作前的讨论,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记忆压力也会变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死记硬背”现象。因此,要完善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则必须帮助学生理顺每一次合作的逻辑,理清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进行有效的讨论,从而提升社会课程的有效性。

2.2 丰富小组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从表面上来看,社会是一种文字表现的事物;从实际上来看,它反映日常生活的现实。然而,在社会课堂上,学生往往对要记忆的内容表示困难,因为它不同于语文有语言的连贯性,而是故事情节与时间、地点的串联。因此,教师可通过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亲身实践的活动留下的印象会比较深,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例如,学习“香港回归一百天”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香港回归第一天、第二天至第一百天的历史过程,用情感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书籍收集此类知识,以增加知识、丰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总结出三点,以这三点演讲,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观点获得的认可更多,活动还可以通过奖惩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带动起来。

2.3 注意总结合作经验,分析和反思学习问题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使学生间互补进步。然而,大多数合作学习却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仅要注重主题与学习内容的结合,还需要注重生生之间的心得互动,只有这样,学生间才能取长补短,懂得与他人分享,从他人的分享中学会知识。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存在弱点和缺点,提出后,其他学生也会反省自己,形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学习态度,从而加快学习进度。此外,对学习问题的分析和反思是对课堂的升华和总结。在传统教学中,有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但效果参差不齐,这种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学生不能从中“做自己”,更像是一种形式和任务。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指导,多用逻辑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动手记录自己每一天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是希望学生能够记住历史,或将历史当作镜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世界,了解社会。因此,归纳法很重要,这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才能够获得的。

3.结语

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发挥其更为有效的作用,还需教师做一些教学调整,补充课后实践活动和反思总结环节,使每一滴进步都能有一个“具体”的反思,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进步。

猜你喜欢
历史活动课堂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